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堅
體操作為非對抗性的體育運動,雖然不會與對手產生正當接觸,但是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動作,體操是與自身進行對抗的體育運動,評委在進行評分過程中更加重視運動員自己的表現情況。本文從體操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涉及的相關問題出發,發現目前青少年在進行體操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推動體操這項競技運動的發展。
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是指在訓練過程中對某一個項目進行專門的鍛煉,以此來提高運動員的專業技能,在進行專項訓練時教練需要針對不同的運動員設計合理的訓練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運動員的技能。專項訓練的過程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階段,開展這項訓練既可以為運動員創造良好的訓練環境也能幫助運動員改正錯誤動作,從而為運動員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青少年體操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主要內容
1.1 力量訓練
體操作為競技體育運動的一種,在比賽過程中需要極強的力量支撐來完成相關技術動作,在進行力量訓練時主要是對學員的推撐力量、肩帶力量、彈跳力量進行操練,推撐力量通常需要通過俯臥撐、引體向上的方式來進行鍛煉;進行肩帶力量的練習可以采取橡皮筋帶練習、壓十字練習的方式;彈跳能力主要通過蛙跳、跳繩、單腳連續跳的方式來進行鍛煉。
1.2 柔韌性訓練
柔韌度訓練是體操訓練過程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青少年運動員在選擇體操這項競技運動是便要進行柔韌度的訓練,從而保證運動員能夠有效把控自己的身體。針對運動員的柔韌度開展專項訓練需要對青少年進行標準的基礎柔韌動作訓練。柔韌性訓練包含主動柔韌性訓練與被動柔韌性訓練,主動柔韌性訓練更加注重運動員自身對肌肉組織的拉伸情況,被動柔韌性訓練更加強調在教練的輔助下運動員進行相關訓練。進行主動柔韌性訓練主要是鍛煉運動員的肌肉使其形成肌肉記憶,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的動作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肌肉記憶。被動柔韌性訓練需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保持身體的柔韌性,在進行被動柔韌性訓練時需要在教練的指導下開展以此來提高運動員的柔韌性以及韌帶的長度。
1.3 耐力訓練
在參加體操比賽時運動員需要耗費極大的體力,在這個過程中運動員不僅要調動全身的肌肉來完成指定動作還要高度集中自己的精神,體操比賽對于運動員的體力與精神都有比較高的要求。為了讓青少年運動員適應比賽過程中對體力的消耗需要根據每個運動員的情況開展耐力訓練,進行耐力訓練不僅可以改善青少年的身體情況還能夠促進其心肺等臟器的發育。耐力訓練包括間歇性訓練與持續性訓練兩種,青少年在訓練過程中不是完成間歇性訓練才能進行持續性訓練,這兩種訓練方式是需要交叉出現在訓練過程中的,教練在設計訓練方案時需要結合每個學員的具體情況,分析這些學員在比賽過程以及日常訓練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在耐力方面的問題。在訓練過程中要根據階段不同更換方案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耐力的目標。同時教練還應該注意學員在訓練過程中動作的標準型,青少年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將動作做標準,這樣才能提高耐力,如果動作不標準會給運動員在今后的訓練以及比賽過程中帶來較大阻礙,在訓練過程中教練應該更加重視動作的質量而不是動作的數量。
1.4 協調能力訓練
協調能力是指運動員在做技術動作的過程中身體各個部位的配合程度。如果體操運動員的協調能力不好,在進行后續訓練時就會難以跟上進度。協調能力是體操運動員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一些高難度的動作都要求運動員有高度的協調能力。因此在進行專項訓練時需要將協調能力訓練納入其中,教練在訓練學員協調能力時可以采取技巧側手翻、徒手操作不對稱動作等方式,這些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員的協調能力,還能鍛煉學員的基本功。這對于學員的后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5 速度訓練
速度訓練是指訓練運動員在規定時間完成規定動作的過程。體操運動不僅要求動作規范,而且對于比賽的時間也有一定的要求。競技運動對時間有嚴格的規定,所以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比賽動作。進行速度訓練更多的是鍛煉運動員的力量、技術等,只有學員對動作掌握得足夠熟練,在比賽時才能及時完成相關動作。在進行速度訓練時最常采用的訓練方式是原地高抬腿,這要求運動員將腿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到與胸相平的位置,然后雙腿交替,完成這項速度訓練以后需要進行進階版速度訓練即短距離往返加速跑,在開展這項專項訓練時需要綜合考慮學員的身體情況以及年齡,通常情況對于4-6歲的運動員設置5-10米的距離來進行往返加速跑,在進行這項訓練之前需要做好熱身運動,加速往返跑最考驗學員的腿部關節,延長熱身時間可以有效減少因為熱身運動做得少而給學生帶來傷害的現象。
2 青少年體操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提高策略
2.1 選擇科學合理的訓練內容
要想成為運動員就必須從小開始練習,體操運動員也不例外,在成長為專業運動員的過程中青少年的身體情況在不同的時間段展現出不同的特點,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學員會存在較大差異,無論是在身體體型還是運動技能、生理運動方面都呈現出不同的狀況。因此教練在設計訓練方案時需要根據學員的年齡進行詳細的設計。整個訓練過程需要將學員的身體健康狀況放在首要考慮的位置,定期對學員的身高、體重、肺活量、脈搏等進行測試并將其記錄下來,這些數據都可以幫助教練員來研究學員身體狀況,教練需要根據學員的訓練情況、年齡適當的調整訓練方案。學員在很小的時候就進行專業的訓練,這個過程十分枯燥很多學生會因為訓練枯燥乏味放棄專業運動員的道路,所以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應該為小學員設計一些趣味訓練項目以此來提高學員對訓練的興趣與積極性,例如教練可以利用小學員愛玩的天性來設計訓練項目,可以將游戲融入訓練項目中,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既可以提高專業技能也能感受到游戲的快樂。除了要重視培養學員的技術還要關注學員的心理健康建設,因為競技運動在比賽過程中不僅考驗運動員的專業技能還要考量其心理素質,所以教練員需要重視培養學員的心理素質,在運動員小的時候就進行心理素質教育,這樣可以及時發現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在發現問題時才能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針對性鍛煉,從而提高學員的心理承受能力、臨場應變能力,為運動員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培養青少年體操運動員的體育素質
體操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更加注重考察運動員對于動作的熟練程度,因此在平常訓練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對一個動作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訓練,這個過程十分枯燥乏味,青少年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逆反心理,為了讓學員能夠逐漸接受專業運動員的訓練節奏需要在運動員幼兒時期就培養其對體操的學習興趣。體育素質不僅包括專項練習還包括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筆者建議在培養青少年體操運動員的體育素質過程中融入全面的專項訓練項目,并且要對學員的身體素質進行全面的監控,以此作為教練訓練學員的依據。由于青少年運動員在幼兒時期便開始專業訓練,所以在一開始主要培養其反應能力與平衡能力,只有學員的平衡性與反應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訓練,第二階段主要是進行一些日常的訓練。體操運動對于運動員的柔韌性有極高的要求,所以在進行專項訓練時需要將學員的肌肉、關節都鍛煉到位,在鍛煉柔韌性的過程中要注重訓練強度,不能對學員的肌肉造成勞損。通常學員通過拉伸來鍛煉自己的柔韌性,在幼兒階段一些容易造成勞損的動作是不能加入訓練方案當中的。最后是進行速度訓練,在前兩個階段進行的專項訓練更多的是鍛煉學員的柔韌性與動作,速度要求學員在準確完成相關動作的前提下進行熟練度的提升,只有熟練掌握每一個動作才能有效提升速度,才能保證在比賽過程中能夠取得一定的理想的效果。
2.3 明確體操訓練重點
體操運動涵蓋的動作具有較大難度,這項體育運動更關注運動員的身體體型、力量等狀況,所以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主要以訓練肌肉群為主。在設計訓練方案的時候要以訓練學員的肌肉群為主要目的。青少年運動員的腰腹部沒有發育完全,在日常訓練過程中青少年腰腹部力量較小,所以在進行專項訓練的過程中要盡量采取簡單的訓練方式。除此之外,教練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專門的計劃,制定專項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鍛煉學員的核心肌肉力量,鍛煉的過程十分枯燥乏味,為了防止學員在鍛煉的過程中出現厭學情緒可以將學員劃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內成員的專業能力不能相差太多但也不能都一樣,在小組組織學員進行訓練,這樣可以增加訓練的趣味性。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青少年體操運動員與成年運動員不僅在專業技能方面存在差異,在心理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教練在設計訓練方案是過程中需要結合這些小運動員本身的特點,保證學員身體狀況良好的基礎上開展專項訓練,對青少年體操運動員的柔韌度、耐力、速度進行加強訓練從而可以為小運動員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練在設計訓練方案時需要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加強對學員腰腹部力量的鍛煉,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激發運動員的潛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體操運動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