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琪 夏久坤 朱丹
摘 要:BIM是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高職院校要依托校企合作打造滿足BIM專業人才的教學體系。文章以建筑業BIM的發展作為切入點,結合教育信息化手段提出優化建筑專業BIM教學改革的對策。
關鍵詞:建筑業;BIM;教育改革
0 引言
BIM是建筑行業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具體體現,隨著建筑信息化的發展,BIM將成為建筑業的必然發展趨勢,因此作為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必須要緊緊圍繞建筑業BIM發展趨勢及人才要求主動調整教學策略,以此培養出符合建筑行業發展相適應的BIM人才。
1 建筑業BIM的發展及特點
BIM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建筑行業綜合設計施工技術,其最早是由Autodesk公司提出的,2011年住建部將BIM、協同技術列為“十二五”中國建筑業重點推廣技術、2015年政府正式公布《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把BIM和工程造價大數據應用正式納入重要發展項目。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紅頭文件首次提出積極應用BIM技術,2016年住房與城鄉結合部出臺BIM技術應用統一標準。2020年廣州規定新建工程項目強制使用BIM技術[1]。由此可見BIM技術已經成為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BIM中文全稱為“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種基于計算機技術的模型設計技術。BIM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實現建筑工程項目的可視化操作。其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掌握工程數據,避免浪費。BIM技術可以通過網絡云端運算讓建筑設計人員獲得準確的工程數據,以此為建筑工程設計提供最全面的數據信息,降低非必要的資源浪費;二是因地制宜,精準計算。BIM技術通過三維模型可以將建筑工程的所有要素精準的融入到三維模型中國,這樣可以營造與建筑工程項目相適應的各種變動因素環境,以此協助準確計算工程實物量,從而提高營造的精準與效率;三是虛擬施工、協同作業。BIM可視功能加上時間維度,能進行虛擬施工,建筑師能隨時隨地將施工計劃與實際狀況進行比對,不管是施工方、監理方、業主方或購屋者都能對工程項目的情況了如指掌[2]。
2 制約高職學生BIM技術深度應用的因素
根據調查BIM人才匱乏是制約建筑行業BIM技術深度應用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是培養BIM人才的場所,根據調查制約高職學生BIM技術應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校企合作層次不高,BIM實訓操作平臺匱乏
BIM教學離不開完善的BIM實訓操作平臺[3],雖然高職院校構建了BIM實訓操作平臺,但是基于資金投入的不足導致高職院校BIM實訓操作平臺比較匱乏,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BIM人才培訓操作需求:一方面由于校企合作停留在簡單的“訂單式”人才培養階段,企業沒有為建筑人才提供更多的實訓操作機會,導致學生難以掌握扎實的實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高職院校BIM實訓操作平臺比較匱乏,尤其是隨著高職擴招政策的實施,高職院校建筑專業人數越來越多,但是BIM實訓操作平臺的數量卻沒有增加,導致學生難以做到“學中做、做中學”的效果。
2.2 教學內容滯后,缺乏大數據知識的引入
基于建筑行業對BIM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開展通識教育是提升BIM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但是根據實踐調查,高職院校建筑專業在BIM課程教學時存在內容滯后,缺乏對大數據知識,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導致高職BIM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滿足用工單位的要求。通過對用人單位的調查,用人單位普遍反映高職BIM人才雖然具有操作BIM系統的能力,但是其卻不能有效的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到BIM建模中,尤其是不能將BIM技術與工程實際進行有效的結合。
2.3 BIM教學評價方式不合理,賽證融通不暢
構建完善的BIM教學評價方式是促進BIM人才培養的關鍵,為了適應建筑業BIM人才需求,高職院校近些年不斷調整教學評價方式,例如將企業引入到高職BIM人才培養體系中。但是相比BIM人才培養規格要求,高職BIM教學評價方式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一是BIM教學評價仍然是以校內知識為主,而忽視對實踐工程項目的引入,導致BIM課程教學仍然是理論知識教學,以三維軟件操作技能培養為主,而缺乏對學生通識知識的考核;二是在BIM教學評價上缺乏與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內容相結合,導致學生的BIM實踐操作技能不高。
3 高職BIM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培養與建筑行業BIM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BIM人才是推進BIM技術深度應用的關鍵。針對高職BIM教學所存在的問題,結合多年實踐工作經驗,高職院校BIM教學改革必須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3.1 深化校企合作,構建虛擬仿真實訓平臺
校企合作是發揮雙方優勢,促進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功能的重要舉措。構建符合建筑行業BIM發展相適應的BIM人才核心就是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搭建BIM虛擬仿真實訓平臺:一方面高職院校要主動作為,加強與建筑企業的合作。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場所,建筑企業是高職BIM人才的就業單位。因此在BIM教學中必須要深化與企業的合作,通過深度合作的方式優化BIM課程內容、編制適合學生的BIM教材。例如基于高職BIM課程過于理論性,而缺乏實踐案例的問題,高職院校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編制校內教材,以此增強BIM教學的實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強資金投入,構建虛擬仿真實訓平臺。通過校外實訓雖然能夠提升學生BIM技術的操作應用能力,但是其畢竟受諸多因素影響,導致學生不能獲得長期的實訓操作機會。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大資金投入,依托虛擬技術構建虛擬仿真工作坊,滿足高職學生BIM操作的要求。在虛擬仿真實訓平臺的構建中要將企業的真實案例引入到虛擬仿真實訓系統中,以此真正讓學生獲得BIM實踐應用的技能。
3.2 創新網絡教學模式,開展通識教育
BIM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適應建筑行業BIM發展的人才。建筑企業對BIM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在簡單掌握BIM技術,而是要求學生具備通識知識,能夠實現BIM技術與工程造價、工程施工、工程設計等多科學的融合。因此高職院校在BIM教學中必須要依托互聯網技術構建網絡教學模式,開展通識教育,以此提高BIM技術人才培養質量。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模式,通過網絡教學的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具有枯燥性,制約學生學習積極性,而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不僅可以將優質的教學資源引入到課堂中,而且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加強師生互動,以此吸引學生的關注力。例如構建微信二維碼,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學習平臺。當代大學生都熱衷于使用微信,因此教師可以設置BIM二維碼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相關知識,有效的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3.3 優化BIM教學評價方式,深化賽證融通
教學評價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高職院校要改變傳統的一成不變的BIM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建筑業BIM發展趨勢創新教學評價方式。結合實踐調查BIM教學評價方式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一是要優化BIM教學評價指標。教學評價指標是提升BIM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針對建筑行業BIM發展新要求,高職院校要構建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方式,突出對學生通識技能的考核。二是深化賽證融通,以BIM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作為BIM教學考核的重要標準。導致高職建筑專業學生BIM技能與就業崗位存在較大差異的問題主要是由于高職教學脫離實際崗位標準要求,而BIM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是圍繞實踐崗位要求開展的,因此高職院校要深化賽證融通,將大賽中的實踐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將學生從枯燥乏味的純知識性授課中解放出來,培訓學生們的興趣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BIM的實際應用能力。
4 結語
BIM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構建基于BIM發展相適應的BIM人才是適應高職“雙計劃”戰略、滿足建筑行業信息化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BIM教學必須要依托教育信息化,深化校企合作、搭建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創新網絡教學、開展通識教育等舉措,培養符合建筑信息化發展的BIM人才。
[參考文獻]
[1]閆龍.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BIM教學模式思考與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9(20):78-80.
[2]史靖塬.建筑類專業BIM教學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思路探索[J].高教學刊 2020(24):30-33.
[3]俞鑫,徐桂明,姚文馳.高職BIM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研究.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8):261-262.
(編輯 傅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