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躍紅
云南省文山州中醫醫院,云南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663099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嚴重妊娠并發癥及合并癥的有效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母嬰死亡率,但剖宮產對產婦機體損傷較大,具有較高的風險系數,產婦術后會出現切口疼痛、感染等并發癥,影響產婦的術后恢復及預后效果[1]。為此我院對快速康復護理模式應用于剖宮產術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及對住院時間的影響展開探究,總結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03月-2020年03月在我院擇期進行剖宮產的110例產婦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2~38(30.12±2.41)歲,孕周37~41(39.52±1.76)周,平均產次(1.30±0.26)次;觀察組產婦年齡21~39(29.68±2.38)歲,孕周37~42(39.74±1.80)周,平均產次(1.26±0.31)次,兩次產婦一般資料平衡性良好,P>0.05。
1.2護理措施 對照組產婦圍術期進行常規護理及康復知識宣導[2],觀察組產婦圍術期采取快速康復護理模式進行干預:①術前快速康復護理:隨著麻醉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完善,產婦產前無需長時間禁食,產婦手術前一晚可正常進食,維持內環境紊亂,防止母胎低血糖等癥狀的出現。術前2h給予產婦葡萄糖靜脈滴注加強能量的供應,注意飲食及補液時間,保障術前能量充足,減少產婦手術應激反應及創傷,術前保證產婦充足的睡眠及休息。②術中快速康復護理:進入手術室后協助產婦擺好麻醉體位,嚴格控制麻醉藥物的劑量,由經驗豐富的麻醉師進行麻醉,確保一次成功;術中配合手術醫師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及時剝離胎盤,胎兒娩出后讓產婦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減少失血,產后配合藥物幫助產婦睡眠休息,避免情緒波動過大引起宮縮不良,出血過多。盡量不放置引流管,盡可能吸出羊水、積血塊等預防感染、發熱等癥狀,術畢擠壓宮底積血,預防產后出血。③術后快速康復護理:密切監測產婦引導出血量,觀察產婦尿量及色澤,產婦術后4h可飲水,6h可進食流質食物,24h可進食普通食物,鼓勵產婦盡早進行運動鍛煉,術后2h可進行下肢按摩、儀器子宮按摩等被動運動,術后12h可根據產婦恢復情況安排產婦下床活動,按時更換切口敷料,保持切口的干燥清潔,鼓勵產婦盡早進行母乳喂養,做好個人衛生清潔工作,注意觀察產婦排尿、惡露及乳漲情況。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胃腸功能恢復情況、身體機能恢復情況及護理質量滿意度。
1.4數據處理 SPSS21.0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首次進食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均早于對照組產婦(P<0.05)。
2.2兩組患者身體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下床時間及出院時間均早于對照組產婦,產后24h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產婦(P<0.05)。

表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身體機體恢復情況比較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產婦快速康復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常規護理滿意度(P<0.05)。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快速康復外科的目的是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癥,健康患者的術后恢復,在手術科室得到方法的應用。對剖宮產產婦圍術期進行快速康復護理干預,縮短產婦術前禁食時間,進行適當的飲食控制及輸液干預,加強產婦分能量供應,減輕產婦手術應激反應[3];術中減少引流管的使用,降低產婦出血量,積極預防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術后鼓勵產婦盡早進食和下床活動,促進產婦胃腸功能及機能的恢復,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縮短產婦恢復時間。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護理模式應用于剖宮產術后護理中,能夠加快產婦胃腸功能及身體機能的恢復,減少產婦術后陰道出血量,保證產婦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提升產婦的滿意度,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