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霞
隨著新時期林業育苗栽培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進一步加強育苗栽培管理效率,技術人員要結合具體工作實際,科學地制定更加完善的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方案,有效提高育苗栽培管理技術實踐水平。
1.1 土壤管理技術
第一,嚴格檢測土壤中的酸堿性,按照特定位置的酸堿性分析,該區域是否符合苗木生長需求,例如部分區域的鹽堿度較高,則無法滿足林木的正常生長需要;第二,嚴格檢測土壤中營養成分含量,由于不同位置的土壤中含有的營養成分存在差異性,所以其檢測結果能夠直接作為是否適合苗木生長的判斷依據,適當進行肥料補充,能夠保證土壤中含有更高的營養成分,使土壤中的養分能夠快速被林木吸收。第三,要進行整地、翻土、鋤草,避免因土壤中存在雜質而影響林木的正常生長,降低其他因素對林木栽培造成的干擾。
1.2 種子處理技術
第一,嚴格挑選樹種。作為苗木栽培的重要階段,樹種的質量將直接決定后期的苗木生長狀態,樹種選取時可以看是否有完整的種子胚胎,從而進行優質種子的選擇;第二,及時對已經被篩選出的樹種進行消毒,利用紅外線或其他化學方法,消除殘存在種子內部的蟲卵以及病毒,保證種子在入地時本身無雜質和病蟲害風險;第三對種子進行催熟,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浸種法、去蠟去油法、層級催芽法三種。由于不同種子對溫度、濕度等有特定的要求,所以在使用不同方法進行種子催熟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進行干燥通風等操作,以提高種子的存活率;第四,由于某些種子的外皮比較厚,浸泡時則需要將溫度調到45℃才能將其剝皮,從而發出新芽;第五,在對某些種子采取區落去有法進行催熟的過程中,主要是為了清除種子表面殘存的草木灰或堿水,當溫度加熱到70℃以后,水溫冷卻時可以用手搓去種皮上的油脂或蠟質;第六,層積催芽法更有利于催眠期的樹苗蘇醒。
1.3 播種方法選擇
對于顆粒較小的種子,可以通過散播的方式進行栽種,這些幼苗在生長初期能夠獲得更適合的生長條件。對于中等顆粒的樹種,可以采取條播的方式,由于其更好地適應機械化播種環境,所以在特定范圍內,其種植數量更加可控,這也促使種子的發芽更加整齊。而點播則更適用于顆粒較大的種子,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有效控制種子間距,避免種苗間距過小而相互影響生長。
2.1 水肥管理
作為苗床主要的生長需求,水分和肥料的管理是保證正常出苗的重要環節,首先要按照苗木的生長需求控制好含水量,水量過多或過少都會降低出苗率。對于施肥管理過程首先要檢測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然后選擇合適的肥料進行施肥,在施肥時一定要控制施肥次數和施肥用量,第一次施肥要在除苗一個月后進行,通常使用的肥料有氮肥和磷肥,其作用是讓幼苗更加粗壯,追肥則是在幼苗不同的生長階段,這樣有利于幼苗存活,并且在生長時獲得相應的元素。
2.2 間苗管理
首先要對周邊的雜草進行清除,避免與苗木爭奪土壤中的水分,其次是要進行間苗,這個方法能夠保證整體苗木的存活率,并且在生長過程中能夠有效伐除生長能力較弱的苗木,控制特定范圍內的苗木株數、生長態勢向更好的方向進行。
2.3 苗木出圃
已經生長完整的苗木需要進行出圃管理,在整個栽培管理的過程中,正確的管理方法是提高苗木存活力的有效手段。首先出土前要徹底澆水,保持苗木根系水分充足,使其在出土以后可以繼續正常生長;其次是起苗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技術要求,對根系進行保護,降低因拉扯而造成的根系損壞問題。起苗的同時要控制好溫度、濕度。根據以往苗木的起苗時間,在落葉之后起苗更有利于苗木存活,整個起苗過程一定要在封凍之前完成。
總之,育苗栽培技術是保證林業生產效率的關鍵,作為新時期技術人員,要不斷學習更加先進的育苗栽培技術手段,科學地進行實踐與技術創新,從而為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