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摘 要】目的:探討品管圈在消毒供應中心無菌物品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為觀察對象,研究時間段為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將其中200件無菌器械包納入觀察組開展品管圈活動管理,另外將2018年6月前未開展品管圈活動的200件無菌器械包納入對照組,對比兩組無菌物品管理質量(清洗、包裝及滅菌等合格率)。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清洗、包裝及滅菌合格率更高(P<0.05)。結論:消毒供應中心無菌物品的管理采用品管圈,可提高清洗、包裝及滅菌等合格率,具有顯著的使用價值。
【關鍵詞】品管圈;消毒供應中心;無菌物品;管理
消毒供應中心屬于本醫院的后勤部門,為各科室提供無菌物品,主要負責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及供應工作,合理運用院內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其在醫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菌物品的管理情況甚至關乎醫療安全,對手術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如各環節工作實施不到位,甚至會引發院內感染,加重病情,對患者預后不利。因此,消毒供應中心對無菌物品加強管理,能提高治療安全性,減少感染情況的發生。品管圈是一種為解決問題成立的小團體,團體成員分工合作,采用品管工具,使得相關的問題得到解決,從而使得產品的質量得以提高,在盡可能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促使業績目標得到提升[1]。下面以我單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為觀察對象,將開展品管圈活動前后的無菌物品管理質量進行對比,具體內容呈現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為觀察對象,研究時間段為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將其中200件無菌器械包納入觀察組開展品管圈活動管理,另外將2018年6月前未開展品管圈活動的200件無菌器械包納入對照組。
1.2 方法
觀察組開展品管圈活動進行護理管理,具體為:(1)成立品管圈:在自愿的原則下,由4名工作人員組成品管圈,消毒供應中心主任擔任圈長,其他成員經過強化培訓,工作年資高且業務能力強,并確定一名記錄員,記錄工作流程。(2)確定活動主題:經圈員的頭腦風暴提出無菌物品管理工作中的缺陷,根據現實情況,圈員共同討論,經過圈員的一致認可,以“提高無菌物品質量管理,保證其安全性”為本次活動主題。(3)活動現狀:根據消毒供應中心存在的問題,綜合分析及考量影響無菌物品管理質量的因素,其存在的問題主要為:①除銹不徹底;②器械包缺器械;③包內缺紗球及治療巾等物件;④包內缺少精密細小物件;⑤不按批次發放;⑥管腔器械清洗不徹底。(4)原因分析:醫療器械集中清洗、滅菌及供應,工作人員工作量大,人員少,導致工作效率低,工作質量得以下降。(5)解決措施:根據以上原因,擬定解決問題的相應措施,主要為:①加強對參與管理的工作人員培訓:制定標準化工作流程,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流程實施工作,并對其實施情況進行監督,防止再出現問題。②嚴格執行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使得操作更加規范,按照正確的清洗消毒及滅菌步驟,認真執行,以防出現差錯。③嚴格設置管理制度,落實崗位職責,最好日常維護工作,使得設備能正常運轉。④選擇正確的清洗工具及材料,保證無菌物品的質量。
1.3 觀察指標
從清洗、包裝及滅菌合格率等方面評價管理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比較兩組管理質量,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清洗、包裝及滅菌合格率更高(P<0.05),見表1。

3 討論
消毒供應中心自開展“品管圈”活動后,對其安全隱患加以干預,建立相應的制度,每月圈長征求科室意見,并接受監督,及時與科室進行有效溝通,使得工作質量得以持續提高,實現無菌物品的供應零缺陷,使得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質量得以全面提高[2]。開展“品管圈”活動是近些年管理模式上的創新,管理效果優于傳統的管理方法,其具有人性化特點,通過相對輕松愉快的方式,讓參與員工的綜合能力得到最大的發揮,可提高工作積極性,使護理管理工作達到更高標準化及有序化的目的[3]。同時,“品管圈”活動通過培訓過程使得工作人員掌握更為標準的工作流程,使得管理質量得以不斷提高。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清洗、包裝及滅菌等合格率得以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消毒供應中心無菌物品的管理采用品管圈,可提高清洗、包裝及滅菌等合格率,具有顯著的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芳,姚卓婭,耿軍輝,等.品管圈在降低精密手術器械無菌包缺陷率中的應用[J].醫藥與保健,2020,28(9):57-58.
[2] 張楠.開展品管圈活動對提升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管理質量的影響[J].東方藥膳,2020(23):291.
[3] 孫雪瑩,史安云,甘志連,等.品管圈活動在消毒供應中心滅菌 監測數據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0,30(13):2063-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