蘇翠
摘 要: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近年來,我國經濟在保證快速發展的同時,對經濟發展質量也提出了嚴格要求,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農村電商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同樣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農村電商要想發展,就必須從農村電商人才、特色農產品品牌培養、營造良好的農村電商環境、擴大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電商平臺搭建等多方面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我國農村電商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農產品;農村電商;電商發展
中圖分類號:F713.3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9-0025-03
引言
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農村地區的發展備受社會各界關注。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所在是產業興旺。農村電商行業作為農村地區近年來新興的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電商銷售作為一種新穎的銷售方式,依靠計算機平臺實現產品的出售和購買。農戶通過賬戶在平臺上展示相關農產品,消費者在平臺上下單,再經物流銜接線上和線下,將訂單產品送達消費者。通過這樣的方式銷售農產品,不僅保障了農戶的農業收入,也促進了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通過搭建電商平臺,消費者可以便捷快速了解農產品信息,高效利用時間。另外,農村電商的迅速發展,極大地拓寬了農戶銷售渠道,淡化了傳統單一的銷售模式,豐富了農產品銷售的多元化內涵,同時也帶動了電商周邊產業的發展。對于區域協調發展而言,農村電商的加入,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雖然農村電商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質的改變,但是農村電商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農村電商缺乏專業人才支撐、物流體系不夠完善導致物流成本高、農產品缺乏品牌效應、電商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等。而面對這次疫情,農村電商必須利用這次機遇克服上述問題,實現質的突破[1]。因此,筆者針對農村電商面臨的困境提出相關建議,以期農村電商在新時代背景下取得更好的發展。
一、從人才角度出發,做好農村電商人才支撐
20世紀末,隨著我國改革的開放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農村發展明顯落后城市,就業機會稀少,而城市發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農村相對匱乏的工作機會和城市更好的發展平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迫于生計的壓力和尋求更好的發展,農村剩余勞動人口不斷向城市涌入,掀起農民工進城的浪潮。幾十年來,大量農村勞動人口輸向城市,在農村需要發展的今天,留在農村的絕大部分人口是老人和留守兒童,無法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用工需求,農村地區也出現了“用工荒”情況,勞動力缺失嚴重。即便農村有越來越多的用工需求,但很多有勞動能力的農戶依舊傾向于選擇去城市務工。同樣,盡管當前國家大力倡導資金下鄉、人才下鄉但農村勞動力回流情況并不樂觀。此外,農村地區非農化和兼業化程度較高,老齡化嚴重,一些地區出現了“空心村”現象。農村地區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人口流動,只有在農忙和春節期間,農村才會相較平時多了幾分活力。總之,農村地區相較于城市地區,相對缺乏電商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這限制了農村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農村電商人才對于農村電商的發展至關重要。農村電商想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要培養相關專業的人才,對于農村電商而言,一方面要引進人才,另一方面要留住人才。在城市人才需求日漸飽和的基礎上,部分城市受疫情影響,一些抗風險能力差的小微企業面臨倒閉,帶來了大批農民工失業問題。農村電商發展應抓住機會,不斷完善農村人才吸引政策,加大農村優勢的宣傳,吸引在城市失業的農民工重新回到家鄉,助力家鄉經濟發展,使得更多的人關注農村電商發展[2]。當地政府可以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給電商人才提供一定的收入保障。同時,各相關部分應著力培養具有鄉土情懷的農村電商本土人才,積極引導當地農戶有組織地加入農村電商發展中來,定期給電商相關人才提供專業指導和培訓,使得他們具備農村電商專業知識,從中獲益,從而愿意留下來。此外,各地政府應加強網絡設施建設,積極鼓勵有條件的農戶,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多渠道推銷農產品,設立問詢服務部門,及時解答農戶在農村電商方面遇到的難題,更好地為電商發展服務,帶動農民創業致富。
二、從農產品本身來看,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
由于農產品存在易腐易爛等缺點,也易受蟲災、旱災等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一些年份可能會出現產量急劇下降,顆粒無收的情況,加之小農戶的抗風險能力極差,造成農產品產量波動較大,年度差異、季度差異明顯。此外,部分農產品,尤其是當地的特色產品,大多是依賴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得天獨厚的條件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想實現規模經營,擴大產出,就必須要解決因氣候條件而受約束的產量問題;再加上我國長久以來“小農戶”的存在,致使在面對“大市場”時,小農戶難以在大市場里享有主動權,很難實現有效對接。即使在行業初期可以通過“小而精”的模式實現創收,但隨著同行競爭的加劇,庫存容量較小,沒有品牌效應等問題的出現,就會越來越難滿足市場需要,隨之而來的就是被市場淘汰[3]。
面對市場需求的增加,農村電商要堅持農業產業化的思維。努力實現規模化經營,逐步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發展規模農業。此外,要不斷培養各種優勢產業,整合地方特色文化、民族風情等,逐漸打造特色品牌,拓寬產業鏈,增加農產品的文化價值。同時要保證產品供給質量,高標準嚴要求地對待農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堅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科學規范引導農戶生產行為。尤其是疫情期間,人人都要認識到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性,必須從自身出發,尤其是農村電商品牌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把關,保證農產品的衛生安全,讓消費者買得安心,用得放心。此外,也可以逐漸實施品牌化戰略,走差異化發展道路,不斷推進品牌效應的實現,使得更多群體能夠關注農村電商,打造農村電商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