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一”,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我國交通水運也隨之翻開了輝煌的一頁。
6月24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副部長趙沖久出席發布會并介紹了水運領域發展情況,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局長曹德勝、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易繼勇共同出席并答記者問。
1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交通大國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水運大國,同時正在穩步開啟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水運篇的新征程。”趙沖久從港口、海運、內河航運及科技創新等四個方面,介紹了中國水運的總體發展情況。
港口規模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45.5億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6億標箱,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前10名當中,中國港口有8席,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當中中國占有7席。
海運團隊規模持續壯大。到2020年底,我國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到3.1億載重噸,居世界第二位。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經營船舶運力規模分別已經達到全球綜合類航運企業第一位和第二位。
內河貨運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位。2020年全國內河貨運量完成38.15億噸,到2020年底,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超過12萬公里,居世界第一,長江干線連續多年都成為全球內河運輸最繁忙、運輸量最大的黃金水道。
科技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到2020年累計建成全自動化的集裝箱碼頭9個,還有7個碼頭在建。全自動集裝箱碼頭引領世界智慧港口的新潮流,自動化碼頭的設計建造技術、港口機械裝備制造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趙沖久表示,下一步,將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統領,推動水運的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補短板、轉動能、優服務,推動水運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2多措并舉 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
目前,國際集裝箱班輪市場出現了一艙難求、一箱難求、運價持續上漲的情況。趙沖久分析,這種上漲情況主要是由供需矛盾決定的,隨著疫情的好轉和各國復工復產,形勢會逐漸回歸到正常的狀態。
“從需求的角度看,由于疫情的原因,國際上很多國家的產業鏈、供應鏈都受到很大的沖擊,我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們的產業鏈、供應鏈保護得非常好,這樣就使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需求大幅度增長。”趙沖久分析,從供給的角度講,全球集裝箱運力現已全部投入到運輸當中,但有一些突發事件影響了運力,比如今年3月份蘇伊士運河的擱淺事故,和一些其他區域性沖突,都會導致局部航運市場受到影響。此外還有疫情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港口作業效率降低。疫情期間港口的作業工人要封閉管理,各個國家都采取相應的措施,所以裝卸效率會降低;二是海運的船員,國際船舶的海運船員在各個港口都要換班,換班過程中也是受疫情防控的影響,使效率會降低。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如港口堆場的不足等,導致整個航運市場運輸效率降低。
針對以上因素,交通運輸部在保障國際供應鏈穩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外防輸入方面,指導地方各個港口和交通航運部門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通保暢工作,在協調解決疫苗接種、個人防護、船員換班、港口裝卸作業等物流堵點環節,做了大量工作;幫助企業解決具體困難,保證重點客戶和重點物資運輸,尤其是民生物資和防疫物資;積極協調國際班輪公司加大中國出口航線的運力和集裝箱的供給。“在中國大陸的主要航線上,今年1—5月份,各主要班輪公司投入的艙位數大幅增長,其中北美航線運力達到551萬標箱,比2020年增長了65%,比2019年增長了27%。歐洲航線運力也比2020年增長了38%,比2019年增長將近10%。”趙沖久說。
趙沖久還介紹,為緩解空箱周轉困難,我國造箱企業加大了生產力度,目前月產能提高到50萬標箱。截至5月份,我國主要港口的空箱短缺量已經降到1.3%,“一箱難求”情況逐步緩解。
“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會同商務部等部門,繼續落實好穩外貿的相關措施,引導國際班輪公司持續加大中國大陸出口航線運力供給,同時提高集裝箱的周轉效率,指導地方交通運輸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確保國際物流供應鏈的穩定和暢通,并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加強海運口岸的收費監管,依法查處違規收費的行為。”趙沖久說。
3補短板轉動能 進一步激發內河航運活力
易繼勇介紹,“十三五”以來,我國內河水運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力度不斷加大,基本建成了以長江干線、西江航運干線、京杭運河、長三角和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為主體、干支銜接、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道體系。新升級改善內河航道里程5千公里,新增高等級航道達標的里程2600公里。2020年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到了12.77萬公里,其中高等級航道達標里程1.61萬公里。
易繼勇表示,目前內河水運發展特別是基礎設施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交通運輸部水運局計劃用三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到2035年基本建成四縱四橫兩網國家高等級航道2.5萬公里,為運輸結構的優化調整,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交通運輸的工作作出更大貢獻。
“十四五”期間,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將認真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部署,聚焦內河航運發展綱要的主要任務,繼續加大內河水運發展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工作,預計新增及改善內河航道里程5千公里左右,新增國家高等級航道達標里程2500公里左右。主要瓶頸和礙航的結點有效打通,通達范圍進一步延伸。
一是繼續加快長江西江淮河等水運大通道的擴能升級,繼續完善長三角、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暢通延伸。二是穩步推進運河聯通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引江濟淮航運工程的建設,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的前期研究工作,并盡早開工建設。組織開展湘桂、贛粵運河前期的研究論證,適時啟動部分航段的建設。三是繼續推進支流高等級航道向上游支流延伸,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4四個方面發力 提升我國水運行業國際競爭力
當前,我國港口的吞吐量、內河貨運量和海運船隊的規模均已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水運大國。水運行業也為我國對外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未來,我們如何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增強我國水運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對此,易繼勇介紹,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將認真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等部署要求,從四個方面發力,推進水運高質量發展。
補齊基礎設施和高端航運服務的短板。推進內河干支航道擴能提升的工程,提升高等級航道的比重,實現干支銜接、區域成網、水系溝通。加快港口鐵路專用線的建設,打通鐵路到港口的最后一公里。以沿海國際樞紐海港為重點,建設世界一流的港口,加快建設長三角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積極發展港航信息、航運金融保險、海事仲裁等現代航運服務業,提升航運服務的能級,補齊高端航運服務短板。
提升海運服務的保障能力。加快現代化海運船隊建設,完善全球海運服務的網絡,提升重點物資運輸能力和集裝箱運輸的韌性,發揮好海運在服務對外貿易當中的重要作用,構建在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當中的壓艙石作用。提升港口綜合服務,延伸港口物流的產業鏈,促進港產城的融合發展。
推進制度和政策的創新。不斷優化海運發展的環境,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航運政策的創新,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大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力度,改革和創新教育培養方式,打造高素質的從業人員隊伍,釋放人才資源的強大活力。
推進綠色安全智慧水運發展。構建清潔低碳的港口用能體系,完善港口低硫燃油、液化天然氣加注和供應服務體系,大力提升船舶靠港期間岸電的使用率。加快鐵水聯運的發展,推動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向鐵路和水路的轉移。研究水運碳排放達峰的行動方案和路線圖,加強平安水運的建設,強化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治理,防范化解水運的重大安全風險,完善水運安全生產監管和應急體系的建設,筑牢水運安全的底線。推進水運安全生產管理能力的現代化,加快智慧港口、智能船舶和智慧航道的建設,推動新一代技術與傳統水運行業深度融合,加快自動化碼頭的建設和水運數字化的轉型升級。
展望未來,山長水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將始終不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加快建設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