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山源
【摘要】處在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承擔著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接班人的使命,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更要讓學生傳承紅色基因,養成良好習慣,才能做祖國需要的中華好少年。在班級管理中,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筆者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德育;班級管理;紅色資源;良好習慣
習近平寄語廣大少年兒童時強調:“少年強則國強。當代中國少年兒童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經歷者、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希望廣大少年兒童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練堅強意志,鍛煉強健體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新時代的少年兒童生在春風里,長在陽光下,涉世未深,各方面不夠成熟、理智。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的普及,許多兒童的心理及行為受到了不利因素的影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培育好這一代人,是教師的天職,責無旁貸。小學德育涉及方方面面,具體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筆者認為,利用紅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可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精神血脈。
一、營造育人環境
在班級管理中,筆者首先做的是營造濃厚的德育氛圍,優化環境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影響。優化班級環境主要從人文環境入手,加強對學生的熏陶和感染。筆者在教室顯眼的地方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行為習慣、名人名言和和優秀的傳統詩詞,使學生置身于一種美的享受的環境中,讓學生從有形的外在物質浸潤到無形的內心世界,使他們的思想行為與班級文化氛圍融為一體。
比如,筆者班的小銳,剛帶他時,筆者覺得他就是一匹脫了韁繩的馬。教師上課,他發呆,一到下課,他就換了個人似的,精神百倍,一會拉拉同學的小辮子,一會又拿小蟲嚇唬同學,自己得意極了,學生卻一個個膽怯地來告狀。面對這種情況,當筆者看見墻上張貼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不禁一喜。筆者把小銳帶到教室問他:“你剛才的行為對不對?”他應付式地低頭微笑地搖搖頭。筆者進一步問他:“你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嗎?”他不作聲了。筆者告訴他:“你剛才的行為確實不對,在我們班教室里就有專治你這種行為的‘良方,你找找看。”他在教室里掃視了一下小聲說:“我沒有做到文明。”筆者欣慰地點點頭說:“對了,還有呢,你能認識到錯誤,說明你誠信,你剛才的行為對自己是自由,對他人是不友善、對班級是不和諧……”筆者還沒說完,他已經把目光定在了墻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面。筆者看差不多火候了,對他說:“你已經找到‘良方了,以后就看你的行動了。”他點點頭。筆者讓他把24個字先背下來,以后干什么事都參照一下。通過這件事以后,筆者發現小銳開始慢慢變好了。
二、開展節日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重溫這部偉大歷史能夠受到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育,必須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因此,科學管理班級,筆者針對節日、紀念日、活動日、宣傳日等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如,在國慶節前,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有朗誦紅色革命詩詞活動,《七律·長征》《清平樂·六盤山》《就義詩》等,一首首耳熟能詳的詩歌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有唱響紅色經典歌曲活動,《游擊隊歌》《歌唱祖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一曲曲動人的旋律扣人心弦,凝聚力量;有講述革命故事活動,《視死如歸的劉胡蘭》《歌唱二小放牛郎》《小兵張嘎》等,一個個頂天立地、視死如歸的英雄仿佛就在我們身邊,指引我們前進。通過系列活動,學生受到了正面教育,思想很自然地融入家國情懷,愛國主義思想在學生心里已經埋下了種子。再比如,學雷鋒紀念日,筆者班就組織學生在學校周邊拔草、收集垃圾,讓學生美化凈化環境,從而培養學生養成愛勞動和幫助他人的習慣。又如,在世界水日,筆者組織學生調查本村的用水、需水情況,結合今年天氣干旱的實際,引導學生珍惜水資源,同時向身邊的人發出節約用水的倡議。這樣,讓學生受到直抵心靈上的教育,良好的行為表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培養良好習慣
學生的心靈在紅色的環境和活動中得到洗滌和凈化,檢驗它的標準就是看學生的行為習慣了。在班級管理中,學生的良好習慣就是班主任工作落實到位的體現。因此,筆者非常注重學生習慣的培養。筆者會根據學生個性特點的實際,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大力開展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在筆者的教室里,張貼有良好習慣行為的規范,引導學生的行為處處參照條款。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具體細化的德育量化考核。學生每天的校內校外行為都會以加分或扣分的方式被記錄下來,給做好事的學生進行加分并表揚、給達到良好習慣行為的學生進行加分;給做得不好的學生進行扣分并批評、給達不到良好習慣行為的學生進行提醒教育。激勵學生之間形成互相監督的機制,每個學生既是制度的落實者,又是制度的監督者,這就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然,效果如何,還要看行為結果。筆者每個月都會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良好習慣評比,除了考慮學生每天的得分情況,還發揚民主,讓學生說說自己或他人有沒有被遺漏的加分或扣分情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評比中來。最后,在沒有異議的情況下,得分前三名的學生會評為“月文明學生”,照片會被貼到光榮榜上進行公開表揚;得分靠后的三名學生會被進行提醒教育,并規定他們兩天內必須為班級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為自己加分。經過長期培養,學生就會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自我提高的循環局面。良好習慣養成了,其它方面包括學習成績、法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都不是問題了。所以,教育學生的關鍵在于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
學生的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 。通過多種形式的紅色教育,學生們更全面地了解祖國的紅色文化,養成良好的習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教育引導學生,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讓我們為學生的未來,為祖國的未來,為中國夢的實現一起用情、用功地努力奮斗吧。
責任編輯? 彭晉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