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嬖瑩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財務信息化、智能化已經成為會計專業發展的趨勢,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緊缺的現狀,高校應積極應對會計專業教育與市場需求之間的不匹配,進行管理會計實踐課程體系改革。本文探索大數據時代對管理會計職業能力的要求,分析傳統會計實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改革建議。
關鍵詞:管理會計;實踐課程;會計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38
1 大數據時代對管理會計職業能力要求
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經濟發展,會計行業也面臨時代的變革與挑戰。如今,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財務軟件智能化,從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成了會計行業的共識。人工智能在重復性、機械性的簡易會計核算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傳統會計核算人員一周的工作量,人工智能僅幾分鐘即可完成,市場對于傳統核算型會計人才的需求大大降低,財務工作的重點逐漸由會計核算轉變為決策支持。因此,綜合型管理會計人才逐漸成為大數據時代亟須的人才。管理會計人才需要具備財務分析能力、風險控制能力、數據挖掘能力、融資投資決策能力、資金運營管理能力、業務溝通能力等職業能力,而當前與之相應的實踐教學課程鮮有開設,高校應積極進行實踐課程體系改革,培養具有大數據處理能力與前瞻性戰略思維的綜合性人才,提高核心競爭力,為大數據時代會計行業的轉型與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2 高校傳統會計實踐課程體系中存在問題
2.1 實踐課程設置缺乏智能化課程體系
大數據時代,要求管理會計人才掌握多元化技能,而鮮少高校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將智能化網絡、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入相關實踐課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會計實踐課程主要以培養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為主要目標,偏重于財務會計而非管理會計。傳統會計實踐課程設置以《會計基礎》《成本會計》《會計綜合模擬》為主,缺乏與現代企業會計實務中智能化的連接,偏向于傳統會計核算方法的培育,以及CPA、ACCA、CMA考證方向的引導,導致學生所學僅限于書本傳統知識學習或陷入考證焦慮,最終忽視了企業會計實務當中智能化技能的學習以及預測決策能力的培養,缺乏大數據時代下要求的復合型會計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傳統實訓課程使用金蝶、ERP等會計軟件,盡管能幫助學生熟悉建立賬套、錄入憑證、審批復核等簡易會計核算流程,了解軟件操作方法,但是對學生信息化、智能化辦公能力的提升較小,學生難以建立起對企業整體經營的系統性認識。因此,缺少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的實踐課程設置,難以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風險管控、管理咨詢的能力,無法完全滿足大數據時代下行業發展的需求。
2.2 實踐課程教材內容及課程配套設施陳舊
實踐課程教材中模擬業務場景失真,資料業務類型簡單,業務量少,通常只涉及部分的基礎業務類型,學生僅用課內所學基礎會計知識即可解決,缺少對于學生分析決策能力、戰略規劃能力、風險預測能力的鍛煉。教學內容與企業真實營業過程中發生的復雜業務場景、業務類型、業務量差距較大,學生難以通過實踐模擬課程了解真實工作狀態及行業趨勢。
同時,傳統實踐課程中的模擬實踐方式大多數以手工賬、粘貼憑證、錄入基本賬目分錄為主,與目前企業會計實務中全流程電子化操作存在較大差距,實踐課程使用的實驗機房電腦設備普遍較為陳舊,系統軟件和會計軟件更新換代慢,與企業實務中會計軟件的操作流程、電算化算法相比存在滯后現象,導致傳統會計實踐課程效率較低。
2.3 管理會計實踐導師資源稀缺
管理會計實踐課程要求實踐導師擁有扎實的實際操作能力,但專業的管理會計老師較為欠缺,多數為傳統財務會計教師轉型而來,且大部分缺少一線企業的工作經驗,實踐運用能力稍弱。此外,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少高校推行企業導師學徒制,但由于未制定系統的考核激勵制度,且企業核心資料具有保密性,學生一般無法深入企業的核心賬務,只能學習到傳統的賬務處理流程,比如粘貼憑證,整理資料等。同時,實踐課程授課時間較短,學生無法完整跟進整個業務項目,難以了解業務的各個決策環節,影響了實踐的連貫性和系統性。
3 大數據時代高校管理會計實踐課程體系改革策略
3.1 完善實踐課程體系,納入信息化課程
與傳統會計電算化時代的基礎會計信息不同,大數據時代的會計信息來源廣泛,種類復雜,體量龐大,因此需要培養學生對于冗雜數據的搜集、整理、分析能力,利用技術工具將數據整合以提供決策支持。高校可充分與計算機專業老師合作,開設《會計大數據信息搜集與處理》、課程,包括搜索經濟數據、企業信息、行業分析,通過挖掘有效數據,培養信息檢索整理能力;開設《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大數據與會計分析》《會計信息系統》等課程,培養學生分辨原始數據,提煉有效數據為戰略預測提供支持能力;以及《財務軟件設計與開發》《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與數據可視化》等VB、C語言基礎編程課程,服務企業個性化財務系統。
3.2 革新實踐課程教材,更新教學配套設施
大數據時代,教學教材內容需要緊跟大數據時代需求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可增設《現代企業與服務業虛擬仿真綜合實訓》課程,模擬市場和企業的真實經營過程,模擬業務盡可能采用典型企業業務案例,業務量與業務類型適當增加,增加大數據獲取、處理、分析等內容。同時,增設多種現實場景,增加業務難度,使學生發散思維,運用溝通、談判、函證等多種技巧解決業務難題,培養學生戰略管理、風險控制等綜合實踐能力。教材內容更新及時,能夠真實反映企業財務業務處理情況,才能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提高起到幫助作用。
隨著企業大環境的變化,會計實務工作呈現出共享化、無紙化、信息化、一體化的特點,因此在實踐中課程中加大配套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勢在必行。積極構建沙盤企業資源計劃實驗室、審計模擬實驗室、電算化機房,及時更新模擬實驗機房信息技術設備。打造現代化管理會計人才孵化、培養基地。與之配套購入SAP、Oracle、VBSE、VDC等前沿會計軟件平臺。構建會計實務數據庫體系,延伸會計實踐課程的觸角和范疇。優化軟、硬件配套,增強實驗室活力,為會計實踐課程教學提供智慧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