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北郊鎮中心衛生院,山東 淄博 255314
乳房類疾病中,乳腺腫塊發病率較高,可結合腫塊性質分為良惡性。因此為提升惡性乳腺腫塊患者生存率,需盡早明確腫塊性質,積極治療。結合相關文獻報道,我國乳腺腫塊發病率逐年升高,呈年輕化進展,嚴重影響著女性患者身心健康,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1]。目前臨床診斷乳腺腫塊仍以超聲檢查為主,可清晰觀察乳腺及腫塊解剖結構,同時可反映腫塊局部血流輕快,有利于醫生鑒別良惡性。本文以84例乳腺腫塊患者為樣本,分析二維超聲與彩超聯合診斷價值,報告如下。
1.1資料 時間2019年10月-2020年10月,84例乳腺腫塊患者為樣本,均經病理診斷確診。納入患者年齡區間24-66歲,均值(41.96±3.87)歲,其中44例為左側乳腺腫塊、40例為右側乳腺腫塊,所有樣本均為單發腫塊,且27例入院前出現乳腺脹痛、39例伴可觸及無痛包塊、18例伴乳頭溢液。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所有乳腺腫塊患者自愿參與。對比84例患者臨床資料,P>0.05。
1.2診斷方法 乳腺腫塊患者均開展二維超聲與彩超診斷,診斷儀器選取GELOGIQC5PRO超聲診斷儀。二維超聲檢查時調節探頭頻率7-13MHz,囑咐患者仰臥位后將雙臂舉起,充分暴露乳腺、腋窩部位,隨后劃分乳腺為四個象限,將乳頭作為中心開始放射狀掃描,掃描期間重點觀察腫塊局部,記錄腫塊位置、大小、形態、縱橫比、回聲、邊界及包膜情況,同時確定腫塊是否鈣化、是否伴有腋窩淋巴結等,獲取二維圖像。隨后利用多普勒血流成像技術進行脈沖多普勒檢查,確定腫塊周圍血液分布及內部血流分布,記錄RI(阻力指數)與SPVmax(收縮期血流峰速值)等數據,隨后計算平均值。
1.3觀察指標 結合病理檢查分析超聲檢查結果;記錄乳腺腫塊患者超聲檢查時,腫塊影像學特征,包括腫塊形態、腫塊邊界是否清晰、腫塊內部是否存在回聲、腫塊縱橫比、腫塊后方回聲及腫塊是否鈣化等情況,并對比分析良惡性腫塊RI與SPVmax差異[2]。

2.1分析二維超聲與彩超聯合診斷符合率 本文84例乳腺腫塊患者經病理診斷,21例惡性、63例良性,進行二維超聲與彩超聯合診斷,23例惡性、61例良性,診斷符合率為97.62%。
2.2二維超聲與彩超聯合診斷良惡性超聲圖分析 惡性乳腺腫塊在超聲診斷下可見長短直徑比>1.0、回聲不均、形態不規則、邊界模糊、無包膜,且RI與SPVmax值高于良性乳腺腫塊,P<0.05。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不斷變化,女性乳腺癌發病率逐年提升,已發展為女性惡性腫瘤中第2位,因此及時診斷及時診治極為重要,有利于改善預后。利用超聲技術掃查乳腺腫塊,是臨床鑒別乳腺腫塊良惡性關鍵。近年來,我國超聲檢查技術不斷成熟,用于乳腺腫塊檢查中,可清晰顯示腫塊大小、腫塊結構、形態、回聲及邊界特征,進而提升乳腺疾病檢出率[3]。結合本次研究成果分析,對乳腺腫塊患者進行二維超聲與彩超聯合診斷,可見乳腺惡性腫塊患者,具有腫塊縱橫比>1.0、腫塊邊界模糊、腫塊內部回聲不均、腫塊形態不規則、腫塊后方回聲衰減、無包膜等特征,對比良性腫塊,上述特征明顯。分析原因可知,惡性乳腺腫塊大多浸潤性生長,呈放射狀浸入周圍組織,多伴有異常增生癥狀,而良性腫塊大多膨脹性生長,存在完整包膜,未浸潤周圍組織,因此良性腫塊邊界清晰、形態規則,此外,經臨床實踐證實,惡性腫塊患者多伴有鈣化灶,可為砂礫樣或針尖樣[4]。分析本文另一組數據,惡性腫塊患者RI及SPVmax指標優于良性腫塊,存在統計差異,分析原因,主要與惡性腫塊生長期間釋放大量血管生長因子,血管生長過快,導致新生血管數量多、管壁脆弱,進而引發動靜脈血運紊亂,而良性腫塊血管形態單一、管腔狹小,多為細管狀,因此超聲檢查時還可通過腫塊局部血管結構與血流量變化鑒別乳腺腫塊良惡性。
綜上所述,乳腺腫塊患者采取二維超聲與彩超檢查,在鑒別乳腺良惡性腫塊中準確率較高,可為后續制定治療方案提供理論依據,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