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云

摘要: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隨著行業迅速的發展,相應人才的需求逐年大幅遞增,因此加強對建筑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文章通過對我國綠色建筑管理類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重視管理類人才培養,促進綠色建筑行業的發展,讓生態環境和諧統一。
關鍵詞:綠色建筑;管理類人才;培養機制;實踐基地
一、培養建筑管理類人才的重要性
在社會經濟和城市的高速發展下,環境問題日漸嚴重,霧霾、廢氣排放、能源緊缺的當下,世界各國都推行綠色建筑,倡導綠色生活,尋求建筑與自然的和諧。早在2017年發布的《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綠色建筑指標和任務,保證我國在2020年城區建筑中綠色建筑的推廣比例超過50%,增加綠色建筑面積20億平方米以上,建筑行業的政策、標準相繼出臺。綠色生態之風廣泛盛行,綠色建筑涉及的工作人員較多,涉及的領域也相較廣泛,比如規劃、施工、監理、材料選取等等多學科的知識,加上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都需要更多的人才。根據數據統計,當前我國建筑行業從業人數已經突破4000萬,從事綠色建筑相關崗位的管理者,真正受到系統化職業教育的人員占有率不足從業者的6%,綠色建筑管理方面沒有統一的制度去管理與懲罰,管理類人才及其緊缺,直接影響綠色建筑的施工質量,部分已經完成的綠色建筑也并沒有發揮出最大的效果,造成資源上的浪費。由于管理松散、意識淺薄導致安全事故也屢屢發生,對社會也造成負面影響,間接影響綠色建筑的推廣與發展。因此,建筑企業想得到強有力的發展必須挖掘綜合理論與實際相融合,知識與能力相并存的管理人才。
二、綠色建筑管理類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人才培養意識淺薄、認知不到位
綠色建筑在國外的發展較早,理論、實踐、人才培養方面都相對成熟,而國內距離國際綠色建筑標準來講還是有一些差距。管理人才的培養缺乏足夠的重視,意識淺薄,培養目標不準確,而管理類人才是要求有廣博的知識、有較強管理能力的同時還要有優秀品德素質的人才。由于對管理類人才培養沒有足夠重視,往往培養出來的學生“眼高手低”,這不僅僅為綠色建筑的發展埋下了隱患,也阻礙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二)人才培養機制相對落后
由于我國綠色建筑人才培養尚未形成系統的機制,在管理類人才培養方面缺乏規劃,并沒有處理好選修課與必修課之間的關系,在專業設置方面與社會需求不相輔相成,較多的課程過于強調專業課而部分建筑企業對學員的培訓內容也缺乏針對性,形式也較為傳統,培訓內容過于簡單,流于形式,學員就更容易走馬光花,授課方法單一導致學生缺少興趣,達不到實際效果。沒有專業性的培養機制導致建筑業管理人才嚴重短缺。
(三)職業素養欠缺
人才素質是決定綠色建筑管理類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與其他行業相比,綠色建筑行業流動性較強,工作地點的不固定,建筑產品的多樣性,資源配置的差異等等因素都給從業者增添了不少困難,目前,在綠色建筑市場風云變幻的今日、企業培養起來管理類人才因為薪酬待遇、環境各方面因素出現“跳槽”,人員流失慘重。不顧及企業培養人才的艱辛,丟失責任心,做不到愛崗敬業,不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職業素養的欠缺,導致從業狀況不理想。因此,培養管理類人才素養也成為各高校迫切任務。
三、綠色建筑管理類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缺乏
管理類專業培養的是管理人才,管理類人才大致分為理論性與專業性人才。相比較而言,在綠色建筑行業中專業性人才較少,原因在于部分高校都是以理論知識傳教為中心,我國高等教育一直“重文不重理”,這其中部分原因是高校的教師能夠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管理經驗。注重文化素質和品德修養,看重態度和成績,在管理思路上也較為狹窄。這樣傳統模式下培養的管理類人才遇到實際問題缺少解決能力,很難走向社會去實踐創新,能力的欠佳也會導致心理素質低下,壓力感也會隨之增大,與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建筑類管理人才需求存在很大差別。
(二)教學方法與內容缺陷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型教學方法仍然是十分普遍的,滿堂講的教學模式,即使有實踐環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夠,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脫節,始終停留紙上談兵,忽視做為一個管理者應該具備的條件,長此已往,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強,丟失團隊合作的意識,能力培養的不足以至于走到工作崗位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實踐,嚴重者甚至達到不能勝任工作,學無所用。
(三)校內外實踐基地問題
實踐基地是輔助學生學習的基本保障之一,高校都應具備模擬實驗室,用來提供實踐學習需要。但是校內實踐課程浮于表面,其中也是受設備、環境、場地、實踐課經費不足等因素的影響。部分高校實踐訓練只表現在簡單的操作訓練,例如模擬訓練,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而校外的實訓基地很難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經過有關調查發現,學生對校企的實踐課程積極性不高,認識度欠缺。多數企業進行的培訓是一種福利形式,使其性質變成一種支出而不是投資培養。而提供實踐基地的企業還影響正常的管理秩序。因此,與提供實踐基地的企事業單位難以深入合作與持久。
四、綠色建筑管理類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分析
(一)完善考察評定體系
完善考察評定體系,形成多元化的評定標準。把傳統教學的評定標準轉變為綜合能力的測試與考核。例如從教學過程性考核(占比20%)、理論知識(占比35%)、社會實踐(占比30%)、論文(占比5%)、答辯(10%)等等多方面進行考核。各種評價標準也會隨之有所改變。實現細節化、過程化。過程化的管理更能掌握學習的真實性,提高創新能力,在這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達到走上工作崗位真正做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