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麗

摘 要:文章首先簡要分析職業院校中工業機器人專業老師發展存在的4個方面的問題;其次,基于“1+X”證書制度,針對性地提出3項促進老師職業技能以及專業素養發展的措施,包括:提高教師職業能力、組建專業師資隊伍、深化三教改革,以期促進職業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教師發展。
關鍵詞:“1+X”證書制度;職業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師資團隊
0?引言
國務院在教改實施相關的方案中,已明確“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開展的重要性。需結合多種等級證書,達到促進教育深化改革的目的。而如何高效落實“1”與“X”融合工作,實現對工業機器人專業老師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的提升,是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需重視且有待解決的難題。
1 職業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教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師專業能力欠缺
機器人專業最先于2015年在東南大學成立,隨后全國各地的職業院校才開設該專業。由于開課時間較短,且機器人工程是一項極具難度的課程,間接導致了該專業的教師并不具備極強的專業性,而教授該課程的老師通常為機電、電氣等專業轉崗而來。在證書制度下,相關職業技能考級考核標準極為嚴格,不僅需要老師具備極專業的課程理論,還需具有極強的動手實操能力,可見,老師專業能力是影響其發展的關鍵因素。
1.2 教學課程資源缺乏
證書制度下,工業機器人專業的教學標準以及課程內容能夠與老師職業技能等級考核標準以及考核內容相互聯系并互通,這一轉變會暴露當前教師資源不足的問題,甚至無法滿足現如今的教學局面以及教學所需。在老師開展教學時,科學且適用的教學資源是保證教學開展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證書制度的要求阻礙了老師授課進度,不能促使老師借助課程資源完成專業任務教學。因此,如何構建既適合教學又能夠滿足證書考核要求的課程資源,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1]。
1.3 對應課程標準不匹配
在證書制度試點前,機器人專業在制定課程體系時,會以專業教學為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實施。隨著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開展,機器人專業在設計應用編程職業技能等級考核時,需參照等級考核標準以及考核內容后方可進行,在這種要求下,促使教學與等級考試相互分離。為了保證證書制度落實的有效性,就需保證教師的學歷證書與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能夠相匹配,以此實現學歷教學與等級培訓互相連通,進而確保工業機器人專業老師具有極強的專業性、針對性。
1.4 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結構合理且專業能力極強的師資隊伍是保證工業機器人專業全方面發展的前提。當前開設該專業的職業院校數量較少,且專業老師的配備數量也具有極高的限制,因此機器人專業對于任課老師的需求也較大。現如今,該專業的師資隊伍通常由各專業課的老師組建而成,其中大多數為機械、機電工程等專業的教師。而職業院校為了開設機器人專業,將上述其他專業課相關的教師送往機器人研發企業進行集訓,以此讓其快速接收并了解該專業的基礎內容,例如,應用機器人進行編程、焊接、拆卸等操作,但這種臨時學習的做法不能使非專業老師獨立研制并開發機器人設備,進而在教學時,無法發揮老師教學作用,不僅阻礙了專業老師和非專業老師整體發展,還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對此,職業院校需重視機器人專業教師隊伍職業技能的提升,同時完善師資整體結構[2]。
2 “1+X”證書制度下專業教師發展探究
2.1 提高教師職業能力
老師是教師育人的根本,只有老師能夠有效掌握與專業課程相關基本能力,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根據“1+X”有關于機器人專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要求,在院校實訓室建設現狀的基礎上,要求專業老師應具備5點知識以及職業能力要求:(1)能夠獨立完成機器人結構圖、電氣系統圖識別的能力,同時還應具備通過觀察結構圖案安裝并調試現場設備。(2)具備準確使用電工、電子工具的能力,并可以借助儀表調試機器人內部的電氣系統。(3)具備布局機器人工作站的能力,老師能夠結合相關要求制作科學且合理的機器人外圍零件,并做到機器人周邊產品銷售以及技術依托。 (4)具備獨立分析機械結構的能力,通過設計圖紙以及結構構造圖完成機器人零部件的三維建模。(5)具備精準應用視覺系統的能力,可以遵循檢測要求,檢測工件的顏色、位置以及尺寸等,再將其結果上傳至工作站,以此實現信息交互。
2.2 組建專業師資隊伍
工業機器人專業開設至今已有多年,但課程開設的整體效果仍無法達到最初預想,該專業老師隊伍建設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為了加強老師職業素養以及專業技能就要重視對該專業的老師開展培訓,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指派專業教師前往機器人技術處于發展前端的國家進行培訓學習。例如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曾篩選出3名骨干教師赴德國某機器人公司總部學習有關于機器人的操作技能,并取得了德國的認證證書。邀請資深專家向專業教師講解相關課程,在相互交流中,促進老師自身職業技能的提升。
建設科學的師資結構,并重點培養教學名師,也需兼顧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在此基礎上構建高水準、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在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運作時,應加強與機器人研發企業的合作,并注重教師積極參與到相關證書的技能等級考核培訓職能,進而創設出一批符合“1+X”證書制度試點高素質教師隊伍。在培訓過程中,也需注重老師教學方法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適當地引入優秀的兼職教師,并聘請機器人企業的技術人才作為院校的產業教授、客座教授,以此完善教師的專業技能,為高校打造一批具備前沿知識、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的師資儲備[3]。
2.3 深化三教改革
工業機器人專業團隊通過分析相關課程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以及教學標準要求,完善師資團隊、合理安排課程、設計教學內容,實現“三教”改革,進而促進該專業教師更具靈活性、適應性以及針對性。工業機器人課程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首先,師資團隊方面,職業院校要建設一支既有專業教師又有兼職教師的隊伍,并聘請企業中的技術人員對其展開培訓,而教師則應根據專業要求考取職業等級和技能證書。定期組織老師進入機器人研發企業培訓與實踐,以此掌握更多先進技術以及專業技能,進而增強該領域的實踐經驗。
其次,合理安排課程,老師考取等級證書后應將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在安排課堂、課后練習時,也需圍繞資格證書的題庫進行。老師可以在指導學生專業技能時,不斷完善自身不足,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實現老師、學生共同進步。此外,在優化課程的過程中,促使老師職業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最后,設計教學內容時,應要求老師將現有的課程體系轉化為職業技能等級培訓模塊,這一過程需要老師具備極強的職業素養,并明確課程體系以及技能等級之間的關聯,以此實現體系的科學、高效轉化。同時,職業院校還需建設一支能夠編制職業考級的相關教材,促使專業老師可以將掌握的知識以及考級經驗應用到其中,在教學時,融合教材設計以及課程標準,以此培養老師靈活性的能力。
3 結語
在證書制度下,為了促進工業機器人專業老師自身素養的發展,就需明確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提升老師職業能力、組建師資隊伍的方式,實現對老師多方面素質的培養,進而發揮其教書育人的價值,為社會培育出高素質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益飛.基于1+X證書制度的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途徑探索與實踐[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5):1-5.
[2]韋雅曼,莫名韶.基于1+X證書制度的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J].輕工科技,2020(7):218-219.
[3]李夢楠,劉志宏,馮賀平,等.關于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雙創”教育的思考[J].無線互聯科技,2020(10):107-108.
(編輯 何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