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梅
黑龍江省黑河市九三管理局中心醫院,黑龍江 黑河 161441
直腸癌是目前臨床上消化系統中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1],在臨床上對這種病情進行治療時,主要選擇手術方案進行治療,患者最終的康復效果與患者臨床治療密切相關,并且也與為手術期的護理服務有較為密切的關聯。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應用過程中,主要通過對圍手術期的護理服務進行優化來時患者的手術狀況得到改善,這種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促進患者的康復,在臨床研究中認為這種手術方案的可用性良好[2]。本次研究中,探究將圍手術期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直腸癌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其臨床可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2018年8月-2020年2月作為研究時段,在該時段將我院中收入的60名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被確診為直腸癌,并選擇手術方案進行治療,按照患者入院時段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樣本量設置為30名,對照組患者的男女性別比為16:14,患者年齡區間在21~53歲,患者的平均年齡值為37.1±5.6歲,實驗組患者的男女性別比為18:12,患者年齡區間在22~55歲,患者的平均年齡值為36.8±4.9歲
研究接受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后批準通過,研究中患者一般資料由醫務人員錄入Excel表格進行分析,確認患者基本資料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進行護理時選擇常規護理方案,由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作出護理方案的調整,實驗組患者在進行護理時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直腸癌患者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中,具體方式如下。
術前護理: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前,首先需要糾正患者的不良情緒和不良生活習慣,有抽煙習慣的患者一定要戒煙,煙草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并且還會導致患者的呼吸道遭到一定的刺激,還需要告知患者吸煙,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上皮運動導致杯狀細胞增生,對于患者的支氣管肺泡功能會出現一定的影響,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患者的呼吸功能訓練,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腹式呼吸和咳嗽,避免患者采用術后胸式呼吸而降低低氧血癥的發生率。
術中護理:身體正常運轉和新陳代謝,最基本的就是保持體溫的正常,而在手術過程中,患者會因為麻醉或手術時溫度較低的原因而導致體溫降低,在術中出現體溫失衡,所以在術中做好患者的保溫工作,及時給予保溫毯或者應用溫生理鹽水進行腹腔灌洗、輸入溫度適宜的液體,將手術室的溫度調至24~26度,濕度保持在50%~60%之間,讓患者的體溫維持在36度左右,盡量將手術應激反應發生率降到最低。
術后護理:在手術完成后鼓勵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和排痰,如果患者對于疼痛感無法忍受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協助,使患者通過轉移注意力或者其他的方式來進行有效的鎮痛,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的背部進行輕輕拍打,這樣能夠有助于患者咳痰。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早期活動護理,患者在手術后如果生命體征平穩,并且個體狀況良好,可以要求患者在手術后離床運動,先在室內進行床旁活動,隨后進入室外進行活動,互動量可以逐漸增加,這樣能夠使患者的肺活量得到提升,也有助于患者咳嗽和排痰。
1.3觀察指標 在本次完成后,對所有患者的恢復時間以及疼痛狀況進行評價。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實驗數據由醫務人員應用spss22.0進行統計分析,實驗數據中產生計數數據采用(卡方±標準差)形式記錄,應用T值檢驗,產生的計量數據采用(%)形式進行記錄,應用χ2檢驗,最終結果與P值對比,確認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完成后的住院時間、下床時間以及術后疼痛評分相較于對照組來說明顯更優,各項數據的比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后康復指標對比
直腸癌已經成為了我國的第一大腫瘤,并且在臨床研究中發現,男性的發病率是女性的1.5~2.5倍,而直腸癌的發病年齡高峰期大約在40~80歲[3],近年來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目前外科領域受到了相關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其宗旨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來盡可能緩解患者的手術后不適感,對于患者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護理,能夠使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得到提升,而對患者應用快速康復理念開展護理,能夠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助于促進患者的術后腸道恢復,使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下床時間得到降低,同時還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避免患者在手術后出現過度疼痛的情況,具有良好的可應用價值[4-5]。
綜上所述,在對直腸癌患者進行治療時,將圍手術期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手術后恢復質量,同時還能夠提高患者的總體治療效果,對于患者的康復來說有積極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