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會榮
【摘要】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朗讀教學,結(jié)合學生年齡較小的特點,充分利用各種趣味元素,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其朗讀興趣,活躍朗讀氛圍,讓學生在多樣化的趣味朗讀活動中主動學習和練習,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并打造高效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趣味朗讀;朗讀教學
朗讀是貫穿語文教學的主線,是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式,是閱讀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訓練。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強朗讀至關重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專注力難以集中,更不能持久。如果一味地為了讀而讀,學生很快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更不會積極參與。筆者發(fā)現(xiàn),在朗讀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讀的時間越來越長,讀的方式越來越多,但學生仍讀不到位、讀不出味兒的現(xiàn)象。那么,應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筆者在小學低年級趣味朗讀策略的研究實驗中有了一些初步感悟:開展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時,要結(jié)合學生年齡小、興趣不能持久的特點,充分利用各種趣味元素,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吸引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朗讀活動中。此外,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語感,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打造高效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課堂。下面,筆者簡單談談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性朗讀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主動進行朗讀就需要給他們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小學一年級上冊《比尾巴》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出課題: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森林里的動物非常喜歡聚在一起舉行一些有趣的比賽(出示圖片),它們有時比賽唱歌,有時比賽跳舞,有時比賽畫畫,有時比賽寫字。你們猜猜看,今天,它們準備比賽什么項目呢?剛開始上課就通過趣引課題,把學生的目光吸引住,激發(fā)他們朗讀課文的欲望。在教學古詩《畫》時,筆者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從開學到現(xiàn)在,我們學過不少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其中的一首“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這首兒歌是個謎語,誰知道謎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謎語詩,學完課文,相信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這樣,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讓其主動進行課文朗讀。
二、因材施教,提高朗讀水平
針對不同的課文題材,要激發(fā)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興趣,首先就要掃清朗讀障礙、梳通句段。小學一年級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根據(jù)其學習的特點,筆者使用較多的是 “強調(diào)重復讀”“承接讀”的方法來掃除閱讀障礙。比如,教學《畫》時,可這樣讀:
師:遠看山有色
生:色色色,山有色,遠看山有色。
師:近聽水無聲
生:聲聲聲,水無聲,近聽水無聲。
師:春去花還在
生:在在在,花還在,春去花還在。
師:人來鳥不驚
生:驚驚驚,鳥不驚,人來鳥不驚。
運用“強調(diào)重復讀”,讓學生對文段中的字詞通過反復朗讀記憶,有了初步認識,既讀通文段熟悉了文本,也感知了內(nèi)容,讀幾遍就能朗朗上口,為流利、充滿情感地朗讀做好準備。
其次要理解文意,讀懂文本。為了降低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難度,我們可以采用“師生問答讀”的方式進行朗讀,筆者曾在教學小學一年級上冊《小小的船》這篇課文時這樣運用:
師:什么樣的月兒什么的船?
生: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師:什么樣的船兒兩頭尖?
生: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師: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什么樣的星星,什么樣的天?
生: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通過“師生問答讀”,讓學生學會了提問。“仿照例子,用簡單的疊詞說‘的字短語,積累‘的字短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師在師生問答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積累了重要的疊詞短語,也為下面環(huán)節(jié)的疊詞短語拓展積累做好鋪墊。
最后要古文今讀,讀出詩情意境。為了把小學低年級枯燥無味的古詩文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我們可以采用“譯詩解文讀”的方式進行朗讀。
傳統(tǒng)的古詩文學習,學生主要借助注釋理解詩中的字詞本義和引申之意;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則建立在字詞的基礎上,采用連字成詞、連詞成句的方法,組合式理解詩句。這種理解缺少詩境詩情,更何況現(xiàn)代人要完全走進古人的世界理解詩人當時的處境、心境,不免有些強人所難。現(xiàn)代人讀古詩,更可以融入現(xiàn)代人的眼光,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一種方式與古代詩人展開“對話”。
筆者觀摩了一位教師教學二年級上冊《敕勒歌》時,她是這樣帶領學生讀的:
誦:陰山腳下啊,有個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讀:敕勒川,陰山下。
誦: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讀: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誦:藍天下的草原啊,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讀:天蒼蒼,野茫茫,
誦:那風吹草低處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讀: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詩解文讀”對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效果非常顯著,既讓學生融情入境,又誦讀了古詩文;既讓學生理解了詩文意思,又進行了閱讀訓練。
三、結(jié)合多媒體,活躍朗讀氛圍
對于小學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感觀認知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開展朗讀教學,用精彩生動的動畫、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等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以讓他們對朗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參與到課文朗讀中來,使他們借助直觀的情境進行朗讀,從而輕松地完成學習內(nèi)容。例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現(xiàn)雪的美景視頻,然后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讓學生在直觀情境下進行配樂朗讀。對于南方的學生來說,看到下雪的場景會很興奮,加上手部動作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讀,這激動、高興、興奮的心情都能在朗讀中得以體現(xiàn)。
四、開展活動,豐富朗讀形式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在學習過程中,為使課堂教學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應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展示平臺,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能力積極參與到各種活動中。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或邀請家長進行“課本劇”“親子朗誦”的活動,評選出最佳表演者或最美表演家庭進行表彰,充分調(diào)動家長和學生一起學語文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朗讀比賽,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朗讀能力來選擇朗讀材料,使他們發(fā)揮自己的實力,教師則評選出最美朗讀者進行表揚和獎勵。通過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朗讀形式,學生的朗讀興趣也會得到提升;通過反復朗讀理解朗讀資料,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助于其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涵。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朗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活躍朗讀氛圍,讓他們在多樣化的趣味朗讀活動中主動學習和練習,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葉圣陶說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趣味朗讀就是要打造高效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筆者愿意將趣味朗讀不著痕跡地帶入課堂,激活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使語文教學既生動而又有靈性。
參考文獻:
[1]張靜.淺談低年級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書育人,2014.
[2]呂雅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5.
[3]徐雯.基于“標準”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指導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2018.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