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滿良 劉昌華 郭祥 張曉華 李文科 童代伍



摘?要:結合恩施州咸豐縣煙葉生產現狀,對全縣115名煙技員和859戶煙農現狀進行了調查統計分析,結果表明,當前基層煙技員隊伍年齡結構偏大、技術力量薄弱、晉升通道不暢,煙農種煙積極性不高、經營管理能力不足、培育機制不健全等是制約煙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提出應加大引才用才留才力度,培育專業化煙技隊伍;關心關愛關注煙農,培育職業化煙農隊伍,并就煙草種植基層隊伍建設提出了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煙技員;煙農;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對策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bacco production in Xianfeng county in Enshi, status of the 115 technicians and 859 farmers in the county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derly age structure of the current grass-roots tobacco technicians, weak technical strength, poor promotion channel, tobacco farmers' low enthusiasm, insufficient management ability, the imperfect cultivation mechanism, etc. we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restric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obacco produc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increasing the efforts to attract, use and retain talents,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obacco technology team, caring about tobacco farmers,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obacco farmer team, and doing wel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teams" combined with "three aspects".
Keywords: tobacco technician; tobacco farmer; team build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煙葉高質量發展需要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支撐,抓好煙技員和煙農隊伍建設是實現煙葉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是助力發展大勢的動能。黃曉東等[1]、陳智杰[2]、何志東等[3]均對培育職業煙農的重要性及對策進行了研究,王克敏等[4]對煙技員和煙農對現代煙草農業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新形勢下基層煙技和煙農隊伍建設滯后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愈來愈突出。本文旨在通過調查分析基層煙技員和煙農隊伍的現狀,為煙葉產區建設“兩支隊伍”,保障煙葉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現狀調查
恩施州是全國重點煙葉產區之一,常年煙葉種植面積2.5萬hm2左右。咸豐縣是恩施州重點種煙
縣之一,常年種植面積0.3萬hm2左右。咸豐縣屬于典型的山區地形,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森林覆蓋率77.2%,優良的自然生態條件適宜優質煙葉生產。煙葉種植較為分散,機械化水平較低,生產條件艱苦。煙技員人均服務面積30 hm2左右,人均服務煙農戶數10戶左右。2019年對全縣115名煙技員年齡、文化素質、技術職稱、技能職稱、收入水平等進行了統計分析;對全縣859戶煙農年齡、文化程度、近5年種植規模、平均產值及變化趨勢進行了統計分析。對連續種植5年以上的214戶煙農和2019年放棄種煙的191戶煙農進行了入戶問卷調查。調查方法采取入戶問卷調查與恩施州煙草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和煙葉收購系統數據分析相結合。采用Excel表格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基層隊伍現狀
2.1?煙技員隊伍現狀
2.1.1?年齡結構?115名煙技員平均年齡48.3歲,變幅為35~59歲,其中40歲以下13人,占11.30%,占比較低,50歲及以上57人,占49.57%,占比較高,年齡結構偏大。從事煙葉生產工作的工齡9~39年,平均16.4年,在長期的煙葉生產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2.1.2?隊伍素質?按照全日制教育口徑統計,大專及以上3人,僅占2.61%,占比較低;高中或中專93人,占80.87%;初中19人,占16.52%。按照在職學歷教育(主要是自費參加當地廣播電視大學、黨校開辦的函授班并取得畢業證書)后現有文化程度統計,大專及以上53人,占46.09%,占比大幅提高;高中或中專及以下文化水平占比由97.39%降低到53.92%,低文化水平占比大幅降低。具有初級以上技術職稱14人,占12.17%,其中初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5人。具有技能職稱91人,占79.13%,其中中級19人,高級69人,技師3人。既無技術職稱又無技能職稱14人,占比12.17%。總體看,煙技隊伍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基本能夠滿足煙葉生產組織和技術指導等日常工作開展的需要,但具有中級技術職稱和高級技能職稱及以上的煙技員比例偏低。
2.1.3?主要工作及薪酬待遇?煙技員長期工作在煙葉生產一線,下鄉時間長,工作條件艱苦,主要負責煙葉生產全流程組織管理、煙農技術指導和培訓、生產技術推廣與落實、煙葉生產收購目標任務完成等。煙技員的薪酬待遇主要由基本工資(包含“五險一金”)和績效薪酬組成,基本工資與崗位檔次、職級掛鉤,績效薪酬與日常工作、生產收購目標任務、煙葉等級質量等重點工作完成情況掛鉤考核兌現,平均年薪酬與當地公務員收入水平基本持平,這也是煙技員選擇從事該項工作的重要原因。
2.2?煙農隊伍現狀
2.2.1?年齡及文化程度?2019年,859戶煙農平均年齡47.76歲,變幅為21~77歲。其中30歲及以下55戶,占6.40%,占比較低。60歲以上102戶,占11.87%。41~60歲煙農比例高達63.56%,成為煙農隊伍的中堅力量。從煙農文化水平來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4.17%,初中文化程度占55.0%,小學文化程度占30.83%。總體看,煙農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偏低,與現代職業煙農知識化年輕化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2.2.2?種植規模與戶數?從2017—2019年煙農種植規模與戶數情況看(圖1),0.67 hm2及以下的戶數逐年減少,減幅達到75.17%,減幅最大;0.68~2.00 hm2戶數減幅次之,達到53.41%;3.34 hm2及以上規模戶數逐年增多,增幅達到65.12%。3.34 hm2及以上規模種植面積占比由32.59%增加到60.36%,戶數占比由11.13%增加到33.06%,隨著煙農戶數的減少,規模化種植成為煙葉種植的主要模式。
2.2.3?種植規模與平均年齡?從種植規模與平均年齡統計情況看(圖2),隨著種植規模的增加,煙農平均年齡有減小的趨勢,種植規模在3.34~6.67 hm2時,平均年齡45歲左右,相對較低,是煙葉種植的黃金年齡,適宜開展規模化種植。
2.2.4?種植規模與平均產值?從種植規模與平均產值看(圖3),平均產值有隨種植規模增加而增加
2.2.5?煙農隊伍變化情況?從2015年到2019年,每年新增煙農戶數在10%左右,減少煙農戶數在20%以上,平均每年凈減少9.98%;5年間煙農戶數從1714戶減少到859戶,減少49.88%。從煙葉種植面積看,戶均面積從1.49 hm2增加到2.77 hm2,增加85.61%,年均增加21.48%。全縣煙葉種植面積基本穩定,每年變化幅度在10%以內,5年間種植面積減少6.99%。整體看,煙農種煙積極性下降,部分因年齡或身體而自然淘汰,煙農流失速度進一步加快。
2.2.6?煙農種植意愿?通過對截止2019年連續種煙5年以上的214戶“鐵桿”煙農進行調查,60.75%的煙農堅持長期種煙的主要原因是種植煙葉政策好,價格穩定,收入有保證,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其他的原因還有:具有豐富的種植經驗,種煙已成為一種習慣,與煙葉建立了感情的占16.35%;家里有老人小孩,為照顧家庭的占8.88%等。對2019年放棄種煙的191戶煙農進行調查,煙農放棄種煙的原因主要有:年齡大或患病34.55%;外出務工28.27%;無適合土地種煙20.94%;轉種其他產業作物10.47%;生產水平低,種煙效益差5.76%。除因年齡大或患病不適合種煙外,外出務工、無適合土地種煙、其他產業沖擊是煙農放棄種煙的主要原因。
3?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1?煙技員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1.1?年齡偏大,斷層現象明顯?截止2019年,50歲及以上的煙技員占比高達49.57%,沒有30歲以下的新生力量。煙技員年齡偏大,少部分存在著安于現狀,不愿學習,不愿思考,不愿創新,對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的思想,對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不愿學、不愿試。煙技員斷層現象明顯,將出現5年后“青黃不接”、10年后近半煙技員退休“后繼無人”的現象。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近5年來未招聘煙技員,沒有新鮮血液注入;二是隨著煙葉嚴控規模政策的實施,煙葉規模下降,部分年輕煙技員轉崗到卷煙營銷或專賣崗位。三是基層條件差,任務重,壓力大,部分年輕高學歷員工離職。高學歷員工目標期望值高,不愿一直留在基層,2009—2013年招聘大學生13人,目前7人已離職,3人調離,僅3人留下,其中2人在縣公司機關,1人借調到州公司工作,無一人留在基層煙站工作。
3.1.2?高技能人才缺乏,技術力量薄弱?煙葉生產環節較多,尤其是在栽培、植保、烘烤、分級等關鍵環節,要求煙技員具有較高的技術和技能水平。煙技員隊伍中71.30%的是勞務派遣制的農民技術員,具有技術職稱的僅占12.17%,具有技能職稱的僅占79.13%,其中高級工及以上技能職稱僅占62.61%,中級技術職稱和技師技能職稱僅占6.96%,高技能人才缺乏。少數煙技員知識結構不合理,不愛學習,導致工作能力不高,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解決煙農在煙葉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5]。煙技員的技術及技能素質與煙葉高質量發展要求仍不相適應,與國家局要求在“十三五”末基本實現基層技術員具備中級工及以上技能資格還有差距。主要原因有:一是對煙技員的培養培訓不夠;二是約束激勵機制不健全,煙技員主動學習意識不強。
3.1.3?職業規劃培養機制不健全,晉升通道不暢?一是缺乏長遠規劃。從總體數量來看,能夠滿足煙葉生產需要,甚至部分區域出現富余人員,但是同時也要看到煙技隊伍年齡偏大、難以持續穩定的問題。二是激勵機制不健全。雖然薪酬待遇與當地公務員水平基本持平,但是精神激勵、培訓激勵、文化激勵等不健全,隊伍活力不足。三是晉升通道不暢。目前已開展了煙葉分級技能職稱評聘工作,但 是評聘比例較低,2018年高級技能職稱聘任比例僅為20%,中級技能職稱聘任比例僅為40%,晉升通道仍然較窄。四是歸屬感不強。雖然實行了同工同酬,勞務派遣制煙技員工資薪酬近年來不斷提高,但是基層勞務派遣制用工占員工總數比例較高,煙技員歸屬感不強。
3.2?煙農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2.1?種煙積極性不高?現有煙農不斷老化和退出,新的農二代不愿從事煙葉生產,大部分青壯年選擇外出打工,煙農隊伍后備力量不足,種煙積極性不高,主要表現在煙農戶數大幅下滑。“十二五”期間,煙農戶數從2011年的2645戶減少到2015年的1714戶,煙農減少35.2%。近5年來,煙農減少速度進一步加快,減幅達49.88%。煙農種煙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煙葉種植比較效益低。雖然煙葉價格相對較高,但是隨著生產物資、用工價格的上漲,煙葉生產成本逐年升高,煙葉種植比較效益較低。通過對2018年煙農收益進行調查(表1),以2個壯勞動力家庭種植2 hm2煙葉為例,以自有用工為主,僅在栽培、采烤等季節雇用少量用工,含2個人的工資在內凈收入僅5.15萬元,如果兩個人在外務工,年凈收入可輕松達到8萬元以上。二是其他產業的競爭。隨著各種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茶葉、藥材、蔬菜等產業與煙葉形成競爭格局,爭土地資源、爭勞動力。三是煙農轉行從事其他輕松職業。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煙農的擇業機會更多,部分煙農選擇“轉行”從事其他產業、外出或就近務工。四是煙葉發病率居高不下,部分煙區已不適合繼續種煙。據統計,2018年全縣綜合發病率高達34.87%,其中葉部病害11.74%,根莖部病害23.13%。損失程度達到50%以上的面積高達9.85%。五是自然災害頻繁,種植風險高。近年來,雖然對全縣所有煙田進行了商業保險,但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煙農損失慘重。六是其他原因,如土地流轉困難,缺少烤房設施等。
3.2.2?經營管理能力不足?煙農隊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達85.83%,文化素質整體較低,對煙葉標準化生產技術接受能力不足,對于新技術、新方法不愿嘗試,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煙葉生產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特別是種植規模0.667 hm2以下煙農生產經營能力不足,平均產值較低,煙葉種植效益低下。部分種植大戶同樣缺乏經營管理能力,生產成本過高,用工管理不合理,采收烘烤不精準,煙葉種植收益率低,也制約著煙葉高質量發展。
3.2.3?職業煙農培養機制不健全?雖然近年來加大了職業煙農的培養力度,開展了煙農培育工程,但成效不明顯。部分大戶煙農因種煙經驗不足,缺乏較好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導致種植經濟效益不理想,未能發揮職業煙農的示范引領作用。職業煙農的培養考核機制不健全,缺乏激勵約束機制。對煙農的分類管理落實不到位,未能體現差異性,職業煙農缺乏榮譽感、自豪感。
4?對策與建議
4.1?加大引才用才留才力度,培養專業化煙技員隊伍
4.1.1?做好長遠規劃,加大引才力度,調整隊伍結構?雖然煙技隊伍總量充足,但是年齡偏大、斷層現象明顯,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做好長遠規劃,及時做好隊伍結構調整。一是解決人員超編問題。建議對于55歲以上的煙技員在自愿基礎上實行提前 退休,或鼓勵經驗豐富的煙技員分流轉崗從事煙農專業合作社工作,增強煙農專業合作社力量。二是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除了在大中專院校及職業技術學校中招聘煙技員外,也可以采用與職業院校聯合培養、定向招聘的方式,做到因崗育人、因崗選人。按照“老、中、青”接續培養不斷檔的原則,為年輕技術員選好職業導師,建立領導聯系人才制度,加強新入職人員培養,幫助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以老帶新加強梯隊培養,確保后繼有人。
4.1.2?搭建成長平臺,加大用才力度?搭建人才成長平臺,建立人才儲備庫,培養一支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術雙高的煙技員隊伍。一方面,加大職稱評聘比例,全面打通栽培、植保、烘烤、分級技能職稱晉升通道,建議將高級、中級技能職稱評聘比例提高到80%以上。另一方面,可參照公務員管理方式,實行職務與職級并行模式,拓寬職業晉升通道。采取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以制度和政策留人[6],在職務晉升、職級晉升、技能評聘、評先評優等方面加大向基層傾斜力度,鼓勵機關人員到基層一線建功立業。加大從優秀煙技員中選拔中層干部力度,為優秀煙技員創造更高施展才華的平臺,開辟廣闊的晉升空間[7]。同時要加大勞務派遣制用工直簽力度,增強煙技員歸屬感。
4.1.3?加強培訓培養,加大留才力度?采取內培外訓、在職學歷教育等多種措施,開展全員素質提升工程,注重培養栽培、植保、烘烤、分級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帶頭人,著力培養一批具有中級技術職稱或技師以上技能職稱的專業技術能手。按照“田間賽+全員賽+精英賽”組織方式,開展“栽培、調制、評級”技能鑒定和技能競賽,以賽促訓提升煙技隊伍技能水平和素質。建立激發人才活力的激勵機制,強化薪酬、榮譽、環境激勵[8],營造關心愛護基層人才的良好氛圍[9]。科學分配工作任務,提高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10]。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行業文化和公司企業文化,激發煙技隊伍的職業自豪感、集體榮譽感和主人翁責任感,夯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基礎。
4.2?關心關愛關注煙農,培育職業煙農隊伍
4.2.1?關心煙農,培育職業煙農?一是選好培育對象。精心遴選培育對象,搭建平臺,分類培養,開展培育認定管理[11-12],選擇一批年齡60歲以下,常年種植規模在2 hm2以上的煙農培養成職業煙農。二是建立幫扶機制。建立“1+10+100”幫扶培訓機制,即1個內訓師培訓10個煙技員,10個煙技員培訓100戶職業煙農,重點從成本核算、用工管理、生產技術等方面全方位幫扶、培養。加快培育一批“以煙為主、誠實守信、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煙農隊伍。三是創新培育模式。對于核心煙區,在完成土地流轉的基礎上,也可探索與農業產業公司合作模式,推進產業融合,培育新型煙葉生產經營主體[13]。
4.2.2?關愛煙農,增加煙農收入?增加煙農收入是提高煙農隊伍種煙積極性的關鍵。增加煙農收入,根本在煙葉,潛力在非煙。一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加快建設核心煙區,促進規模化種植[14]。通過煙農合作社或村委會對自然氣候土壤條件最優、工業需求最旺的區域劃定為核心煙區,優先保障種植計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煙用農機投入等,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結合目前當地山區條件,對于2個壯勞動力家庭而言,種植3.33~6.67 hm2,年凈收入8~15萬元較為適宜。二是加強煙農合作社建設,減工降本促增收。實行科學管理,提升合作社人員素質,提升合作社發展質量和服務質量[15],拓寬合作社服務范圍,推進煙葉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專業化服務,推廣適用機械降低勞動強度,實現減工降本促增收。三是增加非煙收入。除了要利用煙田、育苗設施、烤房、農機等設施設備,開展設施綜合利用促增收外,還要進一步開展科技創新促增收,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制定以煙為主的促進煙農增收種植模式[16],將美麗煙區建設與鄉村振興相融合,開展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打造煙農增收自主品牌。四是完善保險保障機制,統一購買商業保險,解除煙農后顧之憂。五是著力研究解決制約煙葉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病害問題。
4.2.3?關注煙農,提升煙農的榮譽感和認同感?每年定期開展“十佳煙農”、“示范煙農”等評比表彰,廣泛宣傳先進煙農的典型經驗和職業煙農種煙致富的事跡,營造以種煙為榮的氛圍。同時,可探索推行“煙草培訓+政府認定”的協同機制,由縣總工會為職業煙農頒發證書,使種煙成為一種新型時尚職業。對經培育認定的職業煙農,可探索建立差異化服務、差異化扶持政策,試點為職業煙農購買養老保險、提供免費體檢服務等增值服務項目[17]。增強煙農的榮譽感、自豪感,提升煙農的社會認可度,推動煙農向職業化、社會化方向發展。
4.3?做好兩支隊伍的結合,保障煙葉高質量發展
4.3.1?推廣精益生產網格化管理?按照煙技員服務面積、地形地貌科學劃分網格,同一網格內做到標準一致,推行“1+X”管理模式[18],由網格內煙農推選出1戶牽頭戶,負責網格內煙農的聯絡、協調,成立若干互助組,網格內煙農生產環節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生產水平。
4.3.2?推廣訂單化生產定制化服務?煙農根據工業企業原料需求實行訂單化生產,煙技員根據不同類型煙農的服務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對于職業煙農,由煙技員重點提供成本管理與控制、勞動用工管理、煙葉精準烘烤分級管理、風險防控等服務;對于傳統煙農,重點提供生產技術指導、煙葉精細化管理等服務。
4.3.3?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煙葉生產過程復雜,推廣煙葉生產信息化管理是煙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19]。要提升煙農和煙技員信息化應用水平,探索建立基層網校平臺和信息交流互動平臺,針對不同煙農提供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多元產業等個性化培訓學習需求,煙農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通過手機終端以文字、語音、圖片等方式提交,由煙技員及時提供服務。疑難雜癥可通過遠程會診或專家在線協助解決,提升信息交互利用水平,提高辦事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將煙農對煙技員的服務評價作為煙技員績效考核內容,創新利益聯結機制[20],提高共同培養效果。
5?小?結
通過對恩施州咸豐縣基層煙技員和煙農隊伍進行調查統計分析發現,煙技員隊伍年齡結構偏大,平均年齡已達48.3歲,高技能人才不足,技術力量薄弱,激勵機制不健全,晉升通道不暢,持續穩定形勢嚴峻;煙農隊伍素質偏低,種植積極性不高,培育機制不健全。結合當地實際,要做好煙技隊伍長遠規劃,既要解決好人員超編問題,又要加快引進人才,加大技能職稱評聘比例,全面打通栽培、植保、調制、分級技能評聘通道,實行職務與職級并行模式,暢通晉升通道。要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建立核心煙區,建立“1+10+100”機制培訓職業煙農隊伍,發展多元產業增加煙農收入,提高煙農種煙積極性。并從成立互助組實行網格化管理、根據不同需求開展定制化服務、建立基層網校和信息交流互動平臺提升信息化技術應用等方面做好兩支隊伍的結合培養。
參考文獻
[1]黃曉東,周義和,劉相甫,等. 論職業煙農的培育[J]. 中國煙草學報,2015,21(Z1):77-80.
HUANG X D, ZHOU Y H, LIU X F, et al. On fostering of occupational tobacco-growers[J]. Acta Tabacaria Sinica, 2015, 21(Z1): 77-80.
[2]陳智杰. 衡陽煙區職業煙農培育探討[J]. 現代農業科技,2019(10):257-259.
CHEN Z J. Discussion on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obacco-grower Team in Hengyang tobacco area [J].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10): 257-259.
[3]何志東,張廣富,段焰,等. 培育職業煙農的重要性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16):285-286.
HE Z D, ZHANG G F, DUAN Y, et al. The import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obacco-growers[J].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16): 285-286.
[4]王克敏,丁偉,李論,等. 貴州遵義現代煙草農業穩定因素分析[J].中國煙草學報,2015,21(5),91-98.
WANG K M, DING W, LI L, et al. Analysis of stability factors affecting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in Zunyi municipality[J]. Acta Tabacaria Sinica, 2015, 21(5): 91-98.
[5]宋林,向炳清,舒照鶴,等. 山區煙葉技術員隊伍建設的思考[J].福建農業科學,2012,11(7):75-77.
SONG L, XIANG B Q, SHU Z H, et al. Consideration of technician team construction of tobacco industry in mountain area[J].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2012, 11(7): 75-77.
[6]章君,章文芳. 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J].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33(2):16-20.
ZHANG J, ZHANG W 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ical personnel at the grass roots level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 Journal of Hen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2020, 33(2): 16-20.
[7]李震,邵忠順. 現代煙草農業背景下基層煙技員隊伍建設現狀與思考[J]. 中國煙草科學,2014,35(2):117-121.
LI Z, SHAO Z S. Team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for tobacco technicians in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J]. Chinese tobacco science, 2014, 35(2): 117-121.
[8]王國慶. 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以勝利油田為例[J].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22(5):40-44.
WANG G Q. Some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chnical talents at basic level——take Shengli Oilfield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Sinopec Management Institute, 2020, 22(5): 40-44.
[9]寧永鑫,段曉川. 福建省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J]. 中國人事科學,2020(7):37-42.
NING Y X, DUAN X C.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blems in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health talent team in Fujian Province[J]. Chinese Personnel Science, 2020(7): 37-42.
[10]沈少君,杜超凡,楊志杰,等. 對龍巖煙區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探索與思考[J]. 中國煙草科學,2013,34(2):93-98.
SHEN S J, DU C F, YANG Z J, et al. Some issue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ongyan tobacco planting area[J]. Chinese Tobacco Science, 2013, 34(2): 93-98.
[11]董建強,蔡利國. 現代農業發展與農民職業化——阜寧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9,31(6):46-50.
DONG J Q, CAI L 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farmers[J].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hina, 2019, 31(6): 46-50.
[12]馬國勝,徐向明,尤偉忠,等.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蘇南模式創新與實踐[J]. 江蘇教育,2019(52):30-33.
MA G S, XU X M, YOU W Z, et 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Southern Jiangsu model of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J]. Jiangsu Education, 2019(52): 30-33.
[13]葛立群,崔瑩,戚佳妮,等. 沈陽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問題研究[J]. 農業經濟,2020(12):18-19.
GE L Q, CUI Y, QI J N, et al.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Shenyang[J]. Agricultural Economy, 2020(12): 18-19.
[14]曹紅祥,崔志軍,臧傳江,等. 濰坊煙區職業煙農隊伍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 中國煙草科學,2016,37(2):71-76.
CAO H X, CUI Z J, ZANG C J, et al. The exploration and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obacco-grower teams in Weifang tobacco area[J]. Chinese Tobacco Science, 2016, 37(2): 71-76.
[15]任重,李現道,薛興利,等. 濰坊市綜合服務型煙農專業合作社發展狀況調查分析[J]. 中國煙草科學,2015,35(6):105-109.
REN Z, LI X D, XUE X L,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grated service-oriented cooperative team of tobacco planters in Weifang of Shandong Province[J]. Chinese Tobacco Science, 2015, 36(2): 105-109.
[16]任杰,劉新民,馮長春,等. 涼山促進煙農增收種植模式調查分析[J]. 中國煙草科學,2019,40(4):84-91.
REN J, LIU X M, FENG C C, et al. Survey analysis on the planting pattern of raising tobacco growers' income in Liangshan area[J]. Chinese Tobacco Science, 2019, 40(4): 84-91.
[17]何軼,焦劍,陳風雷,等. 基于因子分析的煙農職業化評定體系構建及貴州省情況分析[J]. 中國煙草科學,2017,38(3):91-96.
HE Y, JIAO J, CHEN F L, et 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for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obacco growers' professionaliz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J]. Chinese Tobacco Science, 2017, 38(3): 91-96.
[18]劉中慶,崔志軍,劉光友,等.煙葉精益生產網格化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煙草科學,2014,36(2):70-73.
LIU Z Q, CUI Z J, LIU G Y, et al. Practice and thought on grid management of tobacco lean production[J]. Chinese Tobacco Science, 2014, 35(6): 70-73.
[19]李光雷,孫光軍,陳風雷,等. 煙葉生產管理信息化探索與思考[J].中國煙草學報,2019,25(3):104-108.
LI G L, SUN G J, CHEN F L, et al.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about informatization of management in tobacco production[J]. Acta Tabacaria Sinica, 2019, 25(3): 104-108.
[20]陳冬雪.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關聯與對策建議[J]. 農業與技術,2020,40(22):164-167.
CHEN D X.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un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countermeasures[J].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2020, 40(22): 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