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寶
【摘要】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讓每一名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有所發展是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師需要努力去完成。那么,初中語文教師該如何去做呢?他們需要重視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因為,相比較于優等生和中等生,學困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更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進而影響到自身在語文方面的發展。基于此,筆者提出了解學生情況,進行合理的分組和檢驗學生成果三種轉化策略。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來對其展開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有效轉化;初中語文
由于學生受生理、心理、教育行為、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班級里容易形成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的層次。學困生的學習效率是不如前兩者的,但是他們也需要初中語文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就需要對學困生進行有效的轉化。教師要明白,對學困生的轉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有耐心和毅力。除此之外,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對學困生的各種情況進行了解,進而在此基礎上研究有效的轉化策略,并將之實踐于到自己的教學中。
一、了解學生情況
就如同醫生在治療病人之前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因一樣,初中語文教師在轉化學困生之前也需要對學困生的各種情況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清楚每一名學困生的“困”產生的原因,這樣才能夠做到“對癥下藥”。不同的學困生在學習上出現困難的原因也會有所不同。初中語文教師為了不弄混學困生,他們可以建立起學困生的個人電子檔案,進而將自己所了解的情況記錄下來。在了解學生情況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找學生進行交流,可以找其他學生進行了解,還可以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例如,在進行《太空一日》這一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中,筆者如果沒有了解學困生的情況,就無法在該節課中做到分層指導,進而幫助學困生完成轉化。基于此,在課堂教學之前,筆者會為學生布置自主預習的任務,并且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測和分析,重點檢查學困生的預習情況。除此之外,筆者還會詢問學困生,詢問學困生的家長。這樣,筆者就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對癥下藥”。如,筆者發現有的學困生沒有梳理出宇航員的飛行歷程,說明其并沒有明白小標題的作用。此時,筆者就會制作體現小標題作用的微課,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呈現給學困生,由此對其進行轉化。
二、進行合理分組
學困生轉化的過程是艱辛的,部分學困生很容易產生放棄的心理。因此,教師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轉化工作的順利進行。雖然初中語文教師不能夠隨時隨地跟在學生身邊為他們加油打氣,但教師可以對學困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促使處于同一小組內的學困生相互督促和幫助,讓他們在彼此產生放棄心理的時候為對方互相加油打氣,在彼此遇到問題的時候幫助雙方進行解決。這樣的話,學困生就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初中語文教師的轉化活動中去。例如,在進行《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這一篇文章的閱讀教學時,筆者會根據學困生的表現找出他們的問題,有的學困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有的學困生學習方法不正確、有的學困生沒有記筆記的習慣等。在此基礎上,筆者就會將學困生進行科學的分組,并且為每一組學困生都安排一名優等生和兩名中等生。這樣,學困生在轉化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向教師或者組內成績較好的同學尋求幫助。筆者會讓各個小組都派出一名成員進行抽簽,進而決定競爭小組進行比賽。筆者會根據學困生的轉化情況來判斷兩個小組的輸贏。這樣的話,學困生就會積極地去進行轉化,進而促使學困生轉化效率有所提高。
三、檢驗學生成果
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檢驗學困生的轉化成果。初中語文教師這樣做有兩點好處:一是能夠促使學困生的轉化態度變得端正起來;二是能夠及時了解學困生的轉化情況,進而為其制訂下一階段的轉化計劃。為了檢驗學困生的轉化成果,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給學困生提供展示的舞臺,促使他們積極地表現自我。當學困生的轉化成果達到了初中語文教師心目中的預期時,教師可對學困生進行獎勵。如此,在下一階段的轉化過程中,學困生就會有更加積極的表現。例如,在進行《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篇文章的閱讀教學時,筆者就對學困生的轉化成果進行了檢驗。有些學困生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進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總是跟不上筆者講課的節奏,也因此使得自己的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在該節課的教學中,筆者首先邀請沒有課前預習習慣的學困生去展示自己的預習情況。如果學困生順利過關的話,筆者就會語言上對他們進行表揚,也會用獎勵來對他們進行激勵,如果沒有過關,筆者會提醒他們一定要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提升學習效率。除此之外,針對朗讀上缺乏感情的學困生、不積極思考的學困生等,筆者也會依次對他們進行成果檢驗。受到筆者表揚和獎勵的學生,大部分會更積極地表現自我,筆者也因此更了解他們的轉化情況。
總而言之,為了順利地完成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這樣才能夠做到“對癥下藥”。其次,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這樣能讓學困生之間彼此幫助和督促。再次,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檢驗學生的轉化成果,這樣做能夠促使學生有著積極的轉化態度,并且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轉化情況。當初中語文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對以上三種轉化策略進行有效的運用時,他們可能會有較高的轉化效率,促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獲益匪淺。
[本文系惠州市2019—2020年度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科學研究課題“能力形成四步法在培養初中語文學困生學習自信心的運用研究”(課題編號:2019hzkt323)成果]
參考文獻:
[1]張興忠.淺談語文“學困生”教育與對策[J].文理導航(上旬),2017(2):24.
[2]林娟.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情緒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3.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