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農村水利灌溉中實施節水,可以更好地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盡可能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農村灌溉節水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如何有效地實現農村灌溉節水。
關鍵詞:農田水利;灌溉;合理用水
發展節水灌溉,科學高效地利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對緩解區域水資源短缺,促進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節水灌溉不僅可以節約灌溉用水,而且可以優化土壤,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農田水利技術的應用對于廣大農民來說,可以增產增收。根據作物的相應情況,灌溉一定的水量,科學合理地管理作物生長,使作物獲得一定程度的高產,此外,該技術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節約了大量的灌溉用水。通過節水灌溉技術的不斷實施,節約觀念在基層群眾中得到了傳播,也為提高人們節約意識的培養帶來了一定的作用。規范和量化的規定對人們的意識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了節約水資源的良好習慣。節水灌溉技術在和諧農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節水制度的建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水資源糾紛的發生。以制度為基礎,有法可依,為構建和諧農村做出了重要貢獻。
2.1 加強輸水、灌溉效率和節水之間的聯系
灌溉流程的一二階段中,灌溉水利用率反映了輸水和灌溉過程中消耗的水量,根據目前的灌溉水利用率為0.4以及3500億毫米灌溉用水,對應的是灌溉損失為2100億毫米,假如將灌溉水利用率從原來的0.4提升到0.6,則對應的水量損失為1400億毫米,相較于灌溉水利用率為0.4的時候減少了700億毫米水量的損失,顯然達到了節水的目的。然而事實上,并沒有百分百的節約700億水量。這是由于水在被利用的過程中會產生兩種類型的損耗:一個是資源的無效損失,如地表蒸發,通道系統兩側的地表蒸發,未使用的回水等;另一個是流失在地面上的水,慢慢滲透到地面下,最后形成地下水,后者可以無效或有效地使用并且屬于無效的損失;因為灌溉水流失地表而形成的地下水在半干旱灌區被有效的使用的同時,也減輕了水資源的損失。半干旱純人工灌區轉化出來的地下水并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且地下水在地下位置比較淺。一些地下水潛水蒸發后滿足了作物的水分需求,而另一部分地下水通過地表蒸發或裸地蒸發來滿足作物水分需求,這是一種無效消耗,造成土地鹽漬化。在干旱的內陸綠洲中地表水滲透形成的地下水部分通過潛水蒸發來補充農作物需求的水分,其中一部分成為綠洲自然生態的主要水源,利用效率低,消耗效率低。實施節水灌溉,要提高灌溉系統的供水能力和灌溉效率。然而,如何科學地進行節水評價仍然是需要多方面思考和注重的問題。
2.2 加強農作物水分生產率與節水之間的聯系
農田水利灌溉系統顯示,只有加強農作物水分生產率與節水才能看得出來生產效率問題,農作物水分生產率在定量糧食產量下,對水的需求明顯減少,目前這種降低節約水資源,從而導致農作物生產水分不足1.0公斤/平方米,相對國外已經是達到2.0公斤/平方米或者更高。目前由于農業科學技術(包括新灌溉理論)的蓬勃發展,農民將追求更高農作物生產量,就更需要節約用水的水利灌溉系統。
總之,合理利用水資源,改善和管理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科學配置資源,并將節水管理理念和技術應用于整個農田水利工程,以期充分發揮促進農村經濟的作用。
■作者簡介:張瑾花(1971-),女,漢族,甘肅景泰人,本科學歷,工程師,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主要從事灌溉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