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在高校體育教學方面,對教學工作也有了更高的標準。陽光體育為高校體育教學注入了新力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體育積極性,還能增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基于此,本文基于“陽光體育”對高校學生的意義,分析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的困境,就陽光體育下的高校體育教學路徑研究進行闡述,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教學思路。
1 陽光體育對高校學生的意義
1.1 提高高校學生綜合素質
“陽光運動”是被國家倡導,用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舉措。陽光體育的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培養體育認知,加強身體素質,堅定學生意志,使學生在運動中養成良好的心態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陽光體育的開展不僅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沉迷網絡、作息不規律的學生進行身體調整。還是一種生活理念,讓學生自主改善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在運動過程中汲取的堅韌意志用于完善自我,為高校的學習提供好的保障。
1.2 提升學生自信心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高校學生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從步入高校開始,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和與過去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學習中容易迷失方向。加上一些學生疏于心理疏導,對周圍事物容易產生自卑的消極心理,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自信心不強。基于此,高校教師利用陽光體育的優勢,增加體育運動,不僅強化學生體質,還能在自然的環境下磨煉學生意志,讓學生在磨煉中鍛造一顆強大的心,為日后的高校學習增添保障。
2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困境
2.1 體育教學目標單一
當前我國許多高校的體育教學目標單一,在學生的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體育素質教育不重視。高校對于體育課程的教學依然受傳統的教學影響,單純認為學生的全部工作即是學習。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需要的人才不單單是學習能力強的,更側重綜合素質強的人才。而體育教學相對落后,延續著以往的教學方法,如在運動開展前沒有進行熱身運動舒展學生筋骨,教學內容通過口頭教學,理論知識無法正確用于實踐,教學模式陳舊等。學生無法自覺參與體育課學習,對體育課的積極性不強,導致心理素質和終身體育能力難以在學校得到鍛煉,對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了阻礙。
2.2 體育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性和實用性
一方面,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我們國家的高校體育教學起步比西方國家晚,在體育教學的模式上,大多沿用西方的教學模式。然而因為人體素質不同,教學模式并非都適用于我國體育教學。另一方面,我國現有的教學缺乏實用性。我國高校的許多體育教材以競賽為主,使得教學內容存在功利性。教學中只教育學生掌握運動基本技能,將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導致課堂學習氛圍較為枯燥。而一些體育項目存在較強的操作性,使得學生對課程產生畏難情緒,對長期的體育教育帶來了負面影響。基于此,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由于缺乏創新性和實用性,對學生的思想和心理未有深入指導,忽視了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導致學生身心發展產生了阻礙,使得體育教學路徑不適應當下新課標的要求。
2.3 體育教學方法滯后
體育教學方法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環節。然而,目前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方法相對滯后,一方面,許多高校都采用室內講解體育課程理論知識,課外進行體育課程實踐為主,導致理論和實踐分離,使得學生很難將二者融匯貫通,大多學生理論知識豐富,但實際操作能力較弱。另一方面,學生按興趣支配運動模式的權利未被體現。高校過多注重教學的講授,未考慮以學生為主的教學主體性,使得學生在體育課程中被動接受枯燥的體育課程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不強,學習效果不明顯,如在體育課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安排整理隊形和熱身,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明顯不足,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了阻礙。
3 基于陽光體育的高校體育教學路徑研究
3.1 基于陽光體育理念實行多元化體育教學
在陽光體育活動的促使下,高校對于體育教學的模式也將發生新的變化,傳統的教學難以達到陽光體育的教學目標。基于此,高校的體育教學理念應呈現多元化。第一,高校體育教學應實行課內課外一體教學。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培養長期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群體性的活動,如清華大學始終堅持的男子跑3000米,女子跑1500米的傳統。因此,高校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將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模式貫徹落實,利用晨跑、早操、課外活動等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結合學生喜歡的運動,如足球、籃球、羽毛球等,納入課程教學中,由課程教學推動課外學習,實現良性循環。第二,開展分段式教學模式。基于陽光體育教學幫助學生扎實體育基礎、提高體育技能的目的,與高校分段式體育教學的模式相呼應。分段式教學能有效滿足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的不同體育鍛煉需求,順應大學生身心發展。同時,進行分段式教學能發現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運動潛能,幫助學生扎實體育基礎、掌握體育技能,完成更有效的體育鍛煉,在實現多元化體育教學的中,不斷完善學生的體育認知和身體素質。
3.2 創新陽光體育運動教學形式
高校體育改革需要豐富陽光體育運動的教學內容、創新其教學形式。基于此,高校應認識到國家對大學生的體育需求并個加以貫徹,把陽光體育活動落實到體育教學工作中,從創新陽光體育運動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中著手,構建一套完整的體育運動模式。而在教學中,既需要融合傳統的教學優勢于新教學形式中,也要改正傳統體育教學的弊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第一,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學生創新能力。體育教師需靈活選擇教學手段,激勵學生提問和思考。教師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幫助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找到自己的主導地位,從而對體育運動產生積極性。第二,體育運動教學應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高校學生由于身體素質有差異,在體育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習較為吃力的學生,對他們加以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對體育運動中較為內向的學生應給他們充分展現的機會,使他們逐漸形成積極樂觀的心理,并將其帶入學習生活中。第三,需要與現代化教學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動態的有趣動畫,吸引學生注意力,或是在籃球教學中播放經典的球賽記錄,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視頻觀看中教授體育技巧,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學習。
3.3 完善陽光體育運動教學評價管理體系
陽光體育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需要體育運動教學評價管理體系更加的完善。過去的體育教學以體育成績作為評判,其中的先天條件因素和環境因素、心理因素都會使成績受到影響。因此,用單一的測試成績作為學生體育運動學習的評判標準有失偏頗。高校將陽光體育運動融入體育教學中,是為了倡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身體素質,進而實現身心的全面發展。基于此,運動教學的評價管理也需進行完善。運動教學評價管理不僅需要關注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還要關注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心理健康,關注學生課堂內外的體育表現。一方面,要對學生的運動技能進行客觀評價。在高校的教學考核中,對學生的考核需要秉承公正客觀,豐富基礎的體育運動選項,讓學生能夠展現適合自己的體育技能,使之更加積極投入體育鍛煉中。另一方面,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心理健康納入教學評價管理體系中。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十分看重,教師要綜合學生的學習表現和課外體育鍛煉積極性進行客觀點評,避免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不重視課堂紀律。同樣,將心理健康納入考核中,能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正確對待體育課程。
4 結語
綜上所述,陽光體育活動對體育教學有著不小的作用。各高校應積極響應陽光體育,實行多元化體育教學、創新陽光體育運動教學形式、完善陽光體育運動教學評價管理體系,為學生提供多種體育選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鐘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