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
摘 要: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英語學習活動的實踐,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倡導以學科素養為核心的英語學習活動。為了貫徹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英語閱讀課應很好地學習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內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需要積極運用學習活動的理念,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提高,完善學生英語閱讀評價。在英語閱讀活動的基礎上,文章總結了學習活動的概念,如何應用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及評價的相關應用策略中。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高中英語;閱讀評價;有效性;研究
一、 前言
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英語課程的內容和目標逐步完善。文章介紹了英語學習活動的概念,并強調了其重要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實踐和創新來學習英語,英語學習活動具有實用性,并以現有知識為基礎,它利用各種類型的話語,并在分析和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時,促進語言學習,語言能力發展,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多元思維的發展以及評估和價值取向。英語學習活動的概念是課程內容創造和課程目標之間的橋梁,它基于英語學習活動的概念,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設計一系列活動,以發展學生的語言技能,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因此,要使促成高質量的教學,教師有必要對語言學習中的英語活動概念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二、 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與意義
英語學習活動的觀點與師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有關,活動是學習英語的基本形式。英語課包括一系列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可以實現語言與文化的融合、思維品質的提高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詳細講解和擴展課文的詞匯、語法等知識,教師注重語言技能,幫助學生加強對文化的理解,發展思維,優化策略,促進學科核心素質的形成。
從學習活動的整體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學生要么忽略了文章的主題意義和文化,要么沒有發現解決知識的方案,總之,它們是語言文化思維學習過程的難題。正因為如此,雖然也能促進學生思考、記憶和提問,但這些活動都是片面的,甚至是片面的機械僵化。當然,它們不屬于將活動視為閾值的活動。事實上,這些活動在教學中相當普遍,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生來說,不能有效促進語言、思維和文化的同步發展,造成學生學習內容的碎片化,最終使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同時,這種課程設計在語言技能的傳播和實踐方面簡化了教學,這導致教師在解釋文本,擴展主題和發展情境方面停滯不前。可以看出,將英語學習活動作為教學的指導對師生的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它強調英語學科的人性化,拓展了英語教學的教學模式,深化了教育。
三、 基于學習活動視角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基礎
(一)理論基礎
所謂學習活動概念的理論基礎,是指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例如回顧性分析,實踐探索和特定學科,在現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發現和分析問題,可以獲得質量改進方法。例如學習知識的能力,組織語言的能力,解決文化理論的能力,思考創新的能力,評估價值的能力,應用策略的能力等。當前,在學術領域對學習活動的概念的定義和解釋還不統一,一些學者認為,學習活動的概念強調知識內容和特定主題的整合,作為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質量,學習能力和文化意識的增長的指導。同時,成長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個由認知活動的創新活動促進的動態過程。另一部分認為,學習活動的觀點具有一定的水平,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活動的層次組織來實現學生的語言技能、思維和文化意識得到逐步提高,最終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發展能力的人才。可以看出,盡管這兩種觀點是不同的,但它們都強調學習觀和生活觀的完整性,從學習活動的角度來看,在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設定具體,重點明確的課程目標和科目,以促進學生整體英語水平的提高。
(二)價值基礎
目前,大多數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效果還不理想,其原因是課堂活動的零散,不利于學習內容的整合和吸收。二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弊端,不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第三,教學內容相對簡單,多圍繞詞匯、短語、語法等,這大大削弱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把對學習活動的觀察融入教學中,可以打破這種消極局面,以學生為主體,它提供了廣泛而多樣的支持。同時,以學習活動為導向的高中英語教學主要是基于具體的主題和目標,這是培養學生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四、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閱讀教學概念
(一)深入解讀課文
教師可以從整篇課文入手,從標題、內容、文體、語言方面進行深入解讀,使學生能夠深刻把握課文的主題。通過梳理語篇的內容、文體結構和修辭手法,確定語篇的深度,從而進行基于主題意義的教學設計。以下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必修二第二單元Wildlife Protection中Reading for Writing部分閱讀文A Day in The Clouds為例,從閱讀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兩個方面闡述英語學習活動的指導作用。
1. 分析主題和內容
該單元的主題語境是“人與自然”,話題是保護瀕危野生動物。文章是一篇日志體文章,記錄了作者來到高原,觀察和了解藏羚羊的一天活動,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保護珍稀物種藏羚羊的故事。從文本結構和設計兩個方面來看,文章的首段介紹了作者此行的目的和藏羚羊生存的自然環境,第二段到第五段則講述了通過和向導扎西的交流,作者了解到藏羚羊瀕臨滅絕的根本性原因、國家和政府采取的藏羚羊保護措施以及藏羚羊的生存現狀。第六段闡述了作者的感想——人類只有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了解藏羚羊的歷史、現狀和未來,有助于學生獲得和建立結構化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挖掘文本的內容,鞏固和內化文本,并促進高階思維的發展。
2. 分析文體和語言
文章屬于敘事類文體,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藏羚羊生存的自然環境和藏羚羊的美麗,語言優美地道。通過學習文章的表達,學生可以總結和積累描寫自然環境、動物、人物情緒、環境保護等不同話題詞匯,為讀后語言輸出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