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五味子豐產期的管理技術進行介紹,即整理修剪枝葉、科學管理田間五味子、加強花果期維護、病蟲害防治、合理采收加工以及下架埋土,為五味子的產業化發展進行助力。
關鍵詞:五味子;豐產期;管理技術
五味子是一種多年生木質藤本植物,具備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它的嫩芽是可口的山野菜,果實不僅可以入藥,還能進行釀酒或者生產飲料。五味子種植業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種植戶可以直接售賣鮮果或者存儲進行深加工。
種植人員在豐產期進行合理的整形剪枝能改善通風的效果,提高養分的利用率,從而實現高產的目的。
果枝分類。五味子的果枝一共有四種類型,即枝葉小于9厘米的短果枝,枝葉小于50厘米的中果枝,枝葉大于50厘米的長果枝以及基生枝。
剪枝時期。主要在冬季實施修剪工作。具體的時間為五味子落葉后的25天到第二年的寒流來臨之前。需要在3月15日前完成所有的修剪工作。
修剪要點。在修剪中、長果枝時需要修剪到飽滿芽處,修剪口與好芽眼之間的距離在2.2厘米左右。此外,應該基生枝在大面積生長時會消耗大量的養分,導致其他果枝失去活力,造成減產的問題。所以應及時清除生長過密的枝葉,提升養分的利用率。如果枝蔓沒有完全鋪滿整個架子,種植人員只需要剪去沒有成熟的區域。同時,應該保障距離地面30厘米的位置內不存在多余的側枝,主要修剪中或長果枝,并預留7個芽。
完成栽植工作后應定期進行檢查工作,確保土壤一直處于疏松的狀態,并且及時清除田間的雜草,避免養分被過分吸收。樹立以實際為出發點的理念,科學安排中耕除草工作,深度要控制在8~12厘米范圍內。此外,還應該提高對地下橫走莖和萌蘗苗的關注度。追肥的次數應該控制在每年2次左右,應選擇5月15日和6月30左右進行操作。每畝施肥量不能超過2立方米。當進入到結果期后可以根據五味子的長勢進行追加施肥。在施肥的同時進行澆水工作,避免出現干旱的情況。當正式進行采收環節時,要進行全面深耕操作,深度控制在22厘米左右,確保在10月前能順利完成。要施加充足的肥料,每畝不能超過4立方米。在豐產期水分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要保障澆水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4月初時,種植人員應進行科學澆水,保障五味子萌發和開花的效果。在5月中旬左右再次進行大規模澆水,為果穗伸展和果實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在盛夏時再次澆水,保障結果的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夏季時降雨量較大,種植人員應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出現積水爛根的情況。
五味子嫁接后第二年會生長出花朵,第三年正式結出果實。枝蔓上春、夏、秋蔓都能夠生成花芽,花芽能生長出3個左右的花蕾。一般情況下,雌株的坐果率為22%,但是如果沒有進行科學管理就會出現落果或者落花的問題。在花果生長的最初階段應對長度超過60厘米的旺春梢進行摘尖處理,控制其生長情況,避免落果。在5月20日左右進行疏果操作,保障花芽上具有2個果穗,每個的重量在30克左右。在7月初摘取徒長枝的心,防止在花期時出現落果的問題,增加春梢的養分,為豐產奠定基礎。
5~8月是病蟲害的高發期,在對五味子進行病蟲害管理時,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根腐病要使用波爾多液進行灌根,比例為1∶1∶100。黃葉靈治療黃葉病,一周左右就能見效。如果五味子葉片表面出現黑色的斑點,顏色不斷加重,應使用55%的代森銨550倍液進行噴灑,每8天噴一次,連續進行30天左右。
在10月中旬到12月初之間需要進行埋土操作。在落葉后進行修剪,清除五味子種植園中的枯枝爛葉,然后再從架子上取下藤蔓,并把其放置在地面上,使用撕裂膜進行壓倒處理。第一次埋土要在霜降前,第二次埋土要在封凍前。
9月初到10月初這段時間內要進行采收工作,要貫徹隨熟隨采的原則。只有五味子充分成熟才能保障它的品質。在判斷其是否完全成熟時應探究果實表面是否有光澤,顏色是否紅艷。采摘時要輕拿輕放,如果要入藥應及時曬干。
■作者簡介:王云飛(1978—),男,本科學歷,林業中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