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政永遠是一個國家的熱點問題,也是人們一直關注的話題。并且,財政審計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審計的永恒性話題。財政審計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當作國家在實際的治理中所使用的一種手段,并且其范圍分布在財政工作的很多領域中。同時,財政作為政府主要的履行其職責的主要手段,主要就是涉及到對于公共資金的籌集、分配、管理以及使用等各環節中,主要是為了實現當地政府在一個是時期內的改革目標以及產業,又或者是為行業的政策提供一定的支持以及保障。因此,從這一點我們也能夠看出,政府財政審計的范圍對象都是非常廣的。那么,為了能夠更好的突出審計的重點,審計機關以及審計人員必須要圍繞政府的經濟改革的目標措施進行審查,發揮其財政職能,并且合理的卻確定整個財政審計的項目具體目標,可以從公共財產和資金管理的各個側面進行入手。并且,其中較關鍵的存在就是政府,政府要對于審計部門的管理進行積極的配合,履行其職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作用。政府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積極的作用,財政審計是具有公共性、宏觀性以及政策性等的較突出的特點。政府對于國家的治理也需要更強的合理規范性,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需要針對于國家現狀,進行有規則的治理。
關鍵詞:政府審計;財政;風險控制;治理水平;研究
我們從風險導向審計的實質性方面進行分析,以上提到的一些特點在實際的使用中也組合成了財政審計的風險點,那么,如果在實際的審計過程中,不能夠有效且準確地把握這些大的方向的話,很有可能在其中存在一些風險,并且很在很大程度上去影響審計的質量。相反的,如果能夠在實際的審計過程中,采取比較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的話,并且積極的控制財政審計的風險點這對于審計質量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這對于發揮審計部門的作用具有極大的積極影響作用。我國的財政審計發展時間比較短,并且起步的時間比較晚,但是隨著我們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其審計部門的發展也隨之起來,而且,政府在審計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是越來越大的。現在,隨著審計的不斷推入,其自身也會存在很大的風險,這也是政府在實際的治理過程中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
1.對財政審計的風險點分析
1.1在各級政府之間存在著一些問題,各級政府之間的財政體制存在著不規范性的特點,尤其是在資金的分配以及管理過程中,這也是問題的根源所在。財政體制的是指也就是財權與事權在行夏季的政府之間的劃分問題。那么,我們從各級財政體制來看,其劃分存在著明顯的不合理的情況。在地方的稅收立法權問題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這也就形成了財政體制不規范的情況。
1.2預算外資金以及制度外收入的存在問題,這也就使得國家的財政資金在分配方面有幾種性的分配轉變成為分散性的分配,這也就構成在實際的審計過程中又一大的風險點。當然了,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變革,對于財政方面的干預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不少的現存問題。現在隨著財政管理力度的不斷加強,將散布在各個部門之間和是單位中的一些預算資金之外的錢款納入到預算管理中,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拓寬了審計部門的審計范圍。
1.3財政數據的結果是對于政府經濟活動結果的反應形式之一。但是在這其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那就是很多的地區只是一味地追求GDP增長這一單一的目標,所以使得這些目標的真實性以及準確性還有待考察,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又一次形成了在實際的財政審計過程中的風險點。目前我們國家的財政審計,必須要從宏觀的角度去進行審計,并且不斷地深化改革,提高管理的效能,促進體制、制度、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從中查出原因,但是基于這一前提的準確實施,這是需要以完整、準確、真實的數據作為支撐的。這些目標想要實現的話,就必須要通過嚴格的審計來完成。
1.4各個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模式、處于的發展階段以及發展水平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這就需要指定與財政相適應的政策來與之相匹配,其實在每個地區,其財證都呈現出了區域性以及不穩定性的特點,將其政策與國家政策發展趨向于一致,這又是一個比較大的、急需要改革的風險點。財政的總體收支主要體現在它與財政審計特點的一致性,其一致性是構成財政審計的風險點。這也體現出了在某一個時期內,政府所實行政策的可行性,以及反映出政府活動的范圍以及其方向。者能夠體現一下幾點:體現出在某個時期內的政府所實行的經濟政策以及理財的思路;體現出財政收支以及與其有相關性的各項管理制度;最重要的就是體現出政府政策行動的意圖。
2.對財政風險控制進行分析
2.1適當的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正確的理解經營風險以及財務風險兩者之間的關系。其實,風險防范主要就是對于企業在識別風險、估量風險、以及研究風險的基礎之上,再利用比較有效的方式將其發生風險之后的不利結果的后果降到最低限度的一種行為動力。所以說,不管是對于企業、各部門的人員,還是對于企業的決策部門,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都必須要適時的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因此,不管是對于外資的投資,還是對于國內的融資,都必須要先進行風險預測,預測出企業最低的可承受限度,以此可以有效降低在經營過程中的盲目性以及隨意性。
2.2建立起健全的財務審計風險制度機制。可以用活得財務封信管理的方式進行財務審計管理。財務風險管理機制主要指的是,企業在實際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所形成的相互聯系,以及相互制約的一種具有功能性的體系。那么,建立起財務風險管理的機制,第一點就是要明確風險值的主要承擔者,以及承擔者的責、權、利,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就是爭取風險、收益以及報酬三者之間的統一性。第二點就是要建立起具有合理性、協調性的行為激勵措施以及監督體制。需要很好的解決企業所有者、經營者以及企業員工等之間的內部主體利益,企業和政府以及企業和債權人等之間的外部利益的主體之間收益分享以及分享承擔的關系。
2.3必須要深入貫徹制度建設,加強制度建設措施,全面的控制風險
第一點就是建立客戶管理機制,這樣做的只要目的就是加強對于用戶的信任度的調整以及辨別。對于一些信譽度不良,信譽度不強的客戶,盡量減少或者避免和這類的客戶之間建立起合作的關系,并且,最應該做的就是及時收回貸款,立即停止對其的供貨,這樣就能夠有效形成企業內部的一套風險預防制度體系的建立。第二點就是要建立起統計與分析的制度。在現在很多的企業中,雖然他們進行了多個渠道的籌資以及多種形式的盤活存量資產以及異地經營的方式,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比較集中且規范性的統計資料能將其顯示出來。這樣的話,對于整體的企業財務活動會有很大的不利,并不能清晰地看到企業財務上的疏漏、進展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果不能夠及時的改進現有的工作體制的話,并且還不能夠提高其發展效率,這對于企業的發展很不利,會使其中蘊藏著很大的風險。所以,必須要制定比較完善的應對措施以及體制,才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的辦法。
3.優化當前政府治理水平措施
3.1積極的完善當前政府部門內部對于審計的法律法規的制定。第一點就是要修改當前內部的審計工作有關規定,需要增加對于政府部門的審計要求,這是強制性的,必須要即使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第二點就是要利用審計法以及與算法還有會計法等的方式對相關的法律進行改進,將有關部門的審計方式明確寫入到法律中。
3.2需要完善相關政府內部的審計要求。可以將其寫進到法律法規中,盡早將其制度提上日程。
3.3針對于政府內部的審計發展進行專門的績效審計。審計機關相對于我們國家現有的制度開展專題性的績效審計,并且分析器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出改進的建議,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政府部門審計制度的早日完善。
3.4對于政府部門的一些領導進行有關專業性的審計知識的培訓指導。在審計機關中,最重要的就是部門領導的專業知識強度,只有在不斷強化審計部門領導對于內部的控制以及專題的培訓,增強他們對于內部審計的理解力,提高領導對于內部審計的重視以及支持,這樣才能夠使他們肩負起不斷發展以及完善內部審計的重大責任。
3.5需要開展內部審計研究工作會議。在我們國家的相關部門管理的過程中,重點應該加強對于政府部門的研究工作的開展,不斷的增強審計內部人員之間的交流,互相交換工作的經驗和意見,這樣的話,才能夠不斷地推動我國審計部門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推動審計部門工作向前進步。
4.總結
綜上所述,主要是對于政府審計,財政風險控制與政府治理水平的研究。從整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府對于審計部門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不斷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措施,這是最重要的。本篇文章從對財政審計的風險點分析、對財政風險控制進行分析以及優化當前政府治理水平措施等三個方面進行研究闡述,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政府起著比較大的作用。我國審計部門的發展正在不斷地完善過程中,但是還是需要進一步的發展,才能夠更好的實現對于國家財政管理。因此,政府的干預以及深入管理,對其審計部門的管理措施以及建議的提出是比較重要的,這也是審計部門發展的基礎,更是提高其效率的根基,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一定會迎來更好的發展,我們國家的財政以及經濟發展必定會更加的蓬勃發展,實現國家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黃佳佳,呂捷,李鵬偉.政府審計工作動態及趨勢研究——基于審計署官網新聞數據的計量分析[J/OL].會計之友,2021(13):119-124[2021-06-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063.F.20210624.1831.032.html.
[2]王國棟,孫孟洋.審計全覆蓋背景下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協同機制研究——以蘇州蘇高新集團有限公司為例[J].中國內部審計,2021(06):83-87.
[3]李昂.深化政府會計改革 提升政府債務治理水平[J].財會月刊,2021(12):101-104.
[4]賈寧,韓立彬,彭沖.政府治理效率價值幾何?——基于上海市城市治理微觀數據的實證分析[J].公共管理評論,2021,3(01):25-46.
[5]孫穗,朱順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東道國政府治理與經濟增長——基于東盟國家的經驗證據[J].工業技術經濟,2021,40(04):110-118.
[6]鄭建炯,黃元珊.政府審計、財政風險控制與政府治理水平的實證[J].統計與決策,2019,35(24):145-148.
作者簡介:高雁云(1980.11-),女,山東昌邑,中級審計師,大學本科,工作單位: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審計局,研究方向:財政與預算管理審計。