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保,許健,劉勇,胡軍保
(江西核工業環境保護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6)
2017年全省農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氮和總磷分別約為19.7萬噸、8.9萬噸、1.6萬噸、2.4萬噸和0.2萬噸。由于絕大部分行政村沒有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農村居民生活產生的污水絕大部分直接排入水體和農田,嚴重污染了水體環境[2]。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3]。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提出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統籌農村改廁和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因地制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4]。因此掌握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情況及運行現狀,為下一步相關部門制定江西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精準實施方案提供數據支撐材料。在此背景下,本文通過資料搜集和實地抽查調研,簡單分析了江西省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現狀,匯總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據初步統計,2020年全省共有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約2200個,每萬人農村人口占有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數量最大的設區市為新余市4.6個,每萬人農村人口占有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數量最小的設區市為吉安市0.2個,全省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情況非常不均衡。全省平均每萬人農村人口占有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數量約1個,浙江省該數值為20個,全省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數量水平遠低于周邊發達省份。
圖2 各設區市每萬人農村人口占有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數量一覽圖
根據調研結果,江西省農村污水治理設施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全省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情況不均衡,每萬人農村人口占有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數量較大的區域主要分布在贛西,占比較小的區域主要分布在贛東。②農村居民生活污水收集較困難,管網收集率低。農村容積率較低,人口較分散,房屋與房屋之間距離較遠,需收集的農村居民生活污水面積較大,極大地增加了農村居民生活污水的收集難度。大部分農村地區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和家庭支付能力不足導致配套管網建設環節薄弱,后期又由于缺乏穩定的污水治理設施運營和維護費用,致使污水收集管網產生堵塞、地下滲水、雨水混入等問題。污水收集難度大,污水處理量少,造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長期處于停止運行或間歇性運行狀態[5]。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管網收集率(處理量/產生量)嚴重偏低,僅4.5%。③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水平較低。全省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平均運行負荷(實際處理量/設計處理量)42.8%,全省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平均運行負荷較低。
進一步完善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對于人口基數較大,污水排放量較高,且尚未建設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的村鎮,將其納入新建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規劃。針對部分農村污水治理設施處理效率較低,甚至失效的情況,進行統一排查,確保已建成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正常運行,提高農村污水治理設施運行負荷,確保廢水達標排放。
對現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要提高農村生活污水的收集率、處理率和去除效率。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行政村延伸覆蓋。加強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提高農村生活污水的接入污水管網的比例。大力推廣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易維護的污水處理技術,鼓勵采用人工濕地等生態處理工藝。重點對房前屋后河塘溝渠實施清淤疏浚,采取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相結合的方法恢復水生態,逐步消除農村的黑臭水體現象。將農村水環境治理工作納入當地的河(湖)長制治理體系。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三分建,七分管”,各地區應總結經驗,創新機制,探索采取“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維、統一監管”的建設管理模式[6-8]。
建立鄉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和正常運行維護工作考核機制,將其納入鄉鎮政府的年度績效考核指標,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加強對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和正常運行維護的督導核查,確保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