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愷清
【摘要】勞動教育是新時代素質教育全面開展的重大任務之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而小學學段作為學生的基礎學習階段,對啟蒙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讓學生感知勞動中的樂趣具有重大的意義。小學數學與勞動教育之間有著密切關聯,教師在開展數學教育時要充分利用好勞動教育資源。教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更應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提高學生勞動素養,發揚勞動精神,同時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智慧,幫助學生發散數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勞動教育
2015年,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了勞動教育,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由此可見,黨和國家格外重視學校的勞動教育。要讓勞動教育得到落實并發揮實際作用,不但要在學校課程中增設必修的勞動教育課程,還需要與其它學科互相滲透?!蛾P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也明確指出:“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痹跀祵W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不但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勞動教育,還能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發展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利用好數學這一科目的學科特色,挖掘潛在的勞動教育資源,靈活運用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接收勞動教育的滲透,養成良好的勞動意識及勞動習慣。
一、活用勞動素材,滲透勞動價值觀念
數學是義務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數學知識體系本身就蘊含了很多勞動教育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本身就包含了多元化的勞動教育情境和素材,在教材中的這些勞動情境能夠讓學生貼近生活實際,認識多種多樣的勞動類型以及勞動者。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些寶貴資源,讓學生明白是農民的勞動為人民生產出了食物;工廠工人的勞動為我們造出了各種用品;貨車司機為我們運送物資……在小學數學教材所塑造的勞動教育情境中,學生們能夠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也能夠領悟到勞動對社會的意義,明白勞動不但能夠給社會增加物質財富,也能為個人創造精神財富。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們懂得勞動平等性有著很大的社會意義,勞動者人人平等,這樣才能夠幫助小學生們樹立“勞動最光榮”的理念,將勞動視為一種高尚、偉大的社會行為。教師們有義務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讓小學生以勞動為榮,從小學階段就培育學生以勞動為本的社會使命感。
二、利用數學文化,滲透勞動啟智教育
人類社會的所有文明成果都是勞動創造的偉大產物,人類通過不斷的勞動創新來推動文明社會前進。數學知識的產生和創新發展更是一代代勞動人民辛勞與汗水的凝聚成果,是最閃耀的智慧結晶。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實際對背景知識、數學家典故、數學史料、數學思想與現實應用價值進行生動的講解,有機滲透勞動精神,讓勞動意識可以根植于學生心靈。例如,我國古代數學家大多數都是出身于貧寒的農民家庭,以勞動為本;在兩千年前,我國的古代勞動人民已經會通過計量土地面積來科學安排莊稼作物的種植;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代的木匠就會運用數學方法來計算圓柱體積;《數的產生》一課中對數的起源作了介紹:人類社會在長期勞動發展過程中,基于記事、分物等工作和生活需要,慢慢對計數產生了需求。教師在教學《旋轉》時可采用小組合作方式,讓學生探討“旋轉”在日常中的影響方式以及旋轉物品的特點,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其次,數學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上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來充分挖掘數學文化,幫助開闊學生數學視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同時,教師除了講授基本的數學知識,還要滲透勞動教育,進行勞動啟智,讓學生們有趣地學習數學。
三、開展實踐活動,滲透勞動能教育
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教學重點在于實踐體驗過程以及綜合應用解決問題,能培養學生應用意識,提升綜合能力。
例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課前準備環節,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每人提前裁剪一個平行四邊形,課中引導學生通過猜想、動手實踐、總結歸納等環節,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讓學生通過探索推導的過程獲得知識,明確通過學具制作及使用等勞動能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又如,《小數的加減法》一課中,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們利用周末的時間開展親子實踐活動,跟自己的父母一同到農貿市場、商場超市等地采購物品,以元為單位記錄商品的價錢,計算總價及應找回多少錢,體驗付錢找錢的過程,以此讓學生領悟到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到處都有數學的身影,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同時,讓學生知道,他們喜歡的零食、玩具、學具都是爸爸媽媽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所掙的錢買回來的,以后他們也應該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金錢來買自己需要的物品。再如,《分類與整理》一課中,教師可創設整理書包、書桌和房間等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分類的含義和方法,通過勞動活動獲得分類的經驗,并感受分類行為對自己生活的意義。這樣可以培育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領悟到數學的魅力,并做到學以致用。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融合勞動教育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比如課后,教師可布置學生完成相關的家務勞動。一方面可以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另一方面也能夠在勞動生活中發現與生活息息相數學問題,并利用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領悟數學的魅力,并做到學以致用,也可以培育學生的勞動習慣,提高數學應用能力,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利用數學之美,感悟勞動創造美價值
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數學之美,啟迪學生的心靈,感悟“勞動創造美”。例如,在學習小學六年級下冊《比例》時,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入“黃金分割”,這個比例是被公認為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教師在向學生介紹“黃金分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們展示運用了黃金分割的經典代表作品《維特魯威人》和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格子畫,讓學生們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來感受黃金分割的魅力,然后再逐步介紹黃金分割在其它領域的應用。再如《軸對稱》一課中,教師可讓學生意識到現實生活中處處存在軸對稱,給學生欣賞中國傳統文化窗花、臉譜作品,感受中國傳統手工文化的魅力,也可讓學生欣賞天壇、泰姬陵等標志性建筑,感知宏偉建筑也是數學與勞動結合創造出來的。
在人類日常生活中,勞動是一切的來源。勞動教育不是與其它學科分割的獨立教育學科,而是應當與其它學科相互融合,共同促進學生成長。數學這門學科同時兼具了知識性和勞動性雙重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緊密融合勞動教育十分關鍵,能夠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悟勞動的意義與樂趣,品味成長的快樂。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趙俊生.新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應對策略[J].教師,2021(4):53-54.
[3]馬金元.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勞動教育[J].讀寫算,2021(4):79-80.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