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
【摘 要】目的:探討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將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14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信封隨機法分兩組。常規護理組給予常規護理,舒適護理組實施舒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和護理后NIHSS評分、滿意度、住院時間、漢密爾頓抑郁評分。結果:舒適護理組NIHSS評分、滿意度、住院時間、漢密爾頓抑郁評分和常規護理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 <0.05)。結論: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可降低患者NIHSS評分,提高滿意度,減少住院時間,緩解患者抑郁。
【關鍵詞】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舒適護理干預;效果
腦外傷是外科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隨著時間進展,臨床癥狀會加重。如不及時采取治療和護理措施,患者極易發生其他并發癥。該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不僅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而且嚴重危害病人的生命與健康。因此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輔助有效的干預措施能顯著促進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和康復[1]。本研究探析了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干預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14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信封隨機法分兩組。每組例數70。舒適護理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25歲~76歲,平均年齡(39.13±5.21)歲。常規護理組,男39例,女31例,年齡24歲~74歲,平均年齡(39.20±5.45)歲。兩組資料P>0.05。
1.2 方法
常規護理組給予常規護理;舒適護理組實施舒適護理,方法如下 (1)生理舒適護理。在對患者體征及病情進行監測時,應注意細致護理。除動態監測血壓變化外,還需觀察瞳孔變化,判斷是否為顱內出血或水腫。立即通知醫生處理,確保病人的安全。(2)心理舒適護理。因為此類病人的顱腦損傷多發生于意外,突發性創傷,病人對診療方案和康復效果缺乏了解,造成多種負面情緒。所以,在開展護理工作時,也要把握好病人情緒梳理這個環節,除了睡眠休息時間可以通過音樂等形式引導病人達到情緒放松的目的。在整個治療和康復過程中使病人的心臟保持相對舒適的狀態。(3)為病人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第一,病人在定時開窗的同時保持暖和,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有選擇地在病房角落放置一些好的綠色植物,給病人以暖和的感覺;白天盡量進行日常檢查或其他護理工作,避免夜間干擾病人休息。在開展護理工作時,謹防壓瘡、呼吸道阻塞等嚴重影響病人舒適的并發癥,通過定期翻身、姿勢管理、個人衛生清潔、局部皮膚按摩等措施,可以預防和控制壓瘡。(4)呼吸護理,從病人實際情況出發,給予病人適當的氧氣干預,同時清理病人口腔內異物,保證呼吸道暢通。(5)健康教育。由于病人對自己所患疾病認識不深,易引起不良情緒和依從性差,所以護理人員有必要加強病人的疾病知識講解,告知病人有關注意事項,增強病人意識,積極配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和護理后NIHSS評分、滿意度、住院時間、漢密爾頓抑郁評分。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NIHSS評分
護理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P>0.05),而護理后舒適護理組神經功能缺損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1。

2.2 滿意度
舒適護理組的滿意度比常規護理組高(P<0.05)。舒適護理組的滿意度是100.00%,而常規護理組的滿意度是80.00%。
2.3 住院時間、漢密爾頓抑郁評分
舒適護理組住院時間、漢密爾頓抑郁評分均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嚴重顱腦損傷是一種突發性外傷,臨床上較為常見。短期內病人可合并多種損傷,甚至昏迷及意識障礙。病人的情況更危險,而且變化更快,有較高的臨床致殘和死亡率。傳統護理干預僅注重對病人的生理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但對病人的心理狀況影響較小,不利于病人預后的恢復[2]。舒適護理主要針對病人的實際需要,從生活、營養、心理等方面給予護理支持,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緒,提高病人的舒適度,保障病人的營養健康,對促進病人的康復具有積極意義[3,4]。
綜上所述,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可降低患者NIHSS評分,提高滿意度,減少住院時間,減輕抑郁情緒。
參考文獻
[1] 程愛梅.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系統醫學,2020,5(2):162-164.
[2] 楊榮.探討舒適護理干預用于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護理中的效果[J].人人健康,2019(21):209,195.
[3] 黃鳳梅.舒適護理干預用于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6):161.
[4] 劉梅.舒適護理用于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7):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