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杰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變得尤為重要。眾所周知,核心素養在不同的學科中有不同的體現。初中體育課程的開設,不僅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與全面發展,也要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主要闡述了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體育教學策略探究。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教育,然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關注的點都多集中在培養運動技能上,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關注不夠。要知道,初中學生的生理、心理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最佳階段,這個時期,學生所接受的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甚至是負面影響,從而抑制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自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來,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觀念和形式也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學生終身體育鍛煉和保持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與教學問題
對學生來說,核心素養僅僅是一個概念,然而對體育教師而言,這是體育教學的核心和方向。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重視學生的健康意識。初中之所以開設體育課程,目的在于強健學生體魄,磨煉學生的意志,在享受運動樂趣的同時增強學生體質。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體育健康意識的內涵,時刻擁有健康意識。另外,體育教學中必須提到體育文化,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運動技能的培養,卻忽略了體育文化的傳播,而體育包含了體育技能和體育文化,在學習體育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體育文化的培養。再者,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最后一點是鍛煉意識。要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想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時刻培養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從體育教學中感受到體育鍛煉的好處。
2 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體育教學策略
2.1 培養體育情感,提升體育品德
體育情感是個人情感的表達以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的形式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而體育品德也是在體育情感基礎上的遞進。初中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有限,在不同年級,培養體育情感和提升體育品德的方式也略有不同,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讓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初中包括初一年級、初二年級和初三年級,對于初一的學生而言,在體育教學中要突出班級凝聚力和學生的團結意識的培養。再者,初中生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男女間的生理構造有一定區別,在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訓練模式和運動方式都符合男女同學共同參加,好多女生都比較排斥體育課,因為她們對體育運動有恐懼感和自卑感,作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鼓勵并帶領學生參與運動,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在“投籃”的教學中,我深有體會,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我發現好多學生剛開始都喜歡投籃,也喜歡籃球這項體育運動,后來便對這項運動開始疏遠。經過了解我發現,原來學生在傳球投籃的過程中,籃球在空中運行的同時,學生要跳躍起來,張開手臂去接籃球,由于動作不到位,籃球直接撞到學生的手指,導致手指腫好長時間,疼的啥也干不了。要知道人的肌肉是有記憶力的,同樣,學生的手指肌肉也是如此,經過一次猛烈的撞擊以后,學生從內心會下意識的對籃球這項活動產生畏懼。針對這種情況,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在不同運動項目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防護技能,包括正確的傳接球動作要領,從而減少避免學生的運動損傷。體育精神就是在一次次的練習和比賽中培養學生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培養體育情感,提升體育品德。
2.2 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培養學生體育習慣
運動能力是體育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運動能力的培養只是一個概念,要實施到具體教學實踐中,是沒那么簡單的,要知道,每一個學生的體質有所不同,拋開體質,仍然有很多差異性的存在,如性別差異、性格差異、年齡差異、身體有無疾病和認知能力差異等。由于這些差異的存在,每個學生的運動能力有所不同,有的人天生運動能力強,有的人天生不適合激烈運動,針對這些不同的差異和學生間運動能力的強弱,教師要展開不同的教學策略。
例如,在“足球”的教學中,足球運動和籃球運動雖然有類似的地方,但還是有區別的,籃球運動和足球運動都屬于全身運動,但籃球運動是一種下肢和上肢的伸展運動,而足球運動主要運用下肢的運動,和籃球運動相比,足球運動更費體力,更能考驗學生的運動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教學生掌握足球運動中運球、傳球和射門等技術要領,然后再進行運動技術講解,最后再將這兩者相結合起來,運用到足球實踐運動中去。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再譬如初中的“接力跑”,通常的接力跑都是學生拿著接力棒,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分別是男學生一組,女學生一組,然后進行比賽,這是以往那種陳舊的教學方式。現在的體育教學,在接力跑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設計出本節課的教學策略,創新教學思維,設計并展示出新穎的教學策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提出男女學生混搭成小組,然后進行接力賽,這樣的練習方式學生從來沒有體驗過,讓學生眼前一亮,也能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能活躍體育課堂氛圍,對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2.3 豐富學生健康知識,培養學生健康行為
健康體育,健康人生。對初中體育教學來說,其教學目的不單單是體育活動訓練,更要注重體育文化的培養。在了解和學習體育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體育,體育包含了什么。健康知識是體育教學中的重點學習內容,之所以在初中開展體育課,其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學生只有明白了健康體育的含義,才會從內心接受體育并愛上體育課。在教學過程中,健康知識和健康行為不僅要靠教師的傳授,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閱讀體育的相關書籍和雜志。通過這種課外閱讀,讓學生在無形中學習體育知識,了解體育中健康體育和健康行為的真正內涵。
例如,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體育和健康之間有什么關系,體育的范圍比較廣泛,但大致分為兩部分,分別是體育活動和體育文化。體育活動好理解,也就是學生們經常在體育課堂中所接觸的各種運動,如:籃球、足球、田徑、羽毛球、網球和乒乓球等各種有關的體育活動。而體育文化,包括對體育概念的了解,其中包括健康體育和健康行為。打籃球的時候,球員之間難免會發生肢體碰撞,有些同學會因為碰撞而頂撞或者攻擊其他同學,這種行為就是體育活動中不健康的行為。要知道體育項目是競技項目,在比賽的同時,要有體育精神,比賽結果不是目的,而是在比賽過程中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不斷進取的體育精神。而健康體育,比如有些運動員為了保持精力,會違規服用一些違禁藥品,像這類都不是健康體育,體育追求公平、公正、透明化。通過體育教學能豐富學生健康知識,培養學生健康行為。
2.4 引入趣味元素,創新體育教學
初中生不同于小學生,初中生在體育學習中具有主動學習的能力,他們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對體育知識有一定的理解。然而在初中還是存在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間差異性導致的,這種差異性來源于不同學生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學習習慣和家庭教育等多種因素。有的學生在上體育課的時候,對某一項運動比較排斥,從而延伸到對體育課的排斥,長此以往,學生會從內心抵制體育課,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這種問題引起高度關注,在體育課堂上引入趣味性元素,創新體育教學形式。
例如,在學習《跳高》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思維,讓學生嘗試在不同模式下進行學習,增加學習趣味性。以往的教學方式僅僅是教師進行動作要領的講解示范,然后讓學生展開練習,這種教學方式沒有趣味性可言,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體育的熱愛。如,在跳高練習進行前,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在多媒體上向學生演示跳高的示范,通過直觀的感受跳高這一體育項目,也激發了學生的挑戰欲,讓學生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緊接著再進行跳高的實操訓練,通過上一節課觀看視頻,學生對跳高這一體育運動有了初步了解,在內心也充滿了挑戰欲,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2.5 融入核心素養,創新體育教學
在體育教學中,作為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體育課程的本質特征不是傳授運動知識和技能,而是健身育人。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教育。將核心素養融入體育教學中的具體實施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教師通過教學內容導入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拓展與之對應的教學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另一方面,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能進行拓展訓練,從而延伸體育教學。
例如,在初中體育課堂上,教師從學生身體素質入手,然后結合具體的體育活動,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課本中的體育活動相結合,如,田徑中的“百米賽跑”訓練,百米賽跑注重學生爆發力的培養,一旦學生身體素質不好,是很難完成百米賽跑這一體育項目的,通過百米賽跑比賽,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體質,也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初中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改變以往只注重培養體育技能的教學觀念,更要注重培養體育文化,融入核心素養的教學。
(作者單位:長春市南關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