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錦,祁秀萍
(1.臨夏州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站,甘肅 臨夏 731100;2.和政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甘肅 和政 731200)
甘肅省和政縣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氣候溫涼,適合春油菜生長發育,生產的春油菜油籽質量優產量高。和政縣總耕地面積25586.67 hm2,油菜常年播種面積10000 hm2左右,占耕地面積的39%。農區海拔1900~2400 m,年降雨量592.8 mm,年平均氣溫6.2℃(其中:3~8月份春油菜生長季平均氣溫6.7℃,降雨量376 mm),無霜期132天,≧10℃活動積溫1836℃[1]。縣內氣候條件與春油菜喜涼,從播種-出苗-初花-成熟各生育期平均氣溫6.6 ℃相吻合,年降雨分布和油菜生長期間需水規律大致相同(即由苗期到開花期降雨逐漸增多,至角果期又逐漸減少,而抽苔開花期恰好形成全年降水量的最高峰)[2],滿足油菜對水分的要求,和政縣溫度水分條件極其適宜春油菜的生長。和政縣油菜種植既是鄉村振興、農業產業化的支柱產業,又是旅游觀光、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同時為周邊的蘭州、臨夏、臨洮、合作等地群眾提供經濟實用的優良油品,帶動地域經濟的發展[3]。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印發2018年春油菜和西瓜登記品種展示方案的通知》《2018年春油菜登記品種展示方案》農技種函[2018]16號文件要求,用華中農科院、湖北利眾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甘肅農科院、甘肅科隆農業有限責任公司、青海農林科學院5家育種單位提供的12個春油菜品種進行展示試驗。
通過開展春油菜登記品種試驗,篩選出適宜和政縣乃至臨夏州高寒陰濕區種植栽培并大面積推廣的春油菜品種。為市場主體選擇適應性、抗逆性、豐產性強,油用品質好的綠色油用種,提供最基礎的數據資料。
春油菜登記品種展示試驗選在最具代表性的和政縣城關鎮三谷村中社王永平承包地。試驗地為旱地,地勢平坦,土壤屬黑麻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黨參,面積0.25 hm2,播前畝施有機無機復混肥88 kg、美盛三元復混肥15 kg、尿素5 kg、毒鋅顆粒劑5 kg,畝播種量0.48 kg。
表1 參試品種表
小區面積143 m2、走道1 m、小區間距60 cm、小區播種量200 g,保護行種植品種為青雜5號。未設重復,采用露地栽培技術。
2.4.1 播種期
3月10日播種,播種方式為撒播,播前用5%毒鋅拌種防治跳甲、莖蟓甲。
2.4.2 出苗期
4月18日出苗率達50%以上,長勢較均勻,記載為出苗期。
2.4.3 防病蟲雜草
5月下旬用甲維鹽噴霧防治油菜跳甲、莖蟓甲、尾甲。5月上旬、下旬人工鋤草2次。
2.4.4 田間記載
播種后,對油菜的播種期、出苗期、現蕾期、抽薹期、初花期、終花期、成熟期等生育期進行了記載。(見表2)
表2 生育期及抗逆性調查表
從長勢、經濟性狀、抗病性上看,青雜5號株高相對較高,分枝多,千粒重最高、抗病性居中,經濟性狀在12個品種中表現最好(見表3)
表3 室內考種經濟性狀調查表
經過測算,參試的12個品種中對照青雜5號產量最高,為3196.5 kg/hm2,位居第一;益油雜1號位居第二,為2989.5 kg/hm2,比對照減產207 kg/hm2,減產率6.5%;冠油雜812位居第三,為2956.5 kg/hm2,比對照減產240 kg/hm2,減產率7.5%;小區產量、折合畝產、公頃產量、與對照增減幅度、品種位次排名見表4,畝產量高低見圖1。
圖1 畝產量柱形圖
表4 產量結果比較表(測產面積:15 m2)
參試的12個品種從長勢、千粒重、抗病性等綜合性狀看,青雜5號表現最好,可作為和政縣及其臨夏州高寒陰濕區乃至甘青寧同類地域種植栽培的主栽品種并可大面積推廣[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