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斌
緣起
2021年5月松陽縣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大比武,主題為“跨學科美術學習”,全縣13位教師參賽其中有6位教師選擇浙美版五年級下冊《設計<西游記>人物》這課內容,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旨在引導學生學習用不同表現形式進行《西游記》人物的造型設計。
眾多教師之所以選擇本課教材有學生們所熟悉的《西游記》古典文學、連環畫、影視作品、特征分明的人物形象等因素,素材可選擇性大、容易引起學生興趣、表現形式多元化等原因,更有利于開展教學與目標實施。尤其是教學導入環節介紹《西游記》是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有的教師深入講解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四個主要任務性格特征,上述知識點講解,而達成“跨學科美術學習”為主題的目的。
課堂簡述
每一堂課都是教師們精心準備的,研讀教材摹寫教案預設成果,課前道具、PPT準備,設計教學步驟——導入新課、課堂新授、深入探究、作品賞析,最后評價或拓展。在此選擇其中Z、H、Y三位教師課堂環節實錄。
第一階段導入:影視作品片段賞析,講解文學作品,分析人物性格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階段重點分析特征:采用微課、頭部加五官特征演示、教師示范繪畫、對比觀察講解等多種形式,講解“夸張、概括、變形”表現手法。有的教師準備了小練筆——用“夸張、概括、變形”方法設計一個動漫人物形象。
第三階段深入探究:
Z老師:我們讀的《西游記》里,唐僧師徒四人一直在打怪取經的路上。如果換個環境,穿越到現代,他們會做什么?怎么打扮呢?請同學們用手繪形式表現出來。
H老師:西游記人物進入校園,來到我們身邊,設想他們會干什么?請同學們用手繪形式表現出來。
Y老師:課前精心準備了唐僧4人、牛魔王、鐵扇公主共6個人的五官裝飾、服裝、道具、兵器。全班分6個小組分別裝扮6個人物形象,各小組首先選擇氣質最像的1個同學裝扮該組領到的任務,然后小組合作涂色、剪貼道具與服裝裝扮,最后6個同學上臺走個服裝秀。
“《西游記外傳2021》講述的是西游記人物穿越到2021年,我們得賦予人物以工作,欣賞各職業的卡通圖片,了解職業的特征。根據本組西游記人物的特征和性格,為他設計一個職業,并為本組的演職人員分配任務。
我們組抽到的西游記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我們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扮演。
這個西游記人物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們為他設計的職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階段作業展示與評價:教師精心準備電光展示臺,學生作品展示,Y教師課堂服裝走秀,同學互評、投票,采訪優秀作品學生。
最后學生課堂呈現作品:
Z老師課堂中,唐僧做了法官或歌手,孫悟空做了警察或快遞員,豬八戒做了廚師,沙僧做了醫生或交警。
H老師課堂中,唐僧拿話筒在唱歌或朗誦,孫悟空在操場撐桿跳高、引體向上等跟它金箍棒有關,豬八戒在舉重、除草掃地跟他體型與九齒釘耙有關,沙僧在讀書、搬運書桌跟他挑擔的內容相關。
Y老師課堂中,唐僧四人、牛魔王、鐵扇公主也分別有了各自道具、職業裝束。立體的服裝展示,音樂與走秀結合,課堂氣氛甚為活躍。
問題產生:
1.主題是“跨學科美術學習”,不可否認美術教學中講解文學,人物性格分析涉及人文社會學科的內容是跨學科了,但僅僅如此就是“跨學科美術學習”了嗎?“跨”過了又回來了,還是原來傳統課堂形式。那么怎么“跨”?“跨”多少?
2.三堂課中共同點是深入探究上都采用了“師徒四人穿越到現代”這個命題。雖然Z、H老師學生作品是手繪形式,Y老師學生作品是立體的服裝展示形式,但是頭部特征一致,四人所從事的職業也一致。學生作品創意上都很雷同,缺少亮點與新意,學生思維一致性。
《西游記》師徒四人能設計了,學生是否會舉一反三利用知識遷移設計《水滸傳》的人物?試想西游記人物穿越到現代,現代人是什么面貌?現代人所從事的職業有什么樣子的?難道孫悟空還是尖嘴猴腮頭戴緊箍咒,從事快遞工作?難道豬八戒還是豬鼻大耳,從事廚師?難道沙僧還是絡腮胡,從事警察工作?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問題:
跨學科學習其實就是基于真實情境中解決真實問題,是基于理解為前提的深度綜合性學習,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形成。
一、基于真實情境中解決真實問題
教師提出“現代職業人”這一情境,他們還保持原來的裝束與外貌特征肯定不會被老板、領導錄用,更別提職業形象了。假如真的有生理缺陷的在求職時會去整容,更何況西游記人物個個神通廣大,豬八戒談戀愛時會變成偉岸的帥哥,孫悟空有72變……
“現代職業人”“現代學生”的真實問題在于職業精神的挖掘上,學生精神面貌的探究上,用繪畫或時裝走秀上展現職業風采。
二、基于理解的深度綜合性學習
如果一個肥頭大耳、大腹便便,頭戴廚師帽、穿著廚師服的人物形象說明豬八戒從事廚師職業,這樣只是淺表學習。如何將知識點運用與現代職業人設計相融合,這是本課的難點,既要描繪出不同職業的特征,又要區分出誰是誰;既要學會對豬八戒重構,又要遷移出對李逵的重構,從淺表學習引入深度學習。
因此上述兩個問題其實本質是一個問題,同時指向美術教師教學理念,沒有真正落實跨學科美術學習。由于教師一代影響一代,代代相傳,教師教學習得性模式與思維已經根深蒂固,雖然課堂教學的改革提了十幾年了,但真正做到以生為本,以學為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時常態課教學中時不時落入窠臼。
解決問題:
一、重構環節去標簽化
我們重新審視上述的四個教學環節,這是教參借鑒過來的,也是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定勢——思維定勢——作品定勢,關鍵在于第二階段新授部分也是重點知識,“觀察師徒四人主要特征——我們用夸張、概括、變形的方法表現出來”。師徒四人五官特征反復強調被定勢了,人物性格與之匹配的職業也被貼上標簽。到后來深入教學穿越到現代,學生的思維也定勢了,只領會了形似而沒有進入神似,作品呈現概念化、千篇一律,創意明顯不足。
師徒四人面貌特征非常明顯,五年級的學生教師只要提醒觀察就能一目了然。學生通過模仿造型,自我習得性體驗遠比教師灌輸給他更有價值,至于提煉成“夸張、概括、變形”藝術手法可以先引而不發。
教學環節可以這樣設計:導入——布置項目探究體驗——作品評價——改進作品(教師小結)。知識點歸納完全可以放到最后,提綱掣領。
新課導入后,教師布置項目探究體驗“師徒四人穿越到現在,他們合伙一起開一家飯店,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設計,比一比哪小組的飯店生意更好,用手繪形式表現出來。”學生首先要思考飯店是干什么的?要經營的好,有主題特色,團隊要合作,各自有分工。其次要美術表現,整幅表現還是連環畫形式,就思考要有故事性。最后四個人要符合現代人氣質(要吸引顧客招攬生意),四個人又要分清誰是誰,有各自崗位。
小組合作完成初步作品,可以讓學生展示評價“我們組是什么主題餐廳,四人都分工怎樣,如何運營的,如何概括畫出來……”,小組間比較互評“我們組的優勢是什么,要比其它組好在哪里,描繪表現怎樣……”,吸取各組優點,進一步完善改進作品。最后教師小結同學們學習成果,自然引出知識點。
二、巧設問題深度學習
在深入探究階段——巧設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在教師發現學生作品呈現一致性時,可進一步設問。
1.“請同學們不畫職業裝只表現人物的動態,讓同組同學猜一猜師徒四人所從事的職業?”
用人物“夸張、概括、變形”的表現手法方法引導學生對職業特征的思考,不畫職業服裝,去標簽化,用典型動態描繪代表他們各自的職業身份。學生要用人物知識點遷移運用到其它方面去實踐,從而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舉一反三的發散性思維能力等。對職業的理解、判斷是人文社科領域,對表現形式是美術學科領域的,這也是跨學科美術學習。
2.“假如師徒四人都是當代廚師職業,請同學們表現出來?”
對于當代廚師,學生既不能表現特定的絡腮胡,又不能從人物固有性格賦予不同職業特征。如何去突破?分清楚誰是誰?這里也是跨學科美術深度學習,首先師徒四人神態與性格進一步探究,唐僧慈眉善目、謹小慎微,孫悟空火眼金睛、搔耳弄姿、行動敏捷,豬八戒小眼咪咪、大大咧咧,沙僧豎眉瞪眼、沉穩憨厚等。其次,廚師工種工作進一步分類,行政主管、廚師長、爐頭、砧板、上什(蒸鍋)、打荷、水臺、燒臘、點心。你就是部門經理或行政主管,合理用人給師徒四人安排合適崗位,并用美術造型方法表現出來。還可以從不同烹飪方法、不同菜系,誰擅長燒什么菜……挖掘素材,引領學生思考、查閱資料打開職業之門,小職業大世界,將美食文化與美術學科融合,引發學生深度學習,培養學生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
3.Y教師的課堂可引用《西游記》故事中經典橋段——孫悟空假扮牛魔王騙鐵扇公主的手中的芭蕉扇滅火。角色扮演,角色反串,而不是簡單走秀。文學編劇、舞臺表演與美術造型相結合,也是跨學科美術學習。
總之,跨學科美術學習通過創設真實情境,以真實生活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深度學習,融人文、文學、社科與美術綜合性學習,教會思考方法遠比傳授知識點更重要,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創意實踐的能力和文化素養。
以生為主,以學為主。教師要反思常規教學行為,教師可借鑒項目教學、STEAM教學、先學后教等優勢,有破有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美術課同樣大有可為,美術課同樣也精彩!
(麗水市松陽縣教研室浙江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