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雷鳴
【摘 要】目的:探討肝臟增強CT技術與肝臟MRI技術診斷肝癌的準確率對比。方法:本研究遵循分組對照原則,研究時間為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研究對象為我院影像科登記的52名疑似肝癌患者,以病理學檢查為金標準,比較增強CT技術與MRI技術的診斷價值差異。結果:MRI技術在疾病檢查準確度、特異度、敏感度方面均要優于CT檢查技術(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肝癌疾病的檢查診斷中,采用MRI檢查技術更有助于提高疾病檢出率。
【關鍵詞】增強CT技術;肝臟MRI技術;診斷肝癌;準確率對比
近年來,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的增加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的養成,相應影響了患者本身肝臟代謝情況,提高了一部分肝臟疾病的發病率,為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影響[1,2]。肝癌是現階段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發病后死亡占比較高,在我國農村地區的發病率要相對較高。臨床研究發現,肝癌疾病在病發早期具有一定的識別難度,隨著病況加重,患者才會有腹痛、體重減輕、鞏膜黃染等情況[3]。基于此,本文將探討肝臟增強CT技術與肝臟MRI技術診斷肝癌的準確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間于我院影像科登記的52名疑似肝癌患者,均接受MRI和CT檢查。所有樣本資料包含男性30例和女性22例,年齡44歲~73歲,平均年齡(58.63±5.11)歲。納入標準:①所有病例資料完整,可獲取到病理學檢查資料;②患者無對比劑過敏問題;③無溝通障礙,能自主配合檢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出血性疾病或有其他相關重癥合并疾病;②心肺功能較差;③患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
1.2方法
CT檢查:采用院內螺旋掃描儀進行檢查,依照患者具體情況,幫助其調整體位。啟動儀器后,先做常規平掃;然后為患者注入一定濃度的對比劑,注入速度控制在2.5mL/s,進行全肝平掃與增強掃描。掃描范圍為從膈頂開始一直到肝部下極,電壓、管電流為110 KV、200mA,層厚為5.0mm。在注射25s開始動脈期掃描,注射后的70s進行門脈期掃描,300s進行延遲期掃描
MRI檢查,采用院內MRI掃描儀,囑咐患者做好檢查前禁食,指導患者呈仰臥位,采用DWⅠ序列、T1W1、T2W1序列進行常規掃描,掃描范圍為從膈頂開始一直到右下極,將層厚設置為2.5mm,矩陣240×320;掃描結束后,為患者行增強檢查,注入對比劑扎噴酸葡胺,注射劑量保持在0.15mmol/kg,流速為2.4mL/s,獲取各期圖像。
1.3觀察指標
診斷效率:以病理學檢查為金標準,比較MRI檢查技術和CT檢查技術在臨床上的運用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在對本次52例患者進行病理學檢查發現,有35(67.30%)例患者為陰性,再生結節患者,17(32.69%)例患者為陽性,包含肝細胞性肝癌10例,混合性肝癌6例,膽管細胞性肝癌1例。對比MRI和CT檢查技術,發現MRI技術在疾病檢查準確度、特異度、敏感度方面均要優于CT檢查技術,2χ=4.3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2、表3。

3討論
肝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有原發、繼發兩種情況,對患者健康危害影響程度大,具有較高的治愈難度。由于該疾病在患病早期無明顯的癥狀表現,因此很多患者在確診后已經發展至疾病中、晚期,進一步提高了疾病治療難度,增加了死亡風險。
影像學檢查是現階段較為常用的惡性腫瘤疾病診斷輔助工具,在本次研究中,對52例患者進行病理學檢查發現,有35(67.30%)例患者為陰性,17(32.69%)例患者為陽性,MRI技術在患者疾病的檢查準確度、特異性、敏感度方面均占優勢。
總而言之,在進行肝癌疾病診斷期間,采用肝臟MRI技術可獲取更多的疾病檢查信息,提高檢查準確度,幫助醫師制定治療計劃。
參考文獻
[1] 趙穎,孟成立.超聲造影診斷原發性肝癌的價值和增強CT對比觀察[J].中國CT和MRI雜志,2021,19(1):129-131.
[2] 方勇超,王強,唐權,等.MSCT與MRI動態增強掃描對高血供肝內膽管癌與肝細胞癌的診斷價值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0,23(6):131-134.
[3] 荊航,李蘭濤,王振光.MRI與CT多期動態增強掃描在肝硬化合并原發性肝癌 中的診斷價值比較[J].醫療衛生裝備,2019,40(3):69-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