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聲樂藝術學科,學習聲樂的學生數量也不斷不斷增加。通過教學實踐效果反饋,聲樂學生的演唱問題也日漸突出。特別是歌劇新生或登場表演的學生在演唱時普遍存在著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但這其中最多發的是怯場心理問題,這是一個多發性問題,也是易犯難改的問題,本文將從演唱緊張的理論、聲樂藝術的教與學等方面來探究怯場心理問題。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緊張與怯場;心理狀態研究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4-073-03
【本文著錄格式】王睿.高校聲樂教學中怯場心理的探究與實踐[J].中國民族博覽,2021,07(14):73-75.
課題項目:吉林師范大學2020年度校級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高師歌劇表演課教學策略與舞臺實踐研究”(課題編號:41)的研究成果。
一、不要讓怯場綁架你演唱的“心”
歌唱時的心理,一直是歌唱者最關心的問題。在考試、比賽或演出時許多歌唱者由于對演出場地不熟,對評委之畏懼、或對來賓規格過高等因素使歌唱狀態不佳,演唱水平得不到充分發揮,造成歌者處于緊張或怯場的心理。由此諸多因素和心理活動的怯場狀態困擾歌唱者。演唱怯場在心里一旦形成,就會使歌者心理加倍緊張,身體僵硬、顫抖、不安、緊張、恐慌、恐懼,特別在演唱上還可能出現音準、節奏、以及在外國歌劇演唱時發音不準等表現的錯誤。歌唱在緊張怯場的情緒伴隨下,使人感覺到歌唱是失敗的,直到演出結束,情感都會沉陷在怯場的控制中,使整個身體都會感受到。歌唱意識不以人的意識為控制,自動影響情緒的興奮,就會出現情緒低落。心率發生改變,呼吸變快,肌肉發抖,頭冒虛汗。這對舞臺上的歌唱藝術者來說是十分有害的。為此,歌唱者完全失去在演唱中的正確應變的能力,不適應舞臺環境。這是歌唱者怯場的心病,緊張的根源。
(一)歌唱者怯場的心理
怯場是由演唱者多種心理因素構成的綜合心理變化,涉及到音樂演唱的感知覺,記憶和想象力,作品內涵的理解及情感表達等諸多方面。歌唱者怯場緊張心理,往往不會注意到他的作品演唱的效果,發聲方法、氣息運用、共鳴腔體、服裝得體和臺下觀眾。在舞臺上受強烈的燈光照射下,就越發緊張得發抖,嗓子里像不聽話似的,高音唱不歌到位,詞也偶有忘缺,其結果發揮異常失敗。另外也有其它方面的怯場緊張等因素體現。這時演唱者卻把歌唱時的心理如何把控忘卻,只想到參加比賽就一定能唱好的心里,這是錯誤的心里。心理學告訴我們:歌唱時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首先,作為聲樂運動狀態的有聲語言,它的歌唱語言受控于人體生理機能,在歌唱時受到發音的生理制約。因此隨著呼吸的節律,語言的基本單位,音節的節律,也產生了自然的生理情感制約,心理情感體現出豐富節奏的喜、怒、哀、樂,都伴隨著緊張、松弛、急促、緩慢等的節奏變化,這種心理狀態必然會影響歌唱者的表演心態。[2]
(二)演唱時怯場緊張的生理變化
演唱時怯場情緒發生的生理變化,主要通過人體自主神經系統中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頡頑作用導致的。它主要包括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外分泌系統以及腦電,皮膚電反應一系列的變化。一般說交感神經與緊張不快樂的情緒有關,其興奮時會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同時在緊張刺激作用于大腦時,下丘腦產生興奮,腎上腺髓質釋放大量腎上素和甲狀腺素,從而大大增加通往血管體內有關部位的血流量,這時演唱者就會出現緊張、心顫、口腔內部的肌肉、腮部和嘴唇部都變得僵硬,脖粗臉紅等一些列的不良現象。再從生理,物理現象來說,呼吸與聲帶作用產生聲音,這是原始的基音,而構成唱歌的聲音則需要呼吸器官、振動器官、共鳴器官、吐字器官協調平衡的活動狀態產生基音、泛音的混合聲響來完成。這些都和緊張怯場有著密不可分相關聯的生理變化。
(三)演唱者怯場的現象和特點
“怯場的心理機制主要由內心的緊張使大腦皮層出現了優勢興奮中心,從而抑制及阻礙了皮層上以往形成的暫時聯系的再次接通。”怯場是指在比賽和類似比賽性活動的緊張情境怯場中,其主要體現過分焦慮、恐懼和逃避等心里失常的狀態。[2]其特點如:感知能力減弱缺失;原已形成熟悉的作品不能正常展現及發揮;思維遲緩或表演過程中出現中斷;出現各種對演出所體現的負面情緒;由情緒失控所導致動作呆板,肢體不協調,音色,音調表現不一的失誤、失敗等。這種怯場現象不僅在歌唱中出現,在大型體育賽事、重要的考試場合也頻有出現。
二、不要讓怯場傷害了演唱的“心”
無論是學生還是歌唱家,在劇場坐滿觀眾的氛圍中進行演唱時都會出現心理問題。作為音樂表演者,“心”不要讓眼睛在與觀眾的交流中所出賣,傷害了你演唱的心,造成心緊張,出現怯場的現象。要學會用眼睛與觀眾的眼神溝通,做好自我調控的感知和對藝術的美好展現。使心放松,大膽地展示才藝。
(一)演唱緊張
演唱緊張的問題,是很多演唱者難以解決的問題。有人很快改掉,有的人需用一輩子的時間要解決的問題。因而在選擇新作品登臺演唱時,就會遇到緊張與放松的問題。其實只要是唱歌的人都會有怯場時候,即使是歌唱家也不例外。在舞臺上獨自唱歌就像站在高臺上跳水的運動員,唱好了沒事,不好就會摔下去了,所以好的心理尤為最重要,要學會控制自己。總之歌唱者要全身心地協調好,保持歌唱者的平衡心理與歌唱的技巧,以及良好的音樂修養,平常心地對待演唱,不要讓客觀環境的影響造成歌唱時怯場緊張的心。
(二)心理狀態
演唱時的心理狀態對作品的拿捏尤為重要,心理好狀態好才能達到歌者最佳狀態。老藝術家告訴我們,歌唱沒有捷徑,只有客觀對待,便不會影響心理的反應,因此說歌唱心理活動是以平時訓練為基礎,是具有現實性的。所謂的“由歌生情”是說當歌唱者受到歌的敘事觸動,便會產生內心感情的波動。“歌”是客觀現實,“情”是一種心理活動。“心”則是演唱的重要根本所在。心不要亂,心亂則作品亂,作品亂則演出必亂。
(三)學會調節心態
優秀的歌唱者應富有熱情與豐富的情感,還需對作品精心的調控。作品調控得當是演唱的關鍵,這都需要花心思去想。聲樂演唱需要全面的自我控制情緒,還要對身體各部位動作的控制,對音樂作品記憶的控制,對表現方式方法的控制,而且還包含著演唱者本身情緒的控制。在演唱中,人整個神經系統處于高度興奮狀態,但同時也必須具有強有力的控制力,使歌聲不間斷,動作不混亂,記憶不中斷,表演不出格,情緒不慌亂,演唱才能連慣整體。體現出心與身相連,歌與情相通,心中有歌,情由歌生,唱則不亂而完美。
三、解救被怯場綁架的“心”
演唱怯場是心理的問題,歌唱心理是多方面的問題,首先要有正確歌唱思想觀念,要克服歌唱思想上易犯的障礙心理,要用心掌握歌唱技術方法,增加學習的興趣,多練多唱,全身心地投入作品的角色中,進入角色,掌控歌唱作品想要發展的延續和內涵。培養良好的作品分析習慣,調整好自我對藝術價值的心理,解救緊張的心,全身心地投入歌唱中去。
要解救被綁架的心,首先要解放自己的心,這是演唱過程中一個復雜的心理。一人獨自吟唱和與他人合唱,其感受是截然不同。歌手由于演唱環境的變化,造成演唱效果的非正常化也是常見的現象。這是由于舞臺的燈光、觀眾的目光、甚至媒體的閃光燈等各種外界因素的關系造成一種空間緊張氣氛,對演唱心理因素產生了強烈刺激,演唱時會產生一種與眾不同的心理反應和感受。這樣就須熟悉舞臺,掌握舞臺,心與舞臺相連,修復與舞臺之間心的距離,讓怯場和緊張的心得以修復,從而心遠離緊張。要經常地參加有組織的演出,加強演出鍛煉“心”的時長,驅離緊張。所以說演唱緊張的反應是通過人的心理感覺活動表現出來的。要加強緊張心的自我修復,遠離怯場,解救被怯場綁架的心。
歌唱者在比賽時往往是備受關注的,而受到過多的關注也會變成壓力,當演唱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時,信心也同樣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例如,一個人在家里演唱,就可能會表現出很強的自信心,唱的也輕松。然而,在舞臺上演唱,很多人都在關注,自信心就會減弱變得緊張,歌唱就會變得不輕松導致失敗的可能性增大。[1]人一旦失去信心就會對比賽產生畏懼心理,就會過多地想著如果失敗該怎么辦,精力不能集中,結果導致發揮失常。緊張的心來自舞臺,治療也需要舞臺。舞臺能使人緊張,使人興奮,也使人快樂。有不利的一面,就有好的一面,要尋快樂的一面來改變緊張的心里,讓歌聲帶動心里快樂,讓音樂感染力對心理進行治療。做到自我療法,自我治理,自我修復。同時要多參加舞臺實踐,緊張的心就會跟之消失,這是修復所在。只有熱愛舞臺,喜歡舞臺,心的緊張感才會逐漸消失,緊張消失,修復便會成功。
四、教與學要用“心”
(一)正確處理教與學
談到教學,顧名思義既有教有學。談教學就需要即談教又談學。只有教者教得好,學者也學得聰明,教學效果才明顯。二者用心歌唱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再說歌唱狀態,這是歌唱者最關鍵的問題,也是最常見的問題。在舞臺上我們經常看到,歌唱者在演出時、比賽時,由于心理緊張,不在狀態,其演唱得不到很好的發揮。這就是教與學用心的問題,其學者和不能領悟作品的內涵等有直接關系。其教者就要求學者要以飽滿的心態,以堅韌不拔的學習姿態對待每一次的課,所學的音樂作品要教與學共同用心,認真研究作品的內涵和感情的發展,投入到作品的角色中去。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加以正確的指導和耐心的教學,做到師生一體充分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想要的表演效果,唱要用心、練要苦心、教要真心才是教與學的合力效果。
(二)唱要真心,練要苦心
世上所有動物都有自己的語言,有語言就有歌唱,人和動物一樣從出生哭啼的第一聲就有了歌唱。要學會語言和歌唱,是長期的事。隨著時間的流逝,歌唱藝術的發展和進步,對歌唱的要求也加以分類和完善。要真正地掌握歌唱的精髓,認真地學習,掌握其要領及其方法。演唱要投入感情,感情尤為重要。只有真心地投入感情表演,到劇中人物角色中去,成為敘事中的角色,劇中的人物,順應劇情的發展,管控好,苦心的練就一定能演好,唱好。社會上有很多人會唱歌,愛唱歌,并唱得很好,這是因為他們喜愛唱歌。有的人說是天賦,有人說條件好,這都是和其平時的練習不可分的,雖不是專業,但也刻苦學習,和模仿原唱演唱的苦練是分不開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學習聲樂一定要喜歡它,要喜愛它,才有學習動力。學習聲樂是件很苦也很快樂的事,這便和是否用心相關聯了。學習歌唱是要苦而用心,也就是練習刻苦且要恒心,這就是練習。便能從苦中得到樂,得到苦中帶來的樂,也便能剔除心中的那個怯場的心,和緊張的心分開。只有學好,練好,唱好,在舞臺上才能表演好。歌唱的教與學是長期的事,一輩子認真要做的事,苦練苦學的事。只有真心地教,苦心的學,舞臺上方能放松,才不會緊張。舞臺是證明能力展現能力的地方。是所學的展現,是藝術的表現,是教與學的體現,是對觀眾的表演。這就要把平時所學所練展現給觀眾,讓觀眾來考核。這就需唱歌要走心,要用心去唱,用情去唱,方能唱好,有苦才有甜。
(三)教師要誠心,學習要虛心
歌唱教學,是個好唱難教的事,不像理工學科有定義可依,是需用心去領悟的,是個漫長的過程。在聲樂教學中,學生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教師不僅要有分辨問題的能力,還要抓住問題的根本所在。要先糾正小毛病,再到大問題,依次糾正教改。歌唱是全身運動,各器官之間需聯系緊密。出現問題時,往往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多種問題相互交織的。教者應先注重小問題,再到大問題。提出的問題與要求過多,學生就會顧此失彼,不知所措,最終解決不了問題,還容易使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
聲樂是門看不到聽得見的學科,很多專業語言無法使初學者直觀的去體驗,這就需要聲樂教師運用啟導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先對聲樂感興趣,利用想像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激發學生喜歡音樂,愛音樂,才能學好音樂。這是教師的導向問題,是教與學的心靈溝通。教是學的一面鏡子,只有鏡子照的好,影子才好。學習聲樂也一樣,與老師指導是分不開的。同時對學生要耐心鼓勵,上心幫助,師生同心研究,方能教好學好。在音樂教學中,要由淺入深的學習方法,分步驟,分階段逐步進行教學。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生,要區別開來,對初學者不易要求過高,否則學生難以做到,容易失去信心,造成不必要的精神緊張。當學生學習新的作品時,要多給學生練習的時間,不應求速成,等其掌握,比較穩定之時,再增加新的要求。
(四)正確引導學生
尊重學生不僅能夠使師生之間關系拉近,感情深厚,更重要的是能使教與學的過程更加和諧,愉快,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鼓勵學生,關注學生的歌唱心理,重視學生對作品選擇等多個方面表現。教師平時要多鼓勵學生參加表演,提供舞臺實踐的機會,使他們可以在舞臺上學到更多的表演經驗,豐富他們舞臺實踐的閱歷。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失敗,只要敢于參加比賽就是好樣的,獲獎與不獲獎都沒有關系,只要把自己的真正水平發揮出來就是成功,只是成功的大小不一樣而已。有個好結果那就是錦上添花,沒有獲獎也不要氣餒,在此之后再接再厲。作為高校音樂教師不僅自己要多參加歌唱比賽,還要將自己的演唱經驗總結,提煉,用于高校聲樂教學中。在聲樂教學中,那些有豐富舞臺實踐經驗的教師,在教學上會引導學生從音樂的本身出發,唱出更自然更好聽的作品。教師根據學生的聲音條件、接受能力,將難度由低到高的設置并且認真去教,做到教學要真心。
五、結語
演唱怯場的問題,是個人的問題,也是心理的問題。歌唱要有一顆誠心和真心。要心與身相連,心與歌想通。心在歌中,身在場中,方能不緊張、不怯場。在教與學上要做到教者有心,學者有意,勤學苦練。在未來的舞臺表演上方能自信,并且積極主動的調節心態,使自身充滿力量,這樣就不會讓怯場和緊張綁架自己的內心。
參考文獻:
[1]邢延青.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3:67.
[2]羅小平,黃虹.音樂心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326.
[3]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李晉瑋,李晉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
[5]金鐵霖.金鐵霖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王睿(1993-),女,黑龍江綏化,講師,研究方向為音樂學、歌劇表演研究、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