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華
記敘文就是寫人記事的文章,是寫作的基礎。散文、詩歌、戲劇、小說無一不是以之作為平臺的。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對記敘文的寫作要求是不同的,標準也是在不斷提高的,作為高中階段的寫作訓練,對記敘文的要求是能夠寫出復雜的記敘文,所謂復雜,就是要調動多種表達方式,描寫、議論、抒情,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善于運用聯想、想象、對比、映襯及各種常見的修辭手法,還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辭藻的功用來再現生活、感悟生活。在指導學生作文的實踐中,筆者認為,寫好復雜的記敘文,應處理好以下環節。
一、一錘定音的開頭
即開篇二三句或記敘重點,埋下行文線索,或明確主題思想,奠定感情基調,這樣的開頭簡短洗練,直截了當。如《荷塘月色》一文開頭:“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該句為段首句,給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初中學過的《回憶我的母親》堪稱開頭一錘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緣由,次句先以我愛我的母親奠定感情基調,特別是她勤勞的一生點明主旨。短短兩句即成為全篇回憶母親優秀事跡的十分清晰的樞紐。
二、一波三折的情節
古語云:文似看山喜不平。確實,一篇記敘文倘若平鋪直敘似無浪平湖,必索然無味,倘若波濤起伏,在故事情節發展上,跌宕多姿,如此深深地吸引讀者,做到張弛結合起伏變化,又扣人心弦,如《項鏈》中的情節一波三折。
三、一語反復的扣題
一些記敘文,在寫作之始,應確定文章的關鍵句,以關鍵句反復地扣題,顯得內容緊湊,中心突出,如朱自清的《背影》開篇寫道:“我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文中具體描繪了父親的肥胖頹唐的背影,表現出兒子內心深深的歉疚之情和對父親深深的愛。
四、一箭雙雕的結尾
就是說文章的結尾既自然收束全文,又巧妙引發思考,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的結尾:“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車轍的地方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五、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
這是組織篇章,寫作記敘文的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揚,也可以先揚后抑,如課文《瑣憶》就是先抑后揚,作者回憶魯迅開始便使用了抑筆,說魯迅也世故,脾氣大不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的回憶則逐一排除了先前這種誤解,推翻了聽來的別人的議論,原來魯迅對青年平易近人,親切熱情,對那些攀附闊佬的奴才、偽裝道學者,則是很有脾氣,也有很多罵腔,這樣文章前后抑揚的呼應形成了很好的效果。
六、虛實相生的寫法
正面直接寫叫實寫,側面間接寫叫虛寫,虛寫為實寫服務。文章以實代虛,虛中見實,相輔相成,如《荷花淀》實寫水生嫂和水生的對話,虛寫水生報名參加地區隊,以虛映實,使青年婦女的戰斗生活得到生動地刻畫,而青年男子的戰斗作用也由此表現得富有情趣。
七、引人深思的主題
記敘文在選材時要求所敘之事,在整體上要有深刻的含義,敘述過程中要表現出尖銳的矛盾,沖突復雜的心理活動和獨具慧眼的細節描寫。以上是高中階段,對于復雜記敘文寫作的探索和實踐所得,在一篇記敘文中,不必一一列舉,但若能綜合其中的幾種技法,那就可以稱得上是一篇成功的記敘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