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輝
(福州市長樂區金峰鎮人民政府綜合技術保障中心,福建 福州 350200)
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土地確權的問題會直接影響以及決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農村土地經營和轉讓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農村土地確權和體制改革都是現今農村地區發展的重要方向以及發展政策,我國農村地區已經逐漸地引進合作制度,以推動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開展,進而推動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與優化。
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制度主要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的所有制度,其部分生產資料屬于社會勞動者的公有制經濟形式。農村經營制度也主要以家庭為單位作為經營承包的基礎,統籌和規劃共同結合的經營體制。農村集體的經濟活動本身就由社會主義公有制度經濟構成,新中國成立之后,傳統的小農經濟也受到了社會制度改革的影響而成為了現今的農村集體經濟形式。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開始直到現在,農村集體經濟也經歷了最初的統一以及現在的分開經營,但農村集體經濟本身的性質很難受到動搖與改變。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也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其中土地的歸屬產權不夠清晰、責任不明確、流轉不順暢以及組織不健全等問題較為嚴重,其問題的凸顯會直接影響我國城鄉要素交換的一系列開展工作。對此,農村生產的發展能夠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相關政府部門也會大力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農業以及農村經濟發展的產權關系更加明確,進而農村資源配置的優化也得以保障,更利于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在農村經濟主體中農戶是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基礎的構成內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應該注重集體資產的歸屬問題。農村集體經濟應該是農村不同成員之間共同擁有或者按照不同比例所持有的經濟,集體資產與農民個人成員之間的利益應該是共存的,進而農民能夠成為農村集體資產真正的主人。
但針對現今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土地是農村集體經濟中最為重要的資產,土地更是其他資產在生存中不斷增值的部分。土地確權的工作更要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能夠更好地對權益進行使用,也要能夠保障全體農村成員的利益。土地確權能夠高效解決現今土地所屬權混亂的問題,對于無證土地或者有證土地所產生的問題也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另外,我國部分相對閉塞的農村區域依然停留在以小組或者自然村為單位的土地承包形式,其問題會影響土地承包經營狀況的調整,農民土地權益也不穩定。進而要強化農村農民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確權對農民的收益權益更為穩定,農村的經濟也能夠穩定發展。
現階段我國極為重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和優化工作,其工作能夠全面推動農村產權經營以及集體經濟發展與壯大,進而形成一種全新的集體經濟模式。集體經濟模式的形成對土地的產權清晰度要求極高,其工作是確保農村土地流轉以及交易的必要工作內容,確保農村土地資源能夠更為順利地自由流動,也利于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劃分。通過對規模經營作為主導,能夠對土地整治和承包等方式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另外,農村房屋以及土地等集體性資產的發展更能夠擴寬農民財產渠道。
現今農村土地確權工作開展期間,需要從立法的角度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行建設與完善,確保能夠推動集體產權制度的進程,進而在真正的意義上和工作開展中推動產權改革。通常情況下農村集體產權立法應該從三級管理模式開展,就是組、村鎮、鄉的模式,不同的基層進行不同的管理,進而能夠充分明確農村集體產權組織的制度,也能夠對各個鄉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集體資產所有權的法人地位也能夠全面實現和落實。通過法律層面能夠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與援助,另外,農村土地確權的過程中更應該將土地所有權落實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中,進而能夠保證其穩固的法律地位。立法建設更能夠規避土地經營與流轉的過程中出現責權不明確的問題,避免了經濟糾紛和土地糾紛。在這里需要注意,農村土地確權工作要通過農村委員會開展討論,經過集體協商之后在農村落實并推行股份制度,確保農民能夠充分與農村合作社進行合作,從而將小組生產的規模擴大,進而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確保農村經濟的發展建設。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是農戶利益的保障,進而對其所有權進行處理的過程中,除去政府征收的部分,任何人都沒有對其所有權進行剝奪和占有的權利。現階段我國農村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必須要保證的一個條件。對此,土地確權行為對征收土地的農民要進行補償,其錢款要做到專款專用,土地補償是不可以由任何人或者任何單位進行占用和分配。村鎮中如若出現土地征收情況,全體村民就要共同協商補償處理方案,并堅持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而保證個人的利益和土地所有人的權益。
土地確權期間,農戶、農村集體等之間的矛盾會時常發生,不同的矛盾所產生的原因都不相同,其問題主要是因為農民最為寶貴的資產就是土地,甚至土地是農民全部的資產,土地確權的過程中會嚴重影響到農民的經濟利益,甚至在很多落后的鄉村中,農民還會使用自己的土地進行圈地蓋房,還會將其私自歸為自己名下。但從現今的法律角度進行分析,其私自將土地歸為自己名下是沒有法律允許和認可的,也沒有相關的手續或者資料證明土地的性質。對此,土地確權的工作更需要開展。全面推行土地確權工作之前,應該對農戶可能產生的問題和土地確權工作可能會發生的矛盾進行分析,進而根據農戶思想負擔或者工作推行產生的矛盾問題制定有效的應對方案,確保推行土地確權的工作效率,能夠從正確的、有效的、科學的方法解決糾紛與矛盾,也可以通過政策宣講或者科學普及的形式轉變農民的思想,讓農民能夠對土地確權的工作進行了解,還要詳細告知農民土地確權度自身權益增加的部分。通過妥善的講解和處理通常都能夠舒緩矛盾,農民也能夠逐漸接受土地確權的工作,進而土地確權工作能夠順利推進,農民的個人權益也會受到更多的保障。
土地用益物權主要表現在農用地、建設用地以及農村宅基地建設,通過對不同的土地性質劃分最終將其土地都歸為集體所有。但集體的土地使用權要明確和落實到每一位集體所有的農民中。農民進行土地承包的過程中還要對其進行發包、承包等后續工作,不能將其作為農村集體經濟名下的資產等級。我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權現今較為混亂,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農村地區集體經濟建設用地管理的難度,對此,在這些情況和發展的背景下對土地進行確權,就要對農村建設用益物權進行詳細劃分,明確建設用地以及不同土地的使用權限,能夠保障農民建設用地的權益,也能夠更好地對土地進行管理。另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權也要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上,法律對農村建設用地具有同樣的保護力。
土地確權工作的開展與監管工作極為重要,相關人員要確保保密工作充分落實,還要將涉及的詳細記錄交給保密單位進行管理,不管是哪種檔案資料的查看和使用都要嚴格按照保密資料查看制度進行申請,進而為土地確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保障,進而使土地確權資料逐步完善,使其保密性也得以保障。
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開展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我國社會經濟改革轉型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穩定長久的發展。土地確權工作推進期間會遇到很多的問題,為了保障其工作順利開展,就要切實保障農民的個人經濟利益,進而使土地確權的工作能夠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