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劍
摘 要: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民航出行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國民航業邁進了新的發展時期。在人口流動量相繼增大的情況下,航班架次率提升導致空域更加的擁擠,由此擴大空中交通管制作業的難度,容易出現管制差錯問題。文章分析了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成因,提出科學的風險管理策略,以期帶給實踐工作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成因;風險管理
0 引言
當前,人們選擇航空出行的方式更加普遍,提升了對于航空出行的要求標準,促使民航服務水平相繼提升。但是在實踐工作中,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作業上出現了一些不足,航班數值明顯增加、管制作業強度變大,使得管制工作者的壓力增大,出現較多的風險。為此,應更加重視空中交通運行管制差錯與風險管理分析,減少危險因素。
1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的主要成因分析
1.1 管理因素
當前,我國尚缺乏健全完善的風險管治體系,民航的風險管治體系直接關聯于民航的空中交通運作管制水平。但是當前我國部分民航管制單位并沒有采取先進的、完善化的風險管治體系,缺少標準、科學的風險管制流程,且在管制空域的分配角度并無準確明晰的界定等,導致各區域的民航空中運行交通管制范圍之間不能順暢分享信息資料、缺乏密切的溝通交流[1]。這種情況讓國家民航業的航線設計、總體統籌以及管制等方面缺少有價值的指導依據。
1.2 技術設備因素
技術設備儀器老舊化屬于引發民航空中運行交通管制產生差錯的關鍵因素。由于民航的空中運行管制作業需要應用到諸多專業的導航儀器、準確化的航空技術,實時的控制飛行形態,確保精準、安全可靠的飛行,所以先進、完好、質優的飛行儀器以及飛行體系,是增強民航空中運行風險管制質量的關鍵保障。但由于各地區域特點不同、資金投入較少等原因[2-3],很多的民航空中運行交通管制區域應用的是老化的監控儀器,并未及時更換,且技術手段相對滯后,還有部分工作人員未能及時檢測、養護對應的民航監控儀器,導致民航空中運行交通管制差錯風險率上升。
1.3 自然環境因素
自然生態環境因素可以作為引發民航空中運行交通管制差錯的直接因素。外界的環境因素多種多樣,在多變的氣象形態環境下,氣象災害的典型特點就是不可預估、不可抗性,如雷雨天氣、風暴氣候、冰雹天氣等,均會負面影響到民航空中運行交通管制作業。自然生態環境中還有電磁場的問題以及鳥群的出現,也會對飛機的飛行信號產生各種負面影響,導致民航空中影響交通管制出現差錯。
1.4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情況眾多,員工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工作人員安全意識不強、責任心較低、違規操作現象頻發等均屬于常見的人為因素[4]。而且在監管航班運行中的力度薄弱、空中與地面的工作人員缺少順暢的溝通交流等也屬于重要的原因。部分員工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較低,技術操作能力不夠,不重視先進技術的學習。另外,缺少安全演練也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導致出現差錯時不能及時做出有效反應。
2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風險管理的科學途徑
2.1 加強全員風險管理意識
當前,很多民航空中運行交通管制中產生的差錯是人為因素導致,因此需要加強風險管制作業的重視度。相關民航管理層應該主動強化民航空中運行管制作業風險意識,應正確制定風險管制策略,促使監督工作者強化風險管制作業并積極創新[5]。另外,民航對應的管制單位應加強普及民航風險管制思想,讓全體民航工作者更深入掌握民航空中運行風險管制作業,提升責任意識和重視程度,以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提高工作水平。
2.2 提高管制隊伍素質
要重視提升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身體素質、道德水平,重視考核從業人員,加強對操作能力、專業技能、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的考查,確保其可以勝任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例如,采取帶班主任管理模式(見圖1),做好培訓工作。構建科學的常態化的考核培訓機制,定期做好人員專業知識、操作技能的培訓工作,不斷豐富事故處理經驗,獲得先進的理論知識,提高管制水平。
2.3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為獲得全方位的管理,應構建科學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體系。嚴格規定相關應對措施,管理者遵循規定內容執行,讓管制工作規范和協調進行。同時,加強細節管理,注意做好維護、檢修零部件等工作,仔細記錄好各項問題,勤做檢查,綜合全部信息,分析頻繁產生的問題,并且重點關注,防止再次出現同類的問題[6]。空中飛行要依靠很多科技以及設備,保障飛行安全可靠。面對空中交通設備相對滯后的情況,應注重加強整改、革新技術,增加資金投入,及時替換老舊設施設備。精細劃分相關人員責任,明確職責,提高人員警惕性。另外,做好監督管理人員的工作,通過管理系統記錄好空中管制詳情,跟規定對比分析,盡早發現不足之處。采取合理的崗位考評機制,對不遵循規定管理的人員給予懲罰,情節嚴重者必須勸退處理;適當獎勵工作優異的人員,增強工作積極性。
2.4 制定風險評估標準,定期風險評估
導致差錯的因素眾多,應該做到及時評估,減少差錯的生成。要深入調查差錯原因,提取可靠、真實的數據,形成科學的風險評估標準,掌握風險等級。航空公司應注重數據的交流及分享,完善評估標準。對于風險等級較高問題,應制定出相應的整改方案,及時有效改善,滿足標準要求。同時,需要定期展開風險評估,聯系當地狀況,建立實用性較高的評估制度。在民航事業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會衍生多種新問題,不能完全依靠以往經驗解決,所以應該定期評估風險,盡早發現新問題并有針對性的解決;運用好信息技術,整合資源;要重視評估的結果分析、比較,總結以往經驗教訓;對常見的風險類型建立模擬預案,加強薄弱環節的管理[7]。另外,提出科學的危機處理預案,做到未雨綢繆;設置預案過程中,建立起“應急體系”舉措。
2.5 定期組織開展安全演練
安全演練是降低民航空中運行交通管治差錯率的關鍵舉措。民航單位可以每月展開一次科學的安全演練,把相關工作者劃分成若干小組,模擬各種突發事件,讓組內成員協同合作,共同處理事故。這種風險管制的方式,可以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有效提升,加強工作人員間的聯系、配合,有效減少空中運行交通管制差錯。
3 結語
民用航空是國民經濟中不可缺少的關鍵產業構成,是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必須時刻注意民航的安全可靠性。很多因素都可以導致民航交通管制中的差錯,需要積極面對。本文分析了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的成因,提出科學的風險管理策略。民航企業要具備安全風險意識,及時找到差錯成因,提出科學合理的風險評估標準,做出針對性危機處理預案,提升員工素質水平,多方位共同努力,有效處理民航管理中的差錯現象,維護我國民航運輸業穩定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賀安娜.探究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成因與風險管理[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14):211-212.
[2]楊洹,郭興.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成因機理與風險管理研究[J].商情,2020(28):162.
[3]魏剛.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成因機理與風險管理研究[J].寫真地理,2020(3):275.
[4]鄭晨野.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成因及風險管理的思考[J].中國新通信,2019(11):28.
[5]胡杰龍.試談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成因及風險管控途徑[J].科學與財富,2020(29):374.
[6]楊嘉鈺.關于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成因機理與風險管理研究[J].探索科學,2020(11):218-219.
[7]聶俊強.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成因以及風險管理方法分析[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20(46):202-204.
(編輯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