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湘靜
【摘 要】目的:探究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應用個體化延續護理的效果及護理前后生存質量的變化。方法:納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85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均予個體化延續護理,觀察就診時、護理后血壓、血糖及生存質量(SF-36)評分變化。結果:護理后,患者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均低于就診時(P<0.05),且SF-36評分高于就診時(P<0.05)。結論:個體化延續護理能夠積極控制患者的血壓、血糖,提升其生存質量,應用于高血壓合并糖尿病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高血壓;糖尿病;個體化延續護理;生存質量
高血壓、糖尿病均是我國常見的慢性病,近年來因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發病比例不斷增加,可引起較多的并發癥,嚴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個體化延續護理能夠結合病情及患者的特點為其制定個體化的護理方案,幫助患者掌握相關的自護技能,促使其出院回歸家庭后能夠實現生活自理[1]。為探究該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本文將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85例患者納入研究,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85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納入研究,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齡46歲~82歲,平均年齡(61.24±5.7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1例,高中及以上44例。
1.2 方法
85例患者均接受個體化延續護理。①短期:糾正患者飲食、運動、作息等不良習慣或行為。②中期: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病程等采用圖片、視頻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疾病知識、家庭護理等。③長期: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鼓勵其說出內心的困惑與疑慮,結合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疏導,幫助其建立正確的疾病認知;對患者、家屬進行護理技能的培訓,告知其要點及注意事項等;囑家屬多陪伴、鼓勵患者。④出院前:教會患者血壓、血糖自測、胰島素注射等自我護理相關技能,發放圖文并茂的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告知患者復診計劃。⑤出院后:隨訪6個月,了解患者目前自我護理的情況,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做好個體化指導。
1.3 觀察指標
血壓水平:于就診時、護理后測量患者的血壓,包括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血糖水平:于就診時、護理后采集患者空腹及餐后2h靜脈血,進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的檢測;生存質量:于就診時、護理后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進行評估,總分100分,生存質量與分值呈正比[2]。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就診時、護理后血壓、血糖情況
就診時、護理后,患者SBP、DBP、FBG、2hPG對比均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就診時、護理后生存質量情況
就診時、護理后SF-36評分分別為(52.16±5.14)分、(80.46±6.79)分,對比差異顯著(t=30.638,P=0.001<0.05)。

3 討論
高血壓、糖尿病可相互影響,不利于預后。由于兩種疾病均為終身性疾病,患者接受住院治療后,出院后仍需進行專業的自我護理。但由于患者出院后缺乏專業的指導,導致其自我護理的依從性較低,表現為用藥、飲食、活動等依從性低下,無法將血壓、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內,故需進行積極的護理。
延續護理主要是針對出院后開展的一種護理模式,將住院護理延伸至家庭或社區,對患者、家屬開展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指導,幫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行為,規避不良因素的影響,促進康復[3]。本研究通過實施個體化延續護理,結果發現護理后,患者的SBP、DBP、FBG、2hPG均較就診時降低,且SF-36評分較就診時升高,提示該護理模式能夠積極控制患者的血壓、血糖,利于其生存質量的提升。個體化延續護理的特點在于能夠針對患者的問題、結合其實際情況采取個體化的指導,能夠幫助患者快速適應與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并從生理、心理等多個方面進行干預,能夠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促使其意識到自我護理的價值,促進其配合,從而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規避不良因素的影響,積極控制血壓、血糖情況,提升整體的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個體化延續護理通過為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個體化自我護理知識與技能指導,可積極改善血壓、血糖、生存質量,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謝海燕.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老年性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0,31(20):3357-3358.
[2] 司漣.延續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價值[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6):86-87.
[3] 陳雙雙.個體化延續性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疾病認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22):4184-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