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霞
山東省濟寧市北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濟寧 272100
慢性病是指病程長的非傳染性疾病,雖然部分慢性病無明顯癥狀或癥狀較輕,但是若持續進展,很可能引起多種并發癥,對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1]。慢性病的出現與患者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相關性,很多患者由于癥狀較輕而忽略了慢性病的管理,出現不規律用藥或者是不遵循醫囑進行飲食控制或運動鍛煉,導致疾病逐漸加重,甚至引起嚴重的后果[2]。為了進一步改善慢性病患者的預后情況,疾病控制中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進一步加強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從而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的認識,規范自身的行為,控制患者病情變化[3]。常規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不夠理想,因此需要尋找更加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系統化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的理解度,從而在生活中自覺遵循健康行為[4]。為了進一步評價系統化健康教育在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文章選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110例疾病控制中心管轄范圍內的慢性病患者進行對照觀察,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110例疾病控制中心管轄范圍內的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63例,女性47例;年齡為41~85歲,平均為(59.2±6.2)歲;其中高血壓32例、糖尿病30例、高脂血癥28例、冠心病20例。入選標準為:符合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合并智力障礙、精神障礙、老年癡呆癥的患者。根據健康教育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采取系統化健康教育模式,共計55例)與對照組(采取常規健康教育模式,共計55例)。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通過發放健康手冊,在社區張貼宣傳海報,開展慢性病相關專題講座以及組織病友進行交流活動等措施,同時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方式宣傳慢性病相關健康知識。
觀察組采取系統化健康教育模式,常規措施同對照組,并在上述措施的基礎上加入信息化管理平臺,具體措施為:①組建健康教育小組:由疾病控制中心的專家以及工作人員根據觀察組患者疾病情況編制相應的健康教育方案;②構建健康教育平臺:在疾控中心網站上開設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專區,將健康教育資料上傳至網站專區,并由1名工作人員負責健康教育內容的定時更新,同時開通微信群,將患者和1名家屬邀請入群,并在早9點至晚6點期間提供在線咨詢服務,并加強群內管理,定期推送健康教育相關內容,同時積極解答患者的疑惑,為了提高患者的參與性,可以定期組織患者開展健康知識有獎競答,對于優勝者給予不同的獎勵物品,從而提高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家屬參與健康教育也能夠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遵醫行為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遵醫行為的差異 觀察組患者遵醫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的差異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
高血壓主要特征為體循環壓力升高,可引起機體多組織器官功能損傷,從而出現各種并發癥,包括高血壓腎病、高血壓外周神經病變等[5]。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功能障礙引起的一種疾病,可增加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生風險。高血脂癥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以及飲食等方面有密切的相關性,該病可引起多種代謝性疾病,具有較高的危害。冠心病也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病,若不做好病情管理,可誘發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慢性病管理,預防慢性病的進展,尤其是老年患者,疾控中心需要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從而為慢性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指導措施,規避生活中的各種危險因素,對于發現的疾病危險因素需要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從而降低各種慢性病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遵醫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系統化健康教育相比于常規健康教育能夠進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從而提高疾控中心的慢性病管理效果,降低社會負擔,同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系統化健康教育的應用在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中能夠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從而降低慢性病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