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昊
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跳繩教學是較為常見的教學形式,學生在跳繩的時候可以掌握跳繩的方法,也能讓體育教學的內容更為活潑,并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跳繩教學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能讓學生的協調能力、運動能力等得以提高,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但是,一些小學生不愿意參與跳繩,或者在跳繩的時候未能及時掌握要領,導致學生出現畏難情緒。這時,就需要小學體育教師選擇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激勵教學就是常用的一種,對這一方法進行分析有現實意義。
1 激勵教學的概述
從字面意義上理解,激勵主要就是指激發與鼓勵。在教育心理學的相關內容當中,激勵主要是指激發對方動機,對其行為加以誘導,從而幫助對方產生內在動力,可以主動追尋目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調動人的積極性這一過程。激勵教學的綜合性較強,且在激勵當中,不單單只有正向激勵,也存在負激勵。因此,對于教師而言,應當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合理、準確應用激勵教學法,不斷發揮正激勵的作用,才能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對于激勵教學而言,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等的常見形式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語言激勵,這種方式主要是教師利用語言去鼓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跳繩活動。第二種是目標激勵,這種是指教師可以在跳繩教學中為學生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并且圍繞設定的目標制定對應的獎懲制度,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跳繩的積極性。第三種激勵法就是競爭激勵,教師可以在跳繩教學當中通過競賽的方式,不斷調動起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競爭心理,讓跳繩活動產生較強的競爭氛圍,幫助學生積極參與跳繩。
2 激勵教學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應用
2.1 科學設置教學目標
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當中,教師在應用激勵教學法的時候,首先應當對跳繩教學等的目標進行更為科學、合理的設置。小學體育教師可以根據跳繩教學的目的,選擇目標激勵法,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并圍繞所設定的教學目標開展跳繩教學。小學體育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等因素設定目標,并且預先設定好跳繩教學中的獎懲制度,讓學生積極參與跳繩,并且將跳繩教學的目標作為中心內容,對跳繩教學內容進行完善。比如,小學體育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了二段跳繩的方法之后,應當結合學生的理解情況、身體特點等,制定對應的目標,確保跳繩教學順利進行。
2.2 將物質與精神結合
小學生的年齡雖然較小,但已經有了較強的好奇心、好勝心,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小學體育教師在跳繩教學中,可以在激勵教學中,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進行有效的結合,既可以滿足激勵教學的應用要求,也能幫助學生盡快掌握跳繩的方法,從而提高跳繩教學質量。
比如,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選擇雙人跳繩的方式,實現激勵教學,這樣也可以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環境內快速掌握跳繩的技巧。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各個小組進行跳繩比賽,對于比賽獲勝的小組進行適當的獎勵,可以為學生發放一些文具用品等,這樣既可以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也能讓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共同帶動學生參與跳繩運動的積極性。小學體育教師需要認識到,在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當中,仍然需要將精神激勵作為主要方法,適當輔以物質激勵,不能讓學生單純認為完成跳繩任務是為了獲得物質獎勵。這樣可能會導致小學體育跳繩教學的目的出現偏差,學生參與跳繩的本意也會失真。
2.3 進行更明確的激勵
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更為明確地激勵。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跳繩教學之前,應當掌握學生的整體情況,并對學校的環境等大概狀況進行明確分析,選擇更為明確的激勵目標。小學體育教師在跳繩教學中可以選擇較為直接的語言激勵、動作激勵等方式,引導學生更為明確地進行跳繩運動。比如,小學體育教師在跳繩教學當中,可以在正式教學前,明確告訴學生本次教學的內容和任務。在學生學習跳繩的時候,教師對于表現較為出色的同學,應當及時、明確地用語言進行激勵,并號召其他學生進行學習。這種明確的激勵方法可以讓表現出色的同學積極性更強,從而起到較好的帶頭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跳繩。
3 結語
激勵主要是對人進行激發的一個具體過程,引導對方在鼓勵下達到相應的目標。當前,很多小學生較為看重文化課學習,在課余時間大多選擇打游戲、看課外書等方式,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數量仍然不多。在跳繩教學中,很多小學生興趣不高,不愿意主動參與,在跳繩過程中容易出現泄氣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小學體育教師應當掌握激勵教學的相關內涵,并且從不同角度入手,實現激勵教學的有效應用。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