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有其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高校大學生就是思想教育的研究對象之一。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高校大學生已成為使用網絡頻率最高的群體之一。由于大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和風險防范意識,加之現在的電信網絡詐騙花樣種類繁多、涉及群體廣泛,大學生在網絡使用中很容易遭遇電信網絡詐騙,造成傷害及損失。因此,研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環境下的大學生受電信網絡詐騙現象,分析其受騙原因,探究網絡風險防范能力提高的方法對高校安全穩定工作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網絡思政;電信網絡詐騙;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D9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53
1 大學生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分析
小涵網購被騙案。00后大一新生小涵是忠誠球鞋愛好者,總是喜歡在網上購買新球鞋,在大一剛開學還未軍訓的時候,小涵想買一雙球鞋軍訓使用,于是就在某購物網站進行下單。隨后小涵就接到了自稱網站客服的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非常詳細地描述了小涵所購買球鞋的型號以及價錢,反饋說是小涵的球鞋在運輸途中,快遞出了問題,貨運車翻在路上,球鞋破損,現在需要給小涵進行理賠,會給他發個鏈接,填寫個人信息即可獲取理賠款。隨即小涵手機上收到了一個鏈接,小涵并未多想,按照鏈接指示操作,輸入個人手機號及銀行卡等相關隱私信息,剛一填完提交,小涵手機就收到銀行卡扣款5000元的消息。
透過此案例可以分析出:由于個人隱私信息的泄露,大學生在接收到的網絡信息中,并未將鏈接短信認為是不法分子獲取利益的手段,單純以為只是理賠或獲獎短信,同時對于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該同學并未及時與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與交流。由此更能看出大學生對個人信息和隱私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將個人銀行卡號、身份信息、電話號碼等不小心泄露,進而導致上當受騙的事情發生。
2 大學生易受電信網絡詐騙原因探析
我們身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特別是當今大學生輕而易舉地就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到自身所需信息,在獲取自身需要的信息過程中更容易接觸到各類虛假信息,一直以來生活在家庭和學校象牙塔里的大學生對網絡信息辨識能力不強,很容易輕信虛假信息。充斥各類信息的網絡時代在不斷影響著大學生三觀的同時,也帶來了大學生受騙等風險。
2.1 高校大學生自我風險識別防范能力薄弱
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出生成長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是移動原生代,擅長使用虛擬網絡。據不完全統計顯示,高校大學生平均每天會在至少5個平臺上觀看68個視頻,十分熱衷于參與網絡活動并在網上發表個人言論,在網絡上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但由于這一群體并沒有足夠的社會經驗與豐富的人生閱歷,在面對虛幻的網絡環境時,總是沒有任何篩選的對信息全盤吸收,就暴露出了大學生普遍存在的情況。例如,缺乏網絡安全意識與預防上當受騙的能力,也是因為高校在電信網絡詐騙等網絡風險問題方面仍未形成有效的預防機制,這就導致電信網絡詐騙現象時常發生,無法從根本上杜絕。高校輔導員注重現實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并未充分利用起來,這就要求輔導員掌握網上主導權,提高網上引導教育水平。所以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和網絡防范能力是大學生遭受電信網絡詐騙的主要原因,提高大學生的網絡風險意識和防范能力是解決問題的重中之重。
2.2 高校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強
大學生思想還未成熟、三觀尚在建立,大多數人還處于感性大于理性階段,遇到問題想不開很容易沖動行事。高校安全教育中雖有反復提醒,但教育的實效仍有待提高。高校教育者只是通過召開主題班會、群發信息等方式提示網絡電信詐騙風險,顯然無法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一方面原因是現在大多數學校雖然已意識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主陣地仍是現實日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劃分并不像現實生活中那么明顯,往往更多展示的是雙方的平等互動性,對于老師所發布的內容學生并不總是特別關注,即使在關注與閱讀之后也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原因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內容和素材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的,部分高校教育者沒有能夠將素材和實際內容加以整合和優化,更別提很好的分析案例中細節。所以學校以及老師發表的內容并未滿足大學生的需要,相關警示案例教育方式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2.3 高校對大學生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方法有待改進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人人都要實踐的必選項,這看似拉近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但實際上互聯網環境下老師與同學間的距離并沒有變得更近,反而出現了微信朋友圈、QQ空間設置對其不可見的現象,進而導致學生的思想動態讓老師無法詳細精準掌握。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部分學生只展示給老師他們想展示的內容,有選擇性的讓老師關注其朋友圈也就是發朋友圈的時候選擇分組,部分內容可見部分人員可見。除此之外,有些學生在遭受電信網絡詐騙后基于自己的羞恥心,不想讓別人知道實際情況,并不愿意將自己被騙的經歷分享給同學與老師,一個人默默承受所有最后有可能想不開而發生悲劇。還存在一部分同學由于法律知識的欠缺想要解決問題卻找不到途徑,在問題發生后無法在第一時間解決,以至于時機延誤損失被擴大化。所以高校在大學生遭受電信網絡詐騙方面并未形成系統化的管理方法,面對大學生亟須加強的網絡風險防范問題,顯然高校在這一方面準備并不充足。
3 高校大學生網絡詐騙防范方法
網絡欺詐是指犯罪分子對網絡用戶通過互聯網絡媒介平臺對其實施欺詐并獲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長期生活在溫室環境下的大學生面對其賴以生存的網絡,往往其行為只憑自己的一時興趣和沖動,無法辨別網絡風險,使其詐騙很容易進入校園,所以高校提前制定一些預防措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