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娟
數學實踐活動從本質上說,是教師和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活動,是教師和學
生在特殊情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活動。但是長期以來,教學實踐卻成了無人的程序性勞動,教師面對權威的教材束縛了自己的思維,學生則成了被動吸收的機器。所以國家和地方將課程權力適當讓給教師和學生,教師和學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課程計劃的實施者,而且是課程開發者和教學設計者。因此,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應該更趨于靈活。
一、學習方法詮釋
學習方法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手段或途徑。如果我們以課堂教學為主線,可以把學習方法組成一個體系。學習方法是分層次的,我們可以從宏觀上將其分為兩個層次:第一,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它從最高層次上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第二,各科運用的普通學習法。帶有規律性的普通學習方法為溫故而知新、循序漸進、學思結合、手腦并用等。
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方法
1.語文課堂一般的學習方法
“一位中學語文教師要掌握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從大的方面說,備課、上課、活動、批改、輔導。每一項后面,都有一個系列。”只有語文教師自身熟悉地掌握了語文教學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將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當然,還有一些學習方法是教育者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而且這樣的方法多種多樣。
(1)孔子的學習方法一直被后世使用和傳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詮釋了學與思是分不開的,如果學生只一味地接受而不咀嚼思考,那么這種未經消化的知識會使他們迷惑而無所得;另一方面,學生只一味空想而又不去看書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教師只要教會學生把學和思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才能獲取真知。
(2)在課堂進行“聯系法”教學。新課改實施強調進一步關注學生的經驗,就是我們的課堂教學要跟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科學世界緊密聯系,而不能脫節。把課內知識擴展到生活中去,學生就會有很多話題。
2.語文課堂中能夠得到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的種類很多。但在語文課堂中能夠得到的學習方法卻是有限的。
(1)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興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基本條件,一個人只要對某事感興趣,就會興趣盎然地去做,并且會做得很優秀。
(2)鼓勵學生自找合作伙伴。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組合,選擇自己的學習伙伴,共同探討問題,合作解決問題,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途徑。
三、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習方法的滲透途徑
了解了語文的學習方法之后,學習方法的滲透途徑更為重要。學生自己設定學習目標,教師指導歸納,最終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傳統的語文教學大多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跟隨老師的思路前行,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對問題的設計,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雖然在講解環節里有些老師做到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還是讓學生在教師控制的空間內學習,這就限制了學生的思路。
語文課堂教學學習方法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適合不同學生及不同課堂氛圍的學習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更好地去發現和創造出更多的語文課堂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