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瓊
朗讀是兒童感知文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培養兒童語感的必然路徑。本文結合低年級朗讀指導實踐,探索“三自”朗讀實現的路徑,引導兒童“自然”朗讀,使兒童的朗讀符合朗讀的自然規律;引領兒童“自主”朗讀,讓兒童做朗讀的主人;引領兒童“自在”朗讀,享受朗讀帶來的成就感。下面結合統編版教材二年級下冊《找春天》的朗讀教學,談一談“三自”朗讀的實踐路徑。
一、細化朗讀層級,遵循朗讀自然規律
兒童是朗讀的主體,兒童朗讀要做到自然,需要根據兒童朗讀的自然規律。朗讀層級可以細化為四個層級,第一層要求兒童做到正確地朗讀,第二層級要求朗讀做到流暢,第三層級要求兒童讀出感情,第四層級要求兒童讀出個性。通過四個層級的朗讀訓練,引領兒童朗讀漸次發展,逐步提高朗讀難度。
《找春天》一課,朗讀訓練時,我遵照自然朗讀規律,設計了以下層級的朗讀活動:課前,自主朗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朗讀。課堂朗讀指導環節,以兒童正確、流利朗讀為基礎,引導兒童結合課前的朗讀感受,交流自己對文本情感的理解,探索如何讀出文本蘊藏的情感;最后,引導兒童,結合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選擇個性化的朗讀方式進行朗讀。
二、探索朗讀技巧,培養自主朗讀能力
《找春天》一課,遵照自然朗讀的四個層級,讓兒童進行課堂展讀,結合兒童展讀,引導兒童圍繞“如何讀出文本思想情感”探究話題,探索朗讀的基本技巧。鑒于兒童的朗讀發展水平,教師可以先讓兒童結合一年級的朗讀訓練,說說如何讀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基礎上,教師進行總結歸納,突出停頓、重讀、語調、輕聲等四個重點。然后,圍繞四個重點,引導兒童進行專項朗讀技巧訓練。
三、優化組織形式,收獲自在閱讀喜悅
《找春天》一課,基于朗讀訓練,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朗讀方式。
課前,兒童自主朗讀。可以引導兒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朗讀,并結合多媒體將自己的朗讀錄制下來。兒童借助朗讀視頻進行自我反觀,幫助兒童收獲朗讀成就感,不斷優化朗讀,提高課前朗讀有效性。
課堂,朗讀訓練應開展多樣化朗讀活動。例如,朗讀比較展示活動,將兒童朗讀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朗讀,激發兒童的朗讀積極性,讓兒童在好勝心驅動下,不斷完善朗讀。再如,合作朗讀,在兒童掌握基本朗讀技巧的基礎上,再鼓勵兒童按照自愿組合的方式,開展小組朗讀比賽活動。
課后,給兒童搭建朗誦展示平臺。課后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兒童與家長進行配合,合作表演《找春天》朗讀,為了展示兒童的朗讀個性,可以提示兒童尋找合適的配樂,搭建朗讀背景。最后,將親子合作生成的朗讀視頻發送到班級平臺,采用點贊的方式,評選出“朗讀之星”。搭建展示平臺,有效積累了兒童朗讀自信心,也讓兒童享受朗讀帶來的成就感。
總之,“三自”朗讀尊重兒童朗讀認知規律,突出兒童在朗讀中的主體性,關注兒童積極朗讀心理情緒的激發,讓低年級朗讀指導做到自然而然,讓兒童成為朗讀經歷者、體驗者和實踐者,在自在朗讀中全面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讓朗讀成為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