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保
摘要:近年來,鼠害對草原生態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惡劣,根本原因還是草原退化、自我調控機制失靈導致的。防控草原鼠害成為維持生態平衡、促進草畜和諧發展的關鍵措施,對構建穩定的草原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地方政府要大力實施禁牧休牧措施,減輕放牧壓力,加快恢復植被覆蓋率,全面提升草原滅鼠效果。
關鍵詞:草原滅鼠;維護;措施;重要性
0? 引言
草原滅鼠工作應當秉承“集中連片、重點防治、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用藥時采取人工投放的方式,選擇高效、無污染的滅鼠藥物,通過聯防聯控,充分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等防治手段,實行鼠害綜合防治技術。加強草原鼠害疫情監測,健全基礎設施建設,保護草地資源,促進畜牧業的同步發展。
1? 草原鼠害現狀及滅鼠重要性
在草地生態系統惡化之前,適當數量的鼠類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同時為肉食性動物提供能量物質,其尸體歸還土壤后為微生物提供能量。鼠類的挖掘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透氣性和透水性,促進植被的吸收與生長。健康的草原系統會進行自我調控,抑制老鼠數量的高速增長。而在人類活動及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下,草原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極易被打破,老鼠迅速繁殖,給草原帶來極大的破壞作用,鼠害由此產生。
近年來,國內草原鼠害越來越嚴重,主要是由于人類過渡放牧、亂墾亂采等活動使得草場逐漸退化,鼠類數量劇增,與牲畜爭奪鮮草,掘土成丘,破壞植被,逐漸使得地表裸露,草質下降,破壞了土壤的結構,降低了土壤肥力。我國自然草地面積寬闊,分布較為廣泛,而發生鼠害的面積也在呈指數增長,其中大部分中等以上鼠害發生在青海、新疆、四川、甘肅等地區,鼠害面積達到總草地面積的30%。從害鼠的種類來看,高原鼠的危害面積最大,其次是高原鼢鼠、大沙鼠、黃鼠等。鼠害嚴重的地區還會造成寸草不生的次生裸地,就是所謂的“黑土灘”。其次,鼠類是很多疫病的傳播者,其數量高達30多種,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鼠疫,主要是通過黃鼠、沙鼠、旱獺等傳播病原體,人在感染由跳蚤接觸了帶菌的老鼠后便會感染鼠疫。在歐洲發生的“黑死病”便是鼠疫,對人的生命危害極大,造成巨大的損失。由此顯示出,加強對草原鼠害治理是當前生態環境建設的首要任務,必須高度重視并統籌部署。
2? 加強草原滅鼠效率的有效措施
2.1? 擴大鼠害防治知識宣傳
要增強草原鼠害綜合防治的效果,最關鍵的便是擴大鼠害防治知識的宣傳面,提高牧民對鼠類危害草原的認識,從源頭上做好防治管理工作。當前,還有很多地區沒有建立完善的草原鼠害監測網格,草原監測系統不完善,導致監測力度過弱。加之很多草原還處于人們沒有涉及的區域,對這些地區的草原情況沒有充分了解,無法及時進行草原生態環境的監測。對此,地方部門要結合群眾力量開展鼠害防治工作。規?;B殖的牧民對于草場生態系統的變化都是非常敏銳的,當草地面積縮減時他們會在第一時間發現,通過防治知識的宣傳,讓牧民能夠及時發現鼠害并進行防治。與此同時,要改變部分牧民消滅一切鼠類的想法,鼠類對于草原生態系統來說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有效促進物質循環,推動草原能量的持續流動。草原滅鼠并非滅絕所有鼠類,要根據當地鼠害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防治方案,合理控制鼠類繁殖,以免破壞草原物種的平衡性,危害生物多樣性。對此,在鼠害防治宣傳過程中,應當以科學防控、適量防控為基本原則。
2.2? 加大鼠害防治投入力度
為了保障草原滅鼠的效果,要加大費用投入,加強政策支撐。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鼠害防治成本也在大幅上漲,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無法順利開展鼠害防治工作。對此,政府要加強對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地理環境配備專業化的防治設備。草原鼠害的爆發受各地環境的影響而出現不同的特點,各分管區域要把重心放在防治設施的功能上,根據區域內鼠害規模、特點綜合考慮。
2.3? 利用綜合防治技術
針對不同類型的鼠害,要選準防治時機,才能達到及時滅鼠的效果。例如黃鼠,最佳防治時期便是母幼鼠分居期以及交尾妊娠期,前者是當幼鼠年齡達到7個月與母鼠分居后,后者則是在春季“谷雨”后,這兩個時期老鼠的食物少,嗜食性強。防治人員要在關鍵時段開展綜合防治,利用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相互結合的方法,大大提升防治效果。
一是化學防治手段?;瘜W防治是利用化學藥物來達到滅鼠的效果。如毒餌滅鼠,常見的毒餌有毒鼠磷、磷化鋅、敵鼠鈉鹽等,誘餌則可以添加胡蘿卜、馬鈴薯等瓜類食物,將其與藥物混合配制,適當添加植物油可以提高誘餌的吸引力,提升藥物防治效果。對于鼠害密度面積較小的草原區域,可以按照洞口投放誘藥;鼠害密度較大的草原區域,可以按照等距離條帶的方式投藥。行間距可以根據鼠的活動半徑確定,投藥量控制在1g/m左右。投藥方式已人工為主,橫列前進。為了確保藥物效果,按洞投藥時不得遺漏,保持隊形整齊。投藥之后的區域要做好標志,以確定禁牧時間。
二是物理方式手段。最簡單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便是制作捕鼠器,如捕鼠夾、粘鼠板等。捕鼠夾可以選用玉米粒為誘餌,通過監測系統確定捕鼠器放置密度,放置時要距離洞口30cm左右。吊弓,捕鼠效率較高,并且使用便捷,將吊桿削尖后呈60°插入土壤,吊繩懸掛在距離洞口20cm處。
三是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是釋放鼠類的天敵來控制數量,如招鷹滅鼠、養狐滅鼠等。
3? 結論
草原鼠害防治人員要正確認識到,鼠類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已經同草原生態系統構成了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作為生物群落的重要消費者,它承擔著物質、能量傳遞的責任,在防止過程中要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落實防治措施,全面提高防治效果,切實增強草原的載畜能力,推動地方經濟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娟.草原生態保護與恢復相關問題的探討[J].農村科學實驗,2019(1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