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元榮
小學足球特色學校建設以來足球被納入小學課程中,也成為小學必修科目,但是,校園足球特色校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各種不可避免的問題,如專業足球運動場地的稀缺,運動場地面積不足,以及專業足球教練員師資力量薄弱,足球課程體系有待完善,各學段足球技能學習內容和評價標準模糊等各種問題,影響了足球運動的順利開展。本文主要探討推進足球特色學校建設的意義及推動其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1 足球特色校園建設的意義
首先,推進足球特色校園建設有助于推動傳統體育教學的進步與變革,為小學體育課堂注入青春與活力。傳統體育課上教師主要傳授運動技術,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式單一,限制教師創造性的發展,不利于學生自主性和個性的發展。足球教學中融合了足球文化、足球技能、足球訓練、足球活動等多種運動形式,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形成以學為中心的新形勢,可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其次,足球運動的推廣有助于提升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足球特色學校的建設從環境建設和校園足球文化氛圍的營造上進行優化。滿足學生對足球運動學習的需求,在足球文化普及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規則意識,促進文明禮儀,興趣愛好運動習慣的養成。足球訓練可以磨煉學生意志力,鍛煉學生勇于拼搏、堅韌不拔、不驕不躁、寬容友愛的美好品德。學生在足球運動中獲得展示的舞臺,在足球運動中獲得成功體驗,擁有自信樂觀的精神風貌。
最后,有利于推動國家足球運動的發展。隨著體育改革的深化,足球作為一項影響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體育運動被推廣到現代小學體育課堂中。2015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校園足球特色校的建設,推動了校園足球的發展。自此,全國各中小學積極推進足球特色學校建設,普及校園足球精神,以足球教學為載體,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的足球精神為目的,讓學生們在足球這項運動中終生受益。我國足球運動員在世界杯的成績不容樂觀,國家從娃娃抓起,從政策上、教育資金上推動特色足球校園建設讓少年兒童從小開始接受良好的教育,獲得多樣的成長空間,推動足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有效提升國家整體足球運動水平。
2 足球特色學校建設的舉措
2.1 宣傳足球知識,營造足球運動氛圍
學校重視校園足球文化氛圍的營造,把校園足球定位為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的奠基工程,積極推進校園足球課程的建設,有利于將足球文化作為素質教育的突破點。學校除了開設足球課程,定期舉辦足球競賽活動,完善足球基礎設施建設外,還在校園中加強足球知識的宣傳和足球文化教育活動,在校園文化宣傳欄張貼足球運動的宣傳畫,開展足球知識競賽活動,制定具體足球隊規劃方案,營造濃厚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為了讓孩子們將擁有“世界第一運動”美譽的足球文化扎根于心中,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大型團體節目表演,帶學生系統學習足球知識,訓練踢球水平,學校定期開展足球普及教育活動,以足球文化節的形式進行足球文化的教育,以提升全社會關注度和參與度,營造濃厚足球文化氛圍。
2.2 聘請專業教練員,優化師資配置
學校足球特色的建設離不開德才兼備的專業足球教學隊伍。為了進一步普及校園足球運動,學校調整現有課程,成立專門的足球課,讓專業教練在體育課、大課間和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專業的足球輔導和訓練指導,提高教學的專業性。學校加強對現有的體育教師的培養,引進專業的足球教練員、裁判員來提升師資水平,讓專業教練傳授學生足球的規則和技巧專業知識,并成立足球隊挖掘有潛力的隊員參加足球賽事,為特色校園建設提供技術支持。教練員具備一定的自我修養,關注學生的訓練和比賽,同時還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將拼搏進取、永不言棄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讓學生無論是寒冬酷暑都能以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挑戰。
2.3 開展足球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
足球運動是一項集體性的運動項目,需要學生們共同參與、相互配合、在合作競爭中提升運動水平,激發對足球精神的向往。因此,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在集體性活動中進行校園足球運動的推廣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熱愛足球,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在校園足球建設中以社團、大課間、足球競賽、課堂教學等多種層面的集體活動普及足球運動,可以促進足球運動全員化發展。例如,學校利用大課間活動積極推廣特色足球運動,學校秉承大課間也是一節體育課的概念,在大課間活動期間先讓學生們按照足球運動的形式做進場準備,然后針對學生的基本足球運動技術展開訓練,形式上注意創新可以是趣味性的足球游戲或足球寶貝啦啦操,最后再進行舒緩放松活動。以實現全員參與的形式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社團文化活動評選出校園的“顛球明星”“守門明星”“技巧明星”等,或者以班級競賽的形式開展校園足球競賽活動推選出明星班級,給予相應獎勵。
3 結語
建設足球特色學校任重而道遠,需要學校上下多舉并用提升學生運動興趣,完善立德樹人育人工程,搭建學生進行足球運動實踐的舞臺,以提升校園足球球技戰術,促進小學足球特色校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龍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