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延玲
【摘 要】目的:探究優化護理模式對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在我院就診的慢阻肺患者100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護理模式。觀察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恢復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肺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98.00%)高于對照組(86.00%)(P <0.05)。結論: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優化護理模式;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恢復;護理滿意度
慢性阻塞性肺炎屬于臨床上常見的肺部疾病,臨床表現為咳嗽、勞動能力喪失等,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時還會引發其他嚴重的肺部并發癥[1]。臨床上的治療方式一般以緩解為主,經相關文獻可知,對肺阻塞患者進行優質的護理服務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2]。本文就優化護理模式對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慢阻肺患者100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名。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30歲~69歲,平均年齡(42.38±2.66)歲。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31歲~73歲,平均年齡(43.21±3.54)歲。組間患者資料比較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確診為慢阻肺;②經過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入組前簽訂同意書;③實驗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精神類的患者;②患有其他嚴重肺病的患者。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1)實時監控患者各項身體指標,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2)定時為患者更換床單被套,保持干凈整潔的康復環境。(3)指導患者配合治療。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護理模式:(1)疾病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合理性治療,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用藥;(2)心理護理: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改變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降低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心理。在與患者進行交流時,應保持耐心,增加患者的依從性;(3)飲食護理: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食譜。禁止患者吸煙、飲酒,指導患者多食用瓜果蔬菜以及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4)呼吸護理:對患者進行呼吸護理干預,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排痰,對于老年患者,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排除痰液。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恢復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恢復情況
比較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恢復情況,包括:MVV、FEV1%預期值、FEV1/FVC。由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肺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統計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統計組間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對照組非常滿意23人(46.00%),滿意20人(40.00%),不滿意7人(14.00%),滿意度為86.00%。觀察組非常滿意27人(54.00%),滿意22人(44.00%),不滿意1人(2.00%),滿意度為98.00%。由此數據可以得知,觀察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肺部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3]。經相關文獻可知,對慢阻肺患者采取優質的護理服務,可以提升護理效果。常規護理是一種被動護理,忽略了患者在護理工作的主體作用,因此,臨床推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優化護理模式[4]。優化護理可以從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對患者采取優質的護理服務[5]。本次研究對優化護理模式對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進行探討,可得出,觀察組肺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98.00%)高于對照組(86.00%)(P<0.05)。
綜上所述,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以使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銀爽.分析優化護理模式對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2):165-166.
[2] 黃淑如,姚雪霞,姚柳賢,等.慢阻肺康復護理自我管理對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 黑龍江中醫藥,2020,49(5):204-205.
[3] 楊佳麗.優質護理在老年慢阻肺護理中的運用[J].人人健康,2020,516(7):212.
[4] 楊敏琴.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在慢阻肺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觀察[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20(2):212.
[5] 李琳,李清麗,李紅.綜合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療效觀察[J].家庭保健,2019(34):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