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 周夢嬌

摘要:綠色發展是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文章基于2007~2017年中國30個省市的平衡面板數據,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及Tobit模型分析了我國省域綠色發展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發現,我國省域綠色發展效率整體處于低效率階段,分布在0.402~0.466之間,且呈波動下降趨勢;區域間、省域間效率值差距在縮小;外商直接投資對整體綠色發展效率有顯著正向影響,環境規制、城鎮化水平對其有顯著負向影響;各影響因素變量對東、中、西部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方向及程度存在差異。
關鍵詞:綠色發展效率;影響因素;超效率SBM模型;Tobit模型
一、引言
中國經濟長期以來的高速發展創造了中國式奇跡,但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危害。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綠色發展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綠色發展效率反映了綠色發展過程中的各項投入產出比率,是衡量綠色發展成效的重要方式。那么,我國綠色發展效率究竟如何、區域及省域間是否存在差異、影響效率的因素何在等問題亟待回答。
二、研究設計
(一)模型選擇
由Kaoru Tone提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能夠較好地解決傳統SBM模型無法對有效效率值進行排序的問題,由于超效率SBM模型測算出的效率值屬于截斷數據,若用普通OLS回歸進行分析則易出現估計誤差,而Tobit模型能較好避免這一問題。
(二)指標構建
綠色發展效率的測算涉及投入和產出要素,其中產出要素中包括期望產出和非期望產出。本文借鑒已有研究,構建如下指標體系:1.投入指標:勞動投入,本文采用各省市年末的就業人數來表示勞動投入;能源投入,能源消耗是污染排放等非期望產出的重要來源,本研究采用各省市的能源消費總量(萬噸標準煤)來衡量能源投入;資本投入,選用資本存量來衡量資本投入,采用國內外應用最廣泛的永續盤存法來估算資本存量,在變量和部分參數的選取上借鑒單豪杰的做法。2.產出指標:期望產出,經濟增長是各地區開展經濟活動的首要目的,采用各省市的地區生產總值來衡量;非期望產出,用“三廢”排放量來衡量。其中,用二氧化硫(SO2)排放量衡量廢氣排放,用化學需氧量(COD)衡量廢水排放,用各省市的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來衡量固體廢棄物排放量。
(三)影響因素變量選取
借鑒相關研究,選取以下4個主要變量展開探究:1.環境規制(ER)。環境規制與綠色發展效率間的關系一直存在爭議,一類觀點認為環境規制會增加企業成本,產生“遵循成本”效應降低效率;另一類觀點認為環境規制可以通過創新補償帶來的成效抵消成本,可促進綠色創新效率的提升。使用各省市工業污染投資完成總額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來表征環境規制強度。2.外商直接投資(FDI)。一方面,外商資本進入可能會帶來技術升級以促進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也可能發生污染轉移降低效率,使用各省市實際利用外資額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來表示外商直接投資。3.城鎮化水平(UL)。城鎮化進程中會帶來資本、勞動和技術等要素的流動,采用各省市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表示城鎮化水平。4.產業結構(IS)。產業結構的優化過程反映了資源配置的完善,合理的產業結構對綠色創新效率有正向影響,采用第三產業比值作為代理變量。
(四)數據來源
上述投入產出各項指標以及影響因素變量的原始數據均來自于國家統計局以及各省市統計局發布的相關統計年鑒。港澳臺地區和西藏民族自治區數據缺失嚴重,故未將其納入研究范圍,本研究總體樣本數據共3630個,包括效率測算指標數據2310個,影響因素變量數據1320個。
三、實證分析
(一)綠色發展效率分析
運用MaxDEA Pro軟件,測算中國2007~2017年省域綠色發展效率,由于表格數值過多不予呈現。首先,整體上,11年間我國省域綠色發展效率均值皆低于0.8,處于0.4~0.5,均未達到超效率SBM模型的有效要求,處于低效率階段。從動態演化趨勢來看,呈波動下降趨勢,下降幅度較小,波動變換平緩,11年間由0.466波動下降為0.402。
其次,從區域角度而言,東部地區的效率值要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效率值呈東中西遞減的差異化格局,整體亦處于低效率階段。動態變化趨勢與整體趨勢一致,均在平緩波動中有小幅下降,其中,東、中、西部地區效率均值分別介于0.585~0.701、0.341~0.381、0.265~0.295之間,但從時序上看區域間的差距在縮小。
最后,從省域角度來看,省際差異較大。北京、上海兩地是30個省市中綠色發展效率的龍頭,2007~2017年間效率值均高于1,處于高效率階段。此外,廣東省效率均值為0.896,位于0.8~1之間,處于較高效率階段。其余省市均低于0.8,效率較低。此外,僅有東部的天津、江蘇和西部的內蒙古、貴州、重慶共5個省市效率值呈波動上升趨勢,僅占1/6,其余25個省市效率值均在11年間呈下降趨勢,如何扭轉下降趨勢、提升綠色發展效率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二)影響因素分析
上文已得出綠色發展效率整體偏低且呈下滑趨勢,區域間、省域間效率差距較大等研究結論,那么形成這一結論的原因何在?基于此,本研究還將從整體及區域角度對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估計結果如表1。
第一,環境規制對整體綠色發展效率有顯著負向影響,回歸系數為-0.023。這印證了傳統經濟學中“遵循成本”的觀點,隨著環境規制水平的提高,企業進行創新的成本逐漸增大,對綠色發展效率產生了負向影響。從區域來看,環境規制對東中西部均有負向影響,但只有在西部顯著(β=-0.047,p<0.01),可以得出環境規制對中國整體綠色發展效率的顯著負向影響主要是由西部地區決定的,合理控制西部地區的環境規制力度將對整體綠色發展效率的提升有直接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