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晨
快樂課堂,旨在“樂學”,“樂學”就是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把語文學習看作一種享受,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快樂,體驗成功,享受學習的每一個細節。
說到這些,我想起二年級一班的李信。最近因為感冒發燒已經兩周沒來上學了,今天看見他來到學校,我將他叫到辦公室,想給他把前面落下的幾課補補。他笑嘻嘻地告訴我:“老師,我都自己學了,都學會了。媽媽給我聽寫的,還檢查背課文。”接著就把他在家的學習情況向我做了匯報:一讀課文,畫出生字,讀三遍,在課后的“我會認”中的生字注音;再讀課文,畫出生詞,讀三遍,給課后的“我會認”中的生字組兩個詞;三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四讀課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問媽媽,做課后練習。最后就是讓媽媽檢查課文的背誦和生詞的聽寫情況了。
這不就是把我們的預習環節和老師的上課環節搬到家里去了嗎?接著我拿出其中一篇課文詢問他問了媽媽什么問題,并檢查了他課后練習及生詞掌握的情況,看著他在家生病這段時間里仍堅持寫的十五篇日記,頓時心里樂開了花。
我欣喜于學生的努力,欣喜于學生的變化,對于學習中更多的問題,他們找到了解決的辦法,老師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和幫助者。一年來的教學模式探索之路使我對自己的課堂、對教育教學的有效實施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有了更明晰的思路。
鑒于以上認識,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我的課堂教學主流模式定為“兩法兩練”。“兩法”即重視指導學生課上和課下的預習方法、課上的交流方法,“兩練”為拓展延伸練口頭,當堂反饋練書面,具體流程為:低年級課堂教學主流模式為預習討論、交流點撥、拓展延伸、當堂反饋;中高年級課堂教學主流模式為檢查預習、交流點撥、拓展延伸、當堂反饋。老師們在操作的過程中按照學段、學科及本人實際、學生實際靈活創新,雖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學生的主體意識體現比較明顯,課堂的容量加大,課堂效率有了一定提高。
按照我所任教的二年級語文學科的實際,在遵循學校課堂主流模式的基礎上,開始我采用了“低年級課堂教學主流模式預習討論、交流點撥、拓展延伸、當堂反饋”,將預習放在課上時間,后來學生學會了預習課文的方法,他們主動在課下預習新課。逐漸地,學生的預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又嘗試著讓他們深入課文,而不是停留在字詞上,在預習的過程中,提出自己不明白或者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針對預習中出現的問題,我讓學生通過同桌交流及小組合作分享的方式,充分發揮優秀生的優勢,幫助和引導他們,發揮他們的模范作用,帶領同桌共同學習,一起進步。學生在碰撞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亮點,生成了許多教育契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桌成了真正的學習同伴和良師益友。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需要在備課時做大量的工作,針對不同的課文或拓展人物,或拓展事件,或拓展寫法,課堂容量加大的同時,學生知識面大而寬,形成“大語文”格局,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進一步激發。這個環節成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一種期待點。當堂反饋環節是對全節課的總結和梳理檢驗,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把一節課學習的目標,特別是重點、難點通過該環節得以解決和復習鞏固,以此鍛煉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和書寫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知識面和鞏固率有了明顯提高,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了成功和收獲的快樂。現在還有的學生嘗試自我鞏固和練習。
結合學校“兩法兩練”的主流課堂模式,我在常規課堂中有意識添加豐富多彩、寬松和諧、競爭向上、體驗成功這些元素,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師生的精神面貌和狀態有了進一步改觀。課堂教學模式探究使課堂容量加大,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上,你爭我搶、激烈爭辯,取長補短,他們充滿自信,快樂地學習,見不到心神不安與無所事事,因為課堂的主人是他們,他們才是學習的主人。同學們饒有興趣地參與著,忙碌著,用充滿睿智的頭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