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平
【摘 要】目的:對比在血常規檢驗過程中采用靜脈血和末梢血的檢驗結果差異。方法:以2021年2月至5月進行健康體檢的80例志愿者為對象,在所有基礎條件相同的基礎上分別取其末梢血及空腹靜脈血,取樣后分別實施血常規檢驗,對比兩種血樣采集方法所得的結果差異。結果:靜脈血檢驗的WBC、Hb指標水平均低于末梢血,RBC和PLT計數則高于末梢血組(P <0.05);靜脈血采集方法檢測所得CV、MHC、MCHC值明顯比末梢血檢驗所得水平更低(P <0.05)。結論:末梢血采樣時間短,但其血樣的穩定性欠佳,血常規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不理想,所以更推薦采靜脈血進行血常規檢驗。
【關鍵詞】血常規檢驗;靜脈血;末梢血
血常規檢驗作為臨床各項疾病最為基本的檢驗項目,可為臨床診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血常規檢驗的準確性與采血的方式存在一定的聯系,當前對血常規檢驗采取可選擇末梢血和靜脈血兩種,其中,末梢血采集方便,時間短,痛苦少,患者較容易接受,但其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也比較大,檢驗的穩定性欠佳;而靜脈血受外界影響比較小,穩定性好,所以臨床實踐認為采集靜脈能對患者的血象指標進行更全面的反映[1]。對此,該研究對血常規檢驗中取靜脈血和末梢血的結果差異進行對比,如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21年2月至5月進行健康體檢的80例志愿者為對象,所有志愿者年齡均超過18歲,對本研究操作步驟及研究目的知情了解,能夠配合研究,有完整的臨床資料,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后進行。本組受檢者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19歲~68歲,平均年齡(43.25±2.51)歲,體重45kg~78kg,平均體重(60.35±4.27)kg。
1.2 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在晨起空腹時抽取血液樣本,其中,末梢血主要采集指尖血20μL,并使用稀釋液對樣本進行稀釋;靜脈血則用真空管采集2ml,血液樣本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劑中對樣本進行處理。在采集兩種血液樣本之后,用一次性吸管吸取血液樣本并滴到抗凝管中,混勻后放置到血細胞分析儀中給予血常規檢驗,分別記錄檢驗結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種血液樣本采集方法的檢測結果,檢測的內容主要有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小板(PLT)、血紅蛋白(Hb)等指標水平。觀察兩組CV、MHC、MCHC值。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對比不同采血方法的檢驗結果
差異靜脈血檢驗的WBC、Hb指標水平均低于末梢血,RBC和PLT計數則高于末梢血組(P<0.05),見表1。

2.2 對比不同采血方法的平均CV值
靜脈血采集方法檢測所得CV、MHC、MCHC值明顯比末梢血檢驗所得水平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血常規檢驗采血方法主要有末梢血和靜脈血兩種,而這兩種采取方式對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有所不同,本研究分別取末梢血及空腹靜脈血實施血常規檢驗,結果發現,靜脈血檢驗的WBC、Hb指標水平均低于末梢血,RBC和PLT計數則高于末梢血組(P<0.05);靜脈血采集方法檢測所得CV、MHC、MCHC值明顯比末梢血檢驗所得水平更低(P<0.05)[1,2]。究其原因,血液中包含著多種血液及血細胞成分,對于準確判斷患者的病情和評估預后有極高價值。其中末梢血是從指間末梢的毛細血管中采集血液,這種方法樣本獲取方便,血液消耗少,疼痛輕,但這種采血方式需擠壓手指,在擠壓過度時組織液還容易混入標本,導致標本稀釋,加上血管管腔狹窄,容易沉積,還容易受各種外界因素影響,進而影響結果的準確性[3]。而靜脈血采集時由于本身溫度較高,檢驗可重復性好,受外界因素影響非常少,采血的穩定性高,更能對疾病進行準確判斷,所以檢驗結果更加理想。
綜上所述,在采集末梢血和靜脈血進行血常規檢驗時,雖然末梢血采樣時間短,但其血樣的穩定性和檢驗準確性欠佳;而靜脈血的采血量雖然大,但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和組織液摻雜,所以靜脈血檢驗所得的結果更為可靠,故可優先考慮靜脈采血。
參考文獻
[1] 王真真.血常規檢驗中靜脈血檢驗與末梢血檢驗差異比較[J].中國衛生工程學,2021,20(2):299-300.
[2] 姚恩明.探析末梢血與靜脈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差異[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8):47-48.
[3] 郭吉珍.探討關于靜脈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對比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A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