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秀
摘 要: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當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切入點。文章借鑒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遵循“行動導向”教學理念,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核心課程PLC為例,闡述江蘇省潤州中等專業學校落實“三教”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雙元制”模式;“三教”改革;PLC
0 引言
江蘇省潤州中等專業學校于2016年與德國柏林職教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成立“中德職業教育中心”,引進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的優質資源,采用“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引進德國FESTO教學設備,進行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實現德國經驗和模式的落地生根,培養具有國際化水準的高技能人才。為了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機電專業響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職教政策,引入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進行“三教”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1 ? “雙元制”教材改革
根據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與最終的考證要求,為制定適合校情和學情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本土化“雙元制”人才培養的校本教程,學校組織中德中心的4位專業教師赴德國學習培訓FESTO設備的組裝、設計、編程調試等,向相關企業以及專家學習探討,最終確定PLC課程的教學以FESTO設備作為教學核心設備展開。FESTO設備是自動化生產系統,是一個完整的企業流水線系統,與生產生活相聯系,涵蓋了自動化技術及生產范圍內常用的所有課程。教師通過對設備的學習與研究,拓寬學科知識,劃分學習領域,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式,將原本課程的章節、知識點、技能指標等內容根據需求進行項目式歸類,制定相對應的教學任務,最終開發了以工作頁、適應項目任務驅動教學為主要形式的教材《中德機電技師綜合實訓教程》[1]。
2?“雙元制”教師改革
“三教”改革提出要建設高水平結構化的教師隊伍。江蘇省潤州中等專業學校為了構建“功能整合、結構合理、任務明確”的結構化的師資團隊,采取“一培二進”的原則。“一培”是指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培訓。教師經過出國培訓、校內外培訓,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先進的教學經驗;提升教學能力、實踐教學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響應最新職業教育動態,落實到學校具體的教育教學科研工作中去。“二進”是指專業教師進企業,企業專家進學校,學校每年要求專業教師下企業工作一個月,實現校企合作,真正實現產教融合。
3?“雙元制”教法改革
德國“雙元制”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以行動或工作任務為主導方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策略,關注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綜合職業能力與全面素質。學校針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建立不同的實訓基地,如機電一體化實驗室、流體實驗室、機械實驗室、機加工實訓室、電氣實訓室、MPS綜合實訓室等實訓基地[2]。
PLC課程主要涉及機電一體化實驗室和MPS綜合實訓室。這兩個實驗室都是仿真工廠流水線的德國FESTO實訓設備,包含多個工作站,從產品的出倉、產品的處理(傳送、加工、檢測),再到產品的入庫。
以德國FESTO設備中的氣動肌腱壓緊工作單元為例,該工作單元是本地企業項目的簡化版。在教學過程中,以企業項目創設情境,按照企業工作全流程展開,教師在學生項目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習相關知識,培養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學生從項目分析、項目實施、項目總結等環節采取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實際項目操作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具體教學實施過程如下:
3.1? 實訓任務發布
(1)氣動肌腱壓緊工作單元功能要求。按下復位按鈕,旋轉氣缸、直線氣缸回到前一站位置,氣爪打開。按下啟動按鈕,放物料,氣爪夾住物料,由旋轉氣缸送到中間位置壓蓋,再由旋轉氣缸將物料到達下一站位置,直線氣缸到下一站位置,氣爪打開放料,直線氣缸回到前一站位置,旋轉氣缸回到前一站位置繼續循環。當按下停止按鈕,所有的執行元件停止工作[3]。
(2)學生任務下發。根據提供的電氣原理圖、氣動回路圖單元以及功能要求填寫變量表、繪制GRAFCET功能流程圖、編寫 PLC程序并調試。
3.2? 小組任務協調及分配。
學生領取任務工單后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工作站的編程與調試。在小組中可以將總任務分解為繪制GRAFCET功能流程圖、PLC 控制程序的編寫、設備調試? ? ? ?3部分,整個小組劃分為兩個小組先完成前兩個任務再合作完成第3個任務。
3.3? 分項任務完成
(1)設備原理學習。學生在學習平臺上自主學習、自主分析電氣原理圖和氣動回路圖,得出控制元件和執行元件對應的I/O地址,了解每個控制元件的控制對象以及每個執行元件執行的動作,正確填寫變量表。部分氣動回路原理如圖1所示。
(2)繪制GRAFCET功能流程圖。GRAFCET功能流程圖是后續正確編程的基礎,具體操作步驟:第一,找。根據功能描述,在工作站上找出所有的執行元件和控制元件,并找出控制元件和執行元件的直接控制關系。例如,氣缸的兩個位置傳感器,氣缸是執行元件,氣缸的伸出和縮回就是執行元件的兩個動作,兩個傳感器就是氣缸的控制元件。第二,記。根據功能描述,捋清楚整個工作流程的每個執行元件的執行動作做相應記錄,并將工步與工步之間的過渡條件(控制元件)補齊。第三,根據氣動肌腱壓緊工作單元功能要求,結合變量表,正確繪制GRAFCET功能流程圖。
(3)編程。根據前期做好的準備,變量表與GRAFCET功能流程圖,用博圖軟件進行編程。
(4)下載調試。將編好的程序下載至PLC進行調試。調試過程中遇到問題,通過自主探究獲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博圖軟件中的“監控”進行排故并做好相應記錄,如遇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小組輪換解決。
3.4? 小組匯報與教師點評
各小組進行成果展示,分享在編程調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教師對其匯報進行點評。
4 ? “雙元制”教學評價改革
(1)考核內容全面化。理論教學考核包括課前準備、上課、平時作業、考試成績、社會行為、學習內容記錄6個方面。實踐教學考核包括工作質量、工作速度、專業知識、培訓態度、文明生產、社會行為、安全生產、培訓內容記錄8個方面,全面考察學生的職業稱職情況,用積極的、發展的眼光逐項評述,學生可結合自評隨時發表意見。
(2)考核形式多樣化。以筆試為輔、實踐考核為主的考核方式,采取筆試理論,動手實做產品,制作綜合分析報告和現場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特別要求學生結合綜合分析報告,全面述說產品制作過程及原理,真正做到會做會說。
(3)考核主體多元化。成立由專業任課教師、企業工程師、德國行業協會專家組成的考核小組,全面考核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5?結語
在課程中引入“雙元制”課程教學模式,將枯燥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每個教學項目都可以分解成更為詳細的小的工作任務。隨著每個任務的完成,每個難題的突破,提升學生的成就感與喜悅感,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態,從而使學生具備扎實的職業能力和專業的職業素養,為企業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巫海英.德國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啟示[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0(4):166-167.
[2]鄧玲黎,吳衛榮.基于工作過程的MPS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2(4):63–68.
[3]韋林.高職機電類專業中德“雙元制”人才培養探索—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5):28-32.
(編輯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