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依寧
8月18日凌晨,里程LEGACY發布聲明稱,14日晚飛躍力工作坊中學員魏萌在課室意外暈倒,經兩天全力救治后,于16日晚由朝陽醫院急診部宣布醫治無效。因此里程LEGACY的北京與深圳分部都已暫停運行,北京地區工作人員正在處理相關事宜。當越來越多親歷者的故事被報道之后,不禁讓人好奇,這家里程LEGACY公司究竟有何來頭?如何對類似的機構進行有效監管?
既是導師也是股東
里程LEGACY的一些課程設置起源于美國,擴散于香港,與在90年代末傳入內地的“教練技術”培訓類似。后者本為一種心理成長發展類培訓,后因對學員的不當心理干預被外界形容為“精神控制”“精神傳銷”。
研究教練技術多年的趙青(化名)對記者說,從事類似課程的培訓機構在國內不計其數。
在金融業發達、商業競爭激烈的香港,許多人認為可通過此類課程提升口才并擴大人脈。生命動力、亞洲行、愿景村以及里程LEGACY等都是類似的機構。但這些機構在香港發展30余年一直爭議不斷。
里程LEGACY官網顯示,公司于2000年在香港成立,先后在2001年、2003年、2007年相繼成立了臺北、深圳和北京培訓中心。
里程LEGACY培訓有限公司的周年報顯示,其業務性質僅一項:提供培訓服務。截至2020年,公司股東為孔偉良、劉杞民、黃亮遠,持股份額分別為49%、40%和11%。
這三位股東均是里程LEGACY培訓有限公司的“主講人”,也稱作導師。其中,持股最多的孔偉良任董事,劉杞民任公司行政總裁,黃亮遠則是臺灣中心創辦人之一。
官網資料顯示,孔偉良自2000年里程LEGACY創建時就擔任培訓中心導師,入行20余年,聲稱教過的畢業生超5萬人。
天眼查App顯示,里程LEGACY的北京運營公司“北京誠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孟歡,公司由其100%控股,注冊資本為10萬元;而誠泉深圳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黃莉莉。
漏斗式吸金術
趙青在2006年就完整上過教練技術課程,并做過助教,但他后來站到了對立面,開始從事反教練技術的科普。
趙青說,相對里程LEGACY,國內許多教練技術培訓機構都是小公司,需要外聘導師,成本高昂,“一個普通導師一天要1萬元,資歷深的高達2萬元?!辈贿^,誠泉(里程LEGACY在北京和深圳的公司)這類導師自己當老板的公司則不同,“盈利應該很可觀?!?/p>
里程LEGACY的核心課程分為三階段:自覺力(9800元)、飛躍力(16500元)和里程(16000元)。三個階段具有連續性。第一階段價格最低,人數最多,據記者綜合統計,里程LEGACY北京的自覺力課程基本每月一期,人數在70~120人。到第二、第三階段,由于課程價格偏高,續報率會逐段降低。
趙青也表示,三階段教練技術課程的學員數量呈漏斗型遞減。他大致算了一筆賬,像誠泉這樣一階段就能召集100人上課的,大概有20%~30%的凈利潤率。
據他估計,按每月自覺力只開一班算,營收就近百萬,凈利潤最高約30萬元。再加上飛躍力、里程等課程,如果按照每月? ? 每班20人計算,單里程LEGACY北京公司的單月收入就將超過500萬元。據里程LEGACY官網介紹,每年有超過1000人參與其課程,假設只參與了第一階段課,那么每年至少有千萬收入。
里程LEGACY采用拉人頭的“感召”模式,學員源源不斷地涌入。線上課也是其擴大影響力的手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里程LEGACY的4名導師游走在香港、臺北、北京、深圳四地授課,培訓之外的“雜事”,像燈光、音樂、物資等,則交由“免費勞動力”——教練和助教負責。教練和助教都是自愿回來幫忙的畢業學員,沒有報酬,但有機會被培養成講師。這意味著,學員很可能承擔著免費的“銷售人員”和“后勤人員”的雙重工作。
復制,擴散,再裂變
一位叫黃榮華的加拿大籍女性,于1995年和1997年先后在香港和內地成立“匯才”公司,并改良了生命動力的課程,形成一套“匯才版本”的課程套路,是國內教練技術的“鼻祖”。
到2007年,匯才公司卻突然“蒸發”?!稏|方早報》披露的原因是因“嚴重非法行為”。公司沒了,但匯才的學徒卻在國內“遍地開花”。不少匯才員工、上過匯才課程的學員都開始自立門戶。有經營者表示,因為類似課程套路很像,“只要能招來三四個學員,就能開班?!卑l展十余年,這套商業模式已經相當成熟。
趙青也證實了這一說法。這個行業的導師有師傅帶出來的,但90%以上是自學的。這也是很多學員畢業后愿意免費做教練、助教的原因,方便“偷師學藝”。一位上完里程LEGACY課程的學員表示,他現在自己做起了其他培訓,一天的出場費至少2萬元。
低門檻和商業利益驅使下,已經讓教練技術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商業模式,一大批中小公司和個人在此基礎上不斷復制,從而裂變出更多的教練技術從業者。
在國內盛行20多年來,教練技術培訓曾遭受過兩次較大的打擊。但這并沒有讓教練技術課徹底消失,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難以定義這類課程的性質。許多機構一般對外宣稱提供“商務會議”。另外,這類公司注冊資本一般都不高,存在“跑路”后換個馬甲繼續經營的可能。
至于該如何對教練技術培訓定性,這類公司是否合法合規經營,這些問題都亟待相關監管部門進一步查明和確認。
(據界面新聞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