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巧貞
摘 要:在小學階段,數學為重要的基礎性課程之一。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數學知識,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數學思維,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去思考、解決數學問題。將數形結合的思想融入小學數學課堂中,借助數形結合來構建有效課堂,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文章就數形結合構建小學低年級數學有效課堂的方法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數形結合;小學低年級;有效課堂
一、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個性發(fā)展
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總是過分地強調學生學習的結果,為學生灌輸知識,卻忽視學生個體的學習需求,難以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這導致了學生缺乏思維上的訓練,難以掌握正確的解題思維,影響學生自身能力的成長與個性發(fā)展。
(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在開展教學時,部分教師忽視數學課堂氛圍的營造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過于死板,片面地引導學生進行機械重復的訓練,這樣的教學導致學生認為課堂學習枯燥無趣,提不起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部分學生甚至會抵觸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學習進度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三)自主學習受到限制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總是過于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在課堂上,教師一味地講解知識,學生只能在講臺下聽教師講解,教師不敢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發(fā)現(xiàn)知識,這導致了學生的思維與自主學習受到了教師的限制,影響了學生自身思維的發(fā)展。
二、 以數形結合思想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質量很大一部分受到學習興趣的影響,因此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應用數形結合來構建小學低年級數學有效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能夠借助數形結合思想相互轉化,學生在學習時能夠通過圖形來理解數字,也能夠通過數字解決幾何問題,使得單調枯燥的教學豐富有趣,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引導突破教學重點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突破掌握教學重點與難點,是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應用數形結合開展教學,教師能夠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數學重點與難點通過數與形的相互轉換轉變成更加形象具體的知識,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知識、學習知識,最終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三)輔助培養(yǎng)抽象思維
數形結合本身就是一種數學思想,將數與形相互轉化,“以數解形”“以形助數”。應用數形結合開展數學教學,在課堂上,教師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引導學生嘗試自己去將數與形相互轉化,輔助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使得學生能夠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與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三、 數形結合構建小學低年級數學有效課堂的方法
(一)尊重學生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新時代的教學理念中,學生在課堂上不僅需要學習理論知識,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基礎,還需要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自主探索與學習,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自主總結歸納,整理出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思考與學習探索。應用數形結合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轉變以“教師教,學生聽”為主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則是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加減混合》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借助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學習,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小宏、曉明、春華3個人在家里拿了糖豆,湊在一起吃,小宏拿了20個糖豆,曉明拿了15個糖豆,春華拿了23個,他們一共拿了多少個?”先用連加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進行計算,隨后教師在情境中繼續(xù)添加故事,“這時候春華的哥哥來了,帶來了16個糖豆,又拿走了26個糖豆,那現(xiàn)在還剩下多少個糖豆?”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糖豆的數量變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最終列出算式“20+15+23=58”“58+16-26=48”,逐步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時,教師可以直接對學生進行引導,為學生帶來幾捆木筷,每捆都有10根,隨后為學生設置計算題“35-16”,引導學生將數字轉換為圖形,應用木筷來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一捆木筷代表10,35則是3捆加5根,隨后拿出去1捆加6根,最終得到的結果就是19,讓學生獨立完成計算,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自身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結合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決定學生學習質量重要的因素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本身的年齡特點,在學習時往往難以長期集中注意力,若是數學課堂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學生很容易會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也很難專注于學習。讓學生對數學課堂保持興趣,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主動且持續(xù)地進行探索,是教師需要在課堂內做到的事情。在運用數形結合構建小學低年級數學有效課堂時,融入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出滿足學生興趣需求的情境,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深入探索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學習,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例如,在學習《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這一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開展教學,在微課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現(xiàn)在有30個蘋果,需要分給5個小朋友,那么每個人能夠分到幾個蘋果?”借助信息技術將知識融入情境中,30個蘋果平均分成了5份,也就是“30÷5”,讓學生結合情境進行思考與探索,對數學知識有了足夠的探索的欲望,隨后教師在微課中為學生講解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引導學生深入進行探索與學習,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通過微課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以更加直觀地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三角形,對學生進行引導,“這個是什么圖形?什么是三角形的內角?你們認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應該是多少度?”讓學生進行探索與猜想,在學生完成探索后,教師先將三角形的每個角測量出度數,進行簡單的相加,得出180°的結論,隨后再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拆分開來,在多媒體上重新進行組合,最終得到的是一個180°的角,這也就說明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樣,在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都能夠被有效地激發(fā)出來,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去進行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