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鳳濤
摘 要:研究分析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而言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應該引起重視。本文首先對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進而分析其發展前景,以期為相關種植工作提供可供參考的意見。
關鍵詞:馬鈴薯;栽培技術;高產;發展前景
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發展農業經濟,說明農業種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且發展前景也比較光明。馬鈴薯在我國屬于重要的農作物,種植它具有很大的優勢,如果采取合理有效的種植方式,能夠提高種植收益,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1.1 科學選種以及整地
在種植前,先要進行選種。要選擇耐寒、抗病以及高產的品種,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表面要光滑并且沒有破損。選種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土壤條件進行。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建議選擇兩種以上的品種,這樣能夠提高馬鈴薯的抗病能力,減少病蟲害。雖說馬鈴薯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但是在選擇種植區域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選擇地勢相對較高,且排水條件好的區域;第二,不要選擇在一年內種植過馬鈴薯的區域。在種植前,需要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處理,將雜草清除掉。并將排水溝、降水設施等完善好。
1.2 科學播種
在播種前,需要先將馬鈴薯切成塊。切塊完成后,為了避免出現細菌感染的情況,將適量的草木灰撒在切口上。通常播種的時間要盡量早點。最適合播種的時間為地表溫度高于7℃的時候,并且播種時要快,以免錯過最佳播種時間,影響到馬鈴薯的產量。同時,把握好播種的行距、株距,具體要根據播種面積大小來定。
1.3 田間管理
在發芽期,基本不用澆水,土塊自身的水分就能夠滿足苗木生長的需求。如果過度澆水,會使土壤變得很濕潤,促使其通透性變差,導致薯塊缺氧,很容易出現薯塊潰爛的現象。但是,也不能讓土壤太過干燥,以免使芽苗的生長受到影響。基于此,需要密切觀察土壤的狀況,如果濕度不夠,要及時補充水分。在幼苗期需要將土壤的濕度維持在60%左右,以此來確保根系能夠很好地發育,培育矮壯苗。發棵期需要大量的水分,這一時期莖葉生長的速度比較快,為了滿足其生長需求,就需要按時澆水。同時,需要將多余秧苗拔除掉,多余的秧苗會消耗掉一部分的光合產物,不利于其他秧苗的生長。到后期時,要將土壤的水量控制在60%左右。在結薯期一定要控制好土壤的濕度,及時補充水分。千萬不能出現土壤干旱的情況,并且不能出現土壤忽干忽濕的情況。到后期,土壤濕度控制在60%范圍以內就可以了。
1.4 施肥管理
在施肥的過程中要遵循的原則是科學、適當,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科學地施肥。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鉀肥的施肥量。一旦出現了鉀元素過低而氮元素過高的情況,會使馬鈴薯的整體產量減少。切記,在施肥的過程中不能過量,以免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從馬鈴薯的用途上進行分析,其應用的領域比較廣泛,不僅在食品領域中用途很多,而且在工業領域中用途也很多,最關鍵的是其還能被用作生產燃料級乙醇。總之,從用途看,馬鈴薯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良好,從經濟效益上看也是如此。在南方地區,冬天的閑田相對比較多,可以將其利用起來種植馬鈴薯,實施套種以及輪作的種植模式,將土壤資源有效的利用起來,減少資源浪費,最關鍵的是平衡了土壤內的元素,促使土壤肥力增加,實現馬鈴薯種植高產的目的。無論從用途還是種植效益上來看,馬鈴薯的種植前景都很好,應該被大力推廣,積極推薦農民種植馬鈴薯。
為了提高馬鈴薯的種植收益,需要在種植過程中科學選種、整地,根據當地情況及時播種,并做好田間管理工作,控制好土壤的濕度,及時施肥,確保馬鈴薯能夠健康生長。總之,馬鈴薯種植前景光明,對于推動當地農業經濟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