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柏梅
【摘 要】目的:新柏氏液基薄層細胞學(TCT)和人乳頭瘤病毒(HPV)聯合檢測對子宮頸病變篩查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間,選取在我院接受檢測的2000例檢測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根據檢測方法的不同對患者隨機分組,可分為TCT檢測組及聯合檢測組,將兩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并加以分析。結果:檢測結果異常采用陰道鏡活檢后,可發現CINⅠ(30),CINⅡ(8),原位Ca(2),宮頸管浸潤Ca(1);其中TCT檢測結果為CINⅠ(12),CINⅡ(3),原位Ca(1),未發現宮頸管浸潤Ca;聯合檢測結果為CINⅠ(20),CINⅡ(5),原位Ca(1),宮頸管浸潤Ca(1)。結論:在臨床檢測中,采用TCT檢測效果不夠理想,但與HPV聯合檢測效果明顯。
【關鍵詞】液基薄層細胞學;人乳頭瘤病毒;陰道鏡活檢;宮頸癌前病變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在90%以上的宮頸癌中,都可檢測到高危型HPV。HPV 16,18高危型最為常見。HPV檢測用于25歲以上女性篩查[1]。宮頸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癥狀,待病情進展后可出現陰道流血及排液的癥狀,其原位癌多發于35歲左右的女性群體,而浸潤癌多發于50歲左右女性群體。宮頸癌會對女性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同時早期宮頸癌治愈率很高,因此早期宮頸癌的篩查診斷對后續治療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子宮頸病變不同檢測方法的檢測有效性進行研究,主要分析子宮頸病變篩查每年體檢連續TCT檢查未發現的宮頸病變,聯合HPV分型檢測,發現高危16、18(+)陰道鏡活檢宮頸癌前病變。對雙篩重要性進行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間,選取在我院接受檢測的2000例檢測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年齡為25歲~65歲,平均年齡(38.17±4.25)歲。所有檢測結果異常均以經陰道鏡活檢結果為金標準。
1.2方法
1.2.1 TCT檢測組:使用液基細胞塑料取材刷,將其置入宮頸后以順時針方向旋轉5圈,并在液基細胞保存液中裝入脫落細胞.送檢。TBS分類法。
1.2.2 TCT聯合HPV檢測組:TCT檢測方法與上述相同,其中HPV檢測方法為:1次性取樣器,并置入宮頸管內,沿順時針、逆時針各旋轉3圈,在宮頸管停留10秒。并在保存液中裝入宮頸分泌物送檢。以基因捕獲技術對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進行檢測。
1.2.3 病理組織學檢測:對結果篩查異常的進行檢測,參與檢測符合TCT檢測ASC-US伴高危型HPV陽性、或TCT檢測LSIL及以上、或HPV檢測16/18陽性者。對其上皮血管進行觀察,使用3%醋酸進行涂抹,待3min后即可對上皮血管進行觀察,活檢選取為陰道鏡圖像顯示異常區和碘試驗陰性區,活檢及宮頸管搔刮術。送檢并行石蠟切片檢查,得出組織學報告。
1.3觀察指標
1.3.1 其中TCT檢測組結果判定:根據國際TBS分類標準進行診斷,包括無明確意義非典型細胞病變(ASC-US)、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及鱗狀上皮細胞癌(CA)。
1.3.2 其中HPV檢測組結果判定:共23亞型。TCT檢測ASC-US伴高危型HPV陽性、HPV檢測16/18陽性。
1.3.3 其中病理組織學檢測結果判定:無上皮組織或惡性病變(NILM),其中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可包括CINⅠ,其中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可包括CINⅡ、CINⅢ及宮頸癌。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采用陰道鏡活檢后,可發現CINⅠ(30),CINⅡ(8),原位Ca(2),宮頸管浸潤Ca(1);
2.1 TCT檢測組結果
TCT檢測結果為CINⅠ(12),CINⅡ(3),原位Ca(1),未發現宮頸管浸潤Ca。
2.2 TCT聯合HPV檢測組結果
連續做TCT未發現宮頸病變,但聯合HPV檢查發現高危病毒感染。聯合檢測結果為CINⅠ(20),CINⅡ(5),原位Ca(1),宮頸管浸潤Ca(1)。
3 討論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在全球女性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第二位,第五位,浸襲和轉移是其主要死亡原因。據統計,我國宮頸癌發病率高達14.6%,每年新發病例超過13萬,宮頸癌病因較為復雜,與遺傳環境基因等多種因素相關。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與HPV感染、性行為和分娩次數、生物學因素、其他行為因素有關[2]。早期的診斷及治療可顯著提升其治愈率,TCT聯合HPV分型篩查具有良好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對宮頸病變的檢出率達90%以上,逐漸受到重視。
TCT檢測屬于新型檢測技術,當標本取出后可立即置入保存液,有效降低了傳統制片后細胞干燥出現的誤診及漏診情況的發生率[3]。HPV檢測具有重要性,原因在于子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為HPV感染。因此HPV檢測在宮頸癌診斷中有重要指導作用。而聯合檢測效果顯著,選擇合適的初篩方法,提高篩查覆蓋率尤為重要。高危HPV的持續感染是引發宮頸Ca的元兇,尤其16.18(+)。液基細胞學和HPV聯合檢查可明顯提高宮頸癌前病的檢出率。雙篩幾乎防止漏診,遵循TBS診斷結果和三階梯診治,有助于宮頸病變的個體化處理。
綜上所述,在臨床檢測中,采用TCT檢測效果不夠理想,但與HPV聯合檢測效果明顯。兩組聯合檢測可用提高宮頸病變診斷準確性,聯合檢測具有必要性,并且可有效防止漏診情況出現,有很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勇,張蔚,黃玥,等.人乳頭狀瘤病毒DNA聯合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在宮頸癌及早期宮頸病變篩查中的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29(11):1125-1127.
[2] 鐘碧如.腫瘤標志物檢測聯合TCT檢測與HPVDNA檢測在診斷宮頸癌及癌前病變中的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9):31-33.
[3] 李明風.單用TCT、HPV-DNA及兩者聯合檢測在宮頸病變診斷中效果對比[J].實用臨床醫學,2018,19(6):68-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