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濤
【內容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和行為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對他們的言行進行良性引導,有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推動學生的愛國情懷發展。對此,本文也將以統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切入點,從紅色文學作品的教學出發分析紅色文學作品的教學價值和作用,并探討當下的實踐問題,列舉出解決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啟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傳承紅色革命基因,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統編本語文教材 初中課堂設計 紅色文學作品 閱讀教學研究
“支架式”閱讀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良好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積極的發現問題并主動解決問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建構支架式教學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然后逐漸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同時,深入掌握相關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紅色文學作品不僅凝聚了我國革命發展的脈絡和歷史,同時也傳遞著特定的思想理念和價值取向,已經被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也展現了無產階級拋頭顱灑熱血的宏偉壯舉,印證了中華民族的靈魂升華,傳遞著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凝聚的優良傳統和奮斗精神,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價值,能夠成為素質化課堂的重要參考,是一種可以反復利用的優質文化資源。在素質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的引導下,教師也需要認真挖掘統編本語文教材,分析紅色文學作品的內核,引導學生汲取優秀的精神食糧,完善自身的人格,澆灌青春之花。
一、分析紅色文學作品的教材分析和教學價值
1.概念界定
在正式研究紅色文學作品之前,必須要明確文學作品自身的價值,文學作品是在語言的引導下,對社會生活進行反應,對作者情感進行表達的藝術產物,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能夠給人以精神上的陶冶和洗禮,能夠讓讀者感受到美的享受。紅色文學作品與紅色經典存在密切的關系,經典作品是文學作品的集大成者。早在之前,馬海娟,侯業志等4位著名教授就針對紅色經典聯合編寫了導論。導論中明確強調,紅色經典作品,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獨立解放過程,也勾勒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壯闊畫卷,紅色經典作品在彼時已經取得了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具有十分明顯的敘事性特征。從這一論斷中也可以看出,紅色文學作品誕生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的20世紀70年代初期,植根于這一階段的紅色革命歷史,具有一定的原創性和改變特征,深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獨立解放脈絡,是反映社會主義建設這一段歷史奮斗過程的革命類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也就是說,紅色文學作品傳遞著特定的革命精神,能夠深刻影響初中生的人格和品性,具有十分深遠的教育意義。
2.新課程的具體要求
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已經針對語文課程的建設下發了一系列的標準,標準中明確強調,教師應當發揮出語文課堂的育人和感染作用,必須要注重對學生思想感情的激發,要明確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汲取中華優秀的文化傳統和革命精神,弘揚主旋律,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讓學生真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價值和作用,弘揚時代精神,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思想,樹立社會榮辱觀,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修養。而中學語文教材之所以會選擇諸多經典的紅色文學作品,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接受中國紅色革命教育的洗禮和熏陶。再加上,語文課程的學習本身就與文章的講解和閱讀存在密切的關系,需要通過閱讀教學來實現。新課程標準也明確強調了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價值,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獲得更加充實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和本質,并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就是說,教師必須要抓住初中生生長發展的黃金時期,要引導學生閱讀能力全面發展,通過語言文字的感知,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閱讀紅色文學作品中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和熏陶,為后續的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中的挑戰和風險。
二、分析紅色文學作品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價值
1.愛國主義情感的激發
愛國主義情感的培育是引領青少年思想成長和世界觀塑造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國已經步入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愛國主義精神也凸顯出了更加鮮明的引領和組織作用,能夠感染并召喚青少年團結起來共同奮斗,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再加上,教育本身就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的的,語文傳承了中華民族發展的千年文明,統編本初中教材選擇的紅色文學作品,以不同的文學形式展開了中國的革命歷史畫卷,所以也能夠從多個角度感染學生的情緒,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多元化滲透,激發出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
2.培育核心素養
從本質上來講,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交流的能力,并以此為基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應當在核心素養的引導下,懂得發現美,創造美,并進行辨析和總結,通過閱讀的方式,弘揚并傳承中華優秀民族文化。而且,在學生個人的成長發展中,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思維和理念上都存在一定的區別,所以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角度也應當有所側重。當下,初中統編本語文教材所選擇的紅色文學作品,也分別對應了不同類型的語文閱讀教學任務,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課堂的新穎性和趣味性,同時也可以提高語文訓練的針對性和側重性,能夠提高初中生的語言建構能力和審美感知能力,真正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原則。
3.塑造健全的人格
獨立且健全的人格主要涉及知識,情感體驗,意志品格,行為模式這幾個重要的方面,是評價個體是否獨立成長為社會人的重要參考。而擁有健全人格的青少年,也是國家素質化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所以,要想真正達成這一目標,教師也需要通過文學作品的閱讀,把語文學科精神與學生的人格充分結合到一起,讓學生通過閱讀感知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這里,紅色文學作品本身就能夠體現出語文的人文性,能夠傳遞出中國共產黨所處的水深火熱的境地,讓學生迸發出更加積極的意志,感受無數愛國將士拋頭顱灑熱血的奉獻精神。所以紅色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能夠推動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在汲取紅色基因的基礎上,樹立更加堅韌不拔的意志,懂得吃苦耐勞、拼搏奮斗的精神,走好自己的人生發展之路,樹立正確而穩定的三觀,在前進的道路上勇于突破困難和艱險。
三、分析統編本初中語文紅色文學作品教學現狀
首先,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并沒有真正認識到紅色文學作品閱讀的重要價值,仍舊是以簡單的理論知識傳授為基礎,并不能真正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好感。而且,教師也沒有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向學生引薦優秀的紅色文學作品,沒有提高自己的重視程度,而且也沒有注重這一領域的誦讀教學,這就無法真正發揮出文學作品的育人價值[1]。 其次,就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在閱讀紅色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并沒有拓展自身的視野,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習慣和技巧,所以能夠汲取的經驗和素材也是尤為有限的。再加上,初中生本身就承擔著相對繁重的課業壓力,他們也無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閱讀紅色文學作品,這就進一步影響了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統編本初中語文紅色文學作品閱讀支架建構策略
1.支架式閱讀要確立多元化教學目標
教師不能過于依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那樣只能會壓迫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必須要根據紅色文學作品的內涵和本質,確定多元化的教學目標,重視學生的個體發展需求,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獲得更加全方位的學習體驗和情感認知。例如,在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篇詩詞時,單元閱讀的要求,重點在于讓學生懂得詩歌意象,把握詩歌的全篇意境。對此,教師應當讓學生透過這篇詩歌,感受到作者的開闊胸襟,感知文字中傳遞的開闊意境,為不同的學生定做閱讀套餐,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并從詩歌中反思中國革命的艱辛奮斗歷史,汲取紅色的養分[2]。
2.支架式閱讀要提高誦讀教學的比重
文字積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積累的關鍵就在于日復一日地閱讀。對此,教師應當讓學生樹立有的放矢的觀念,閱讀具有代表性的紅色經典文學作品,思考其中蘊含的人文價值和教育價值,只有這樣才可以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具體來講,教師應當找到學生感興趣的點,來敲開學生閱讀的大門。在閱讀較為短小精悍的詩歌時,教師要讓學生把重點放在注釋的領會上,注重把握情感的起伏與停頓。在閱讀篇幅較長的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優美的段落摘抄下來,反復誦讀,在探索中獲得更加深刻的感悟。例如,在學習《梅嶺三章》這篇文學作品的時候,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短小精悍的特點,體會陳毅將軍在寫作時傳遞的凜然正氣,并從含蓄的語言中品味深刻的意境,通過誦讀加深印象和理解。而且,教師應當把自己,示范朗讀,學生獨自朗讀,學生齊讀等多種方式充分結合到一起,要讓學生受到情境和氛圍的感染,自動帶入角色。
3.支架式閱讀要開發多元紅色資源
相較于其他類型的作品來講,紅色文學作品傳遞著獨特的紅色基因,也生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所以教師也應當盡可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資源,推動課堂內外信息的充分結合,除了要讓學生在教科書中感受到紅色基因之外,還需要為學生介紹課外的資料,例如影音和視頻資料,這樣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加充足的視聽體驗。例如,當學生閱讀完畢之后,教師就可以根據文章的背景為學生播放紀錄片或者是戰爭片,選擇經典的片段,讓學生獲得更加明顯的身臨其境之感。除此之外,學校也應當進一步完善紅色校本課程,必須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導向,針對統編本教材中不同類型的紅色文學作品,立足于自身的發展現狀,創設輔助性的校本課程。例如,學校可以創建紅色話劇社,積極引導學生多讀一些文學作品。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學生依照自身閱讀的紅色文學作品進行改編,然后表演,或者是通過紅色讀書分享會,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
結語
綜上所述,持續性推動紅色文學作品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應有之策,也是培育學生愛國情懷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多元目標的確認,誦讀的延伸和拓展,資源的充分整合這幾個角度,論述了紅色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改革方法,充分結合了初中語文課堂的主要內容,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胡文靜.基于建構主義學習觀的“統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助讀系統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 2018.
[2]劉小艷.統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名著導讀”的編排及教學實施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